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大的風險,就是認爲自己沒有風險

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認為自己沒有風險,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以為所有事情自己都能擺平。現實是,即使你認為你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也不一定能比得上別人輕而易舉的借力。就好像,有保險和沒有保險的人生,截然不同!

那麼,“有保險”和“沒保險”的人生究竟有什麼區別?

我們最大的風險,就是認為自己沒有風險


幼年時

沒保險:嬰兒時期抵抗力差,容易患上各種小病,家長操心又花錢;

有保險:家長在為孩子健康操心時,不必煩惱醫藥費。

上學時

沒保險:青少年天性好動,缺乏安全意識。萬一發生意外,家長會措手不及;

有保險:萬一遇到不幸的事,家長在經濟上至少可以有迴旋的餘地,一家人也能保障日後的尊嚴生活。

結婚後

沒保險:在婚姻中尤其是女性無法得到完全的保護,不能保持經濟獨立;

有保險:任何人不需要完全依靠對方,獨立性強,婚姻反而更加有保障。

生病了

沒保險:只能用一般的藥,盼著早點出院,因為沒有保險,不能報銷;

有保險:不用擔心醫療費,用好藥,安心住院。

意外了

沒保險:身體、經濟都要承受難言的痛,對一個家庭來講,若毫無預備,無疑遭受滅頂之災!

有保險:避免人財兩空,留錢留愛不留債!

變老了

沒保險

:要麼得依靠微薄的退休金或者銀行些許的儲蓄,要麼就得依靠壓力很大的子女養老;

有保險:用現在的資產鎖定一個確定的未來,可以保證有一個高品質的老年生活,不受其他不好因素的困擾。

人生無保,風險自留

家庭財務規劃強調的第一點應該是防風險:在我們應急所需的存款中必須包含自己、老人、小孩、配偶等家庭成員突如其來的生病、意外災難的費用,而整個家庭中,誰都有可能會需要到這筆錢。

如果沒有保險,這個風險就等於留給了自己,讓自己和家庭去承擔自身的風險。很多人認為買保險不划算,是因為不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成本,很多潛伏在我們身邊的風險,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打擊。

保險是規避人生風險,緩解經濟壓力的工具

假設家裡有50萬資產,生意/理財上佔30萬,孩子每年花掉1~2萬,你的日常支出每年5~6萬,家裡存的最多也就是十幾萬,家庭最大的防風險能力就是十幾萬,如果存款一旦花光,就是把生意或者理財的30萬挪過來,日常支出都要緊張起來。

但是如果你把家庭存在銀行裡解決生老病死的費用單獨拿出來,形成專款專用。假設一年交1.5萬,立馬能產生超過百萬的保額。萬一發生風險,保險就會擋在前面,形成第一道防線,不會增加家庭經濟負擔。

我們無法預知疾病和意外,但是我們可以把意外和疾病帶給我們的損失降到最低,僅僅是拿出一小部分積蓄就可以做到,為自己,也能為家人規避巨大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