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資產配置,其實很簡單

在今年複雜的金融環境下,投資者應如何破解投資焦慮,在新經濟格局中通過資產配置實現財富保值增值?

機構應提供資產配置方案,而非推介產品

從目前的大趨勢來看,一方面個人財富在快速增長,另一方面監管也在不斷加碼。

麥肯錫數據顯示,到2022年中國個人財富快速積累,總量將達到158萬億元;其中富裕級別以上的家庭,即金融資產300萬元以上的,數量將達到2400萬戶,掌握中國51%的社會財富。“個人財富規模在不斷增長,但從財富構成上看,客戶的現金和存款佔比在下降。2012年,存款佔比67%;現在,這個比例僅52%。”

該報告同時提到,客戶的資產配置意識在提升,投顧服務潛力巨大,線上渠道也在不斷滲透。現在,很多人都在嘗試智能投顧,對投顧的品牌、專業度、顧問水平提出很高要求。作為投顧行業領軍者,金酷表示:“其實給客戶做資產配置,更重要的是配置方案,而不是推介產品。但因為大部分客戶不願意為配置方案付費,所以很多時候機構出於盈利需求,只能給客戶推介產品。”

長遠來看,如果希望與客戶利益保持一致,機構應該更多給客戶提供資產配置方案;同時如果客戶願意為配置方案付費,而不是讓機構從產品端收取銷售佣金和服務費的話,機構的業務模式也會更加順暢,更能與客戶的長久利益保持一致。

做好資產配置,其實很簡單

資產配置需關注四大方向

在當前財富管理行業發生了一些邏輯變化的背景下,配置首先要將資產分散,有四個方向值得關注:

一是消費升級。現在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已經超過60%,包括大健康、教育、文娛等領域。

二是深度城市化機遇。過去房地產是重要投資方向,但隨著限購政策出臺、住宅開放量不斷下降,這種遍地開花的投資機會沒有了。而從全球來看,核心城市核心圈的商業地產始終是核心資產,每年有穩定現金流,只要國家經濟基本面沒有大的調整和變化,這些資產每年都能提供不錯的回報,只不過期限較長,同時很難持有整個物業,更多要以金融資本或基金的方式參與。

三是長期創新的新興產業。監管部門最希望的就是客戶資金能形成長期資本,通過PE投資的方式參與新興創新產業,而機構應該做的就是保證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融合,讓實體經濟回報率更好,給客戶提供穩定彙報。

四是政策許可下的全球資產配置。中長期放眼全球來看,很多機會是比較具有確定性的,比如如今美國製造業迴歸,被很多國際投資基金看好;印度現在每年GDP增長率已經超過中國,其在IT等一些科創領域也有自己的獨特優勢,等等。

另外,對每個投資人來說,進行自我評估,在看得懂的領域選擇適合的投資產品也很重要。“最簡單的方法是做自我測評,然後看產品的風險等級,將意願和能力匹配起來。”如果要委託機構投資,還要對管理人進行合規篩選,包括是否受相應部門監管、是否有相應牌照、產品有無託管、員工是否有從業資格等。最後就是貴在堅持,“資產配置關鍵要做好堅持長期投資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