感統失調又不是病,那你究竟在擔心什麼?

孩子三四歲了還不會怎麼說話

五六歲了走路還是不穩、還特愛黏人

七八歲了還好動得不行,注意力不集中

十歲了,還不會處理好與同學的關係,動不動就打架…

這些情況,大部分是孩子感統失調惹的禍。

感統失調又不是病,那你究竟在擔心什麼?

當孩子出現感統失調時,家長常懷著這樣的心理:

感統失調不是病,有什麼好擔心!感統失調長大會好,不用太在意!我小時候也這樣,沒什麼大不了!

其實,感統失調如果不加以訓練和糾正,孩子的終生將會被這種症狀困擾。

【感統失調孩子的一生軌跡】

感統失調又不是病,那你究竟在擔心什麼?

學齡前

1.喜歡吮吸手指、咬指甲、咬被角;

2.轉很久不會頭暈或一轉就暈;

3.平衡感差、走路東倒西歪、常碰撞;

4.一句話要聽多遍才理解;

5.語言發育遲緩、發音咬字不清;

6.膽小、怕生、愛哭、內向;

7.討厭洗頭洗臉、怕摸溼黏物品;

8.常踮腳尖走路、怕被舉高。

學齡期

1.左右不分、易寫錯別字;

2.手腳笨拙、坐姿不端正;

3.閱讀抄寫跳字漏行;

4.易受干擾而注意力不集中;

5.粗心大意、丟三落四;

6.空間理解能力弱、計算易出錯;

7.聽覺反應慢、詞彙記憶差。

青少年期

1.孤僻、叛逆、逃課、有暴力行為;

2.容易驕傲自大、容易過度放縱自己;

3.交友困難、容易衝動、動作誇大;

4.對學習不感興趣、缺乏耐心;

5.喜歡尋求刺激、常熬夜、易沉溺網絡、染上菸酒。

成年期

1.職場中適應困難、不合群、疑心重;

2.自信心不足、因壓力做出極端反應;

3.逃避責任、容易負氣放棄;

4.心有餘而力不足、做事易出錯;

5.脾氣急躁、生氣易動粗、不知變通;

6.愛管閒事、因固執聽不進他人意見。


人的一生很漫長,也許現在我們根本無法去想象孩子在以後漫長人生路上的模樣。

但如果不及時干預,感統失調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什麼是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又不是病,那你究竟在擔心什麼?


感覺統合,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在內的不同感覺通路,並通過對信息處理作出相應的反應,使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

為了方便理解,以一個蘋果為具體例子,帶大家理解感統失調孩子的世界。

感統失調又不是病,那你究竟在擔心什麼?

通過視覺我們可以看到蘋果顏色是紅的,形狀是圓的;通過前庭覺和本體覺的控制,我們還可以把它放到嘴巴里,或者拋到空中並接住。咬一口能嚐到它的味道,能感覺出它的軟硬程度。

而當感統失調時:

蘋果鮮紅的顏色並不能激發食慾,酸甜的味道也並不誘人,將它拋向空中不能接住,我們甚至不能準確地把它放到嘴裡。這樣的過程最終會產生挫敗感,使人失去自信和耐心。

哪些原因造成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又不是病,那你究竟在擔心什麼?

1、分娩方式因素

孕期工作緊張忙碌、壓力過大、焦慮、運動不夠、家務勞動過多或姿勢不佳,導致胎位不正等情況,會影響到胎兒平衡的學習,使寶寶重力感不足。

早產、剖腹產的嬰兒由於被動娩出、受產道擠壓不足,必要的刺激和鍛鍊被剝奪,在生長髮育中導致感覺統合失調。

2、缺乏必要的爬行

爬行對於孩子來說極其重要,孩子在利用四肢、軀幹相互協作的過程中與外界充分接觸,不斷鍛鍊觸覺、本體覺、前庭覺等,沒有經歷這一過程的孩子缺少這方面的鍛鍊,就會容易出現感統失調。

3、家庭教育不當

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嬌寵溺愛,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要求太多、管教太嚴,產生拔苗助長的挫折;延誤矯正,造成孩子自信不足和不良習慣的定型化等這些情況都有可能造成孩子感統失調。

4、沒有足夠的運動空間

現代城市空間擁擠,孩子在視覺上容易受到空間的侷限性,另外,由於空間狹小,孩子通常沒有足夠的運動空間,從而影響了感統發育。

改善感統失調有什麼辦法?

感統失調又不是病,那你究竟在擔心什麼?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通常孩子在12歲之前通過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超過12歲就容易定型,不易改變。

在專業的測評和觀察下,制定符合孩子發育狀況的訓練計劃,堅持正確規律的感統訓練就可以糾正。

01

前庭平衡訓練

感統失調又不是病,那你究竟在擔心什麼?


通過旋轉、搖晃、平衡、跳躍性、姿勢反應性、速度感、位置感、距離感的體驗等訓練刺激前庭覺的發展。

  • 金雞獨立

家長可以先手把手地教孩子用雙手扶著椅子的靠背,提起孩子的一條腿懸空約5秒,然後放下。過程中用簡單的語言告訴孩子怎麼做。

  • 跨繩

繩子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離地15CM高,讓孩子雙腳輪流抬高跨過繩子。

  • 搖擺毛巾

用一塊大毛巾把孩子包在裡面,左右或上下拉動毛巾,使孩子隨著毛巾擺動。

02

本體覺訓練

感統失調又不是病,那你究竟在擔心什麼?

通過羊角球蹦跳、平衡木、腳踏車、攀爬、翻滾等訓練刺激本體覺的發展。

  • 深蹲

讓孩子身體挺直,雙手向前平舉或雙手抱頭,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屈膝蹲下至大腿與地面平行。

  • 背起

孩子身體趴在地毯或墊子上,雙腳併攏,家長按住孩子的腳踝,雙手抱頭,上半身用力抬高。

  • 手影

這是晚上玩的一種小遊戲,用手做成一些姿勢,燈光一照,在牆上顯出好玩的影像。其作用在於通過一些有趣的表象吸引孩子活動自己的肌肉關節,形成本體覺。

03

觸覺訓練

感統失調又不是病,那你究竟在擔心什麼?

通過大籠球、刺球、穿爬隧道等刺激孩子的背部、腹部、腕部、手腳等部位,促進觸覺的健康發展。

  • 大籠球

讓孩子仰躺在地墊上,家長用大籠球在其身體各部位進行擠壓。

  • 翻滾

讓孩子躺在地毯上,雙手抱頭,然後向左右兩個方向滾動,這對發展孩子的觸覺、動作平衡、協調性都很有幫助。

  • 毛巾卷

找一條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將孩子整個捲起來。然後輕輕滾動或下壓毛巾卷,強化他身體各部位的觸覺感受。


04

學習問題的行為干預

感統失調又不是病,那你究竟在擔心什麼?

動態訓練結束之後,結合靜態行為干預,建立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訓練視覺能力、聽覺能力,提高注意力。動靜結合,標本兼顧,才能全面解決感覺統合失調帶來的問題。

  • 丟套物品

先讓孩子坐在鞦韆上,然後前後簡單晃動鞦韆,在孩子的前方放置小圈或者小木杆,給孩子小沙包、紙球或者小圈圈,讓孩子丟到指定的小圈內或套在制定的木杆上。

  • 尋找圖卡

結合蹦床,讓孩子旋轉跳。在蹦床的周圍吊上各種圖卡。讓孩子一邊在蹦床上跳動,一邊根據指令尋找圖卡。

  • 顏色球

在地上灑落各種顏色的小球(或者海綿球),孩子趴在滑板車或者扭扭車上,滑動車子,根據指令尋找相應的小球。

結 語

感統失調又不是病,那你究竟在擔心什麼?

感覺統合是每一位孩子的必修課,是孩子一切學習能力的基礎。

據調查顯示:中國兒童的感覺統合失調率已經達到80%,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

感統失調的孩子,成長的道路可以說是跌跌撞撞的,好不容易熬到了工作,以為可以有一番作為,殊不知感統失調帶來的影響是伴隨一生的。因此家長必須儘早糾正孩子的感統失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