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开学必读,一定要帮孩子改掉这6个坏习惯,养成9个好习惯!

文|小羽老师

家长开学必读,一定要帮孩子改掉这6个坏习惯,养成9个好习惯!

新学期第一个月,很多孩子在经历收假、回归课堂开学第一天的兵荒马乱后都逐渐进入了状态,但还是有孩子不能适应,始终无法进入学习状态。

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状态,察觉到问题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才能让孩子积极面对新学期!

家长开学必读,一定要帮孩子改掉这6个坏习惯,养成9个好习惯!

今天小羽老师整理了部分新学期开学孩子可能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家长可以对照看看自家孩子一个假期过后是不是也存在这些问题。

1.没有时间意识

假期里习惯晚睡晚起,开学了,早上起不来,对上学没有明确观念;

2.自我管理能力差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在家经常需要家长陪着学习,相当部分孩子不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现在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想办法腾出时间来陪着看着孩子学习。孩子依赖习惯了,独立性差了。

3.学习效率不高

上课时,总是坐不住,东扭扭西看,或是只会呆呆坐着,不参与课堂;上课跟不上老师节奏,课后作业完成比较费力;相当一部分学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作业,有的甚至作业速度慢且效果不好,更不用说自己检查作业了。

4.学习不定量不定时

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该完成的作业没完成,一天拖一天,明日复明日。拖到考试前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没有学习到东西。

5.学习时一心二用

上课时经常精神溜号,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

6.不懂的东西也不问

过于害羞,虽然学习上有许多没有搞懂的问题,但也不敢问老师;太爱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不懂也装懂,不会的东西从来也不向别人请教;学习心里没数,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似乎什么都懂一点,但又没有完全掌握。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

家长开学必读,一定要帮孩子改掉这6个坏习惯,养成9个好习惯!

在这个开学阶段,除了老师的努力之外,家长们的适时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家长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跟孩子通过沟通,耐心引导,帮助孩子完成平稳过渡。

开学的第一周及第一个月尤为重要,利用这段时间为孩子新学期建立良好的学习状态,可以让孩子在这学期的学习中能轻松的取得良好的成绩,家长也可以少操一份心。

▊ 1、自学预习的习惯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 2、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 3、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 4、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 5、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6、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 7、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 8、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 9、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小羽老师给大家制定的新学期计划表,家长可以参考来管理孩子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来制定计划表,让孩子在新学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在校计划表

在学校

  • 有礼貌,见到老师时要问好,放学时要对老师说再见。

上课时

  • 保持安静,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做好笔记。
  • 记下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与回家作业。
  • 准备好下节课的有关书本。

下课时

  • 可以在教室外面远望,让眼睛休息一下。
  • 与同学交流老师上节课所讲内容。

放学后计划表

中午下课后

  • 先吃饭,饭后可以闭目养神休息一下。

下午放学后

  • 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可以适当地出去放松一下。
  • 预习新课,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

作业质量计划表

写作业

  • 正确的握笔姿势
  • 字写得工工整整,不能毛毛糙糙

作息时间计划表

6:30

  • 起床,背一背语文或英语课文

7:00

  • 准时到校

21:30

  • 开始洗漱,需要准时上床睡觉

游戏时间计划表

周一到周四

  • 不能玩电脑

周五到周日

  • 可以玩电脑三十分钟

学习成绩计划表

语文

  • 考93分以上

数学

  • 考95分以上

英语

  • 考97分以上
家长开学必读,一定要帮孩子改掉这6个坏习惯,养成9个好习惯!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呢?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大功夫。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生活习惯

生活是人生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旦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 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三.道德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幼儿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不随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能换位思考、团结友爱等等。

四.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与幼儿的成材直接相关。它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专心认真,经常进行广泛的阅读,知道珍惜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等。

五.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从正确的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有助于孩子能力的锻炼、知识的获取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如:敢于接触了解新鲜事物,善于观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和解决。特别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劳动习惯

要教育孩子爱惜劳动成果,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创造财富,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床叠被等。要帮父母干些家务活,如: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同时,父母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增长培养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在进行培养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