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

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01

歐陽修很會玩,佳作多出於青山綠水間,《醉翁亭記》就是典型。可見,綠水青山不僅是金山銀山,更是詩山文山。

歐陽修有一首詩,記載與梅堯臣等人一起遊玩嵩山的快樂:“各具一壺酒,各蠟一雙屐。登危相扶牽,遇平相笑噱……”與友人一起,嘻於水石間,自由自在,這樣的句子,讀著都讓人開心。

現在的我 們,時代節奏很快,更須偶爾的登山涉水,為生命做調節。

9月2日,友人小虞約上我們一家,到紹興稽東的冢斜古村遊走。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冢斜村的餘氏宗祠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02

冢斜村地處會稽山脈深處,背靠著大龍山,前對五龍山,一條舜江恰如玉帶,環抱村堂,由北而來,向東而去,靜靜流淌,澄碧如初。

見過此地的,都說是不一樣的風水。專家考證,這裡就是越國舊都嶕峴所在地。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冢斜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相傳虞舜和大禹的妃子都埋葬在這裡的大龍山腳下,過去曾有紀念性墳墓,可惜現在已蕩然無存。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在餘氏宗祠中,碰到村民餘松庭,他已年逾古稀,看到我對冢斜村有興趣,熱情地給我當了半天嚮導。他女兒從城裡回來看他,電話打了三次,催他回家,他嘴上回答馬上回,卻一直陪著我,講解得格外認真。山裡人真是樸實熱情,讓人感動。

這裡的子民,多是余姓人家,余姓是大禹後裔。大禹有三個兒子,大兒子繼承父姓“娰”,二兒子賜姓為“顧”,三兒子賜姓“餘”。雖然古往今來,東南西北,遷來遷去,但冢斜余姓族譜中世系清楚,十分完善。目前這一支,是明朝建文帝時,到冢斜村落腳。六百年來,耕讀傳家,人才輩出。

其中餘煌值得單獨一提,他是明朝最後一位狀元,崇禎皇帝吊死煤山後,魯王監國,任命餘煌為兵部尚書。清兵直逼紹興時,魯王渡海而逃。餘煌見大勢已去,果斷下令,大開城門,放軍民出城避難,避免被屠城。而他自己呢,城空之後賦絕命詩一首,獨自出東門,投河殉國。

他的絕命詩這樣寫:

穆駿自馳,老駒忍逝。

止水汨羅,以了吾事。

有愧文山,不入柴市。

餘煌佩服文天祥,向他學習,以身殉國。我覺得這個人是值得稱讚的,不完全是因為他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更重要的是,他具有民本思想,像吳越國王錢俶納土歸宋一樣,順應時勢,百姓為重,江山為輕,個人名利更輕。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八老爺臺門,也建於乾隆年間,是河南佈政史餘炳濤所建,因他鄉試考取舉人時,恩科第八名,故稱八老爺。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餘氏家譜上的冢斜古村圖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03

冢斜村歷來有祭禹、祭山神的習俗,至今存有一處極為稀缺的古建築——永興公祠。該祠始建於唐貞元九年(793),現存建築為清代重建,專為紀念山神永興公和唐朝名臣虞世南。在這裡,神人合一,山神就是虞世南,虞世南就是永興公。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畫像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山川河嶽能興雲起雨,在先民們眼裡,山川有著巨大的神秘力量,因此心懷敬畏,覺得自己的成功與否,天下太平與否,都和神秘力量相關。於是,就產生了山川祭祀的規矩,並且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如同國家軍事,不容輕慢。周朝時有九座名山是每年需要祭祀的,即五嶽和四鎮。五嶽大家都知道,四鎮是什麼呢?就是將天下分為東南西北四片,每片確定一座主山,謂之鎮山,也就是神山,用以祭祀,祈求太平。鎮山是中原的天然屏障,《周禮》記載,東鎮為山東的沂山,南鎮為紹興的會稽山,西鎮為山西的霍山,北鎮為遼寧的醫巫閭山。西漢時,宣帝改封霍山為中鎮,陝西的吳山為西鎮,五嶽五鎮由此出現。

每座山都有山神。歷代天子都要封禪祭天地,對山神也要大祭。很多地方,山神都被人格化,在歷史長河中,有些人深受百姓愛戴,他們死後,老百姓會祭祀他們,有些就轉化為護佑一方的山神。虞世南就是這樣的例子。生前,被皇帝封為永興縣子,人稱虞永興。死後,被越地百姓尊為神明。

虞世南怎麼成為會稽山神的,歷史記載中語焉不詳,難以說清楚了。有軼事典故說,虞世南死後多年,唐太宗有天夜裡夢見了他。夢中,虞世南依然進諫直言,有如平生之日。醒來後,唐太宗更是懷想他的美德,詔人設五百齋,祭奠虞世南,併為他造天尊像一座。也許,虞世南在紹興民間轉化為山神,跟皇帝這樣的推崇有著千絲萬縷聯繫吧!

虞世南少年時,曾在雲門寺跟智永和尚學書法,冢斜這一帶都是他的活動範圍。這一片山水人文,對他一生產生了很大影響。有人說,虞世南的字,如秀嶺危峰,也應是受到了會稽山水的啟發。

虞世南是浙江餘姚人,今天的慈溪,還建有他的紀念館。對於紹興的山水,虞世南一直念念不忘,年老時,曾向唐太宗表達過致仕歸越的想法。但沒有獲得皇帝同意。

虞世南是一代名臣,他輔佐唐太宗成就了大唐盛世。後來的人們,順應虞世南生前意願,為他在朝思暮想過的冢斜建一座祠堂,並把他升格為護佑一方的山神,順理成章。

公祠坐北朝南,前後兩進,合院式,建築面積千餘平方米。這是目前紹興僅有的公祠建築,保存完好,極為難得。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手跡,真跡保留在文保所。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無塵殿,與平水平陽寺的無塵閣一樣,樑柱不用打掃,長年不沾灰塵,很神奇。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永興公祠中這片山石,每年都在“生長”,很神哦。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此石窗乃唐朝古物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雕樑畫棟

族譜記載,每年陰曆6月15日,冢斜村的村民,都要舉行大型廟會活動,隆重祭奠永興公虞世南。據說這一天,是山神巡視禾稻的日子,大家抬著永興公神像,繞村巡遊,祈求吉祥。現場往往鼓樂喧天,彩旗獵獵,很是熱鬧。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永興公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冢斜村廟會活動,祭禹,祭永興公。此三圖片由柯小微攝。

04

冢斜村青山環抱,周邊山水俱佳,田野沃疇,風光無限。北邊的大龍山,氣勢磅礴,山脊如大龍舞動。有個叫銅勺柄的山坳,相傳即是禹妃墓地。

這也算是愛情聖地了,因為歷史上傳說的第一首愛情詩《候人歌》,就是這位禹妃塗山氏所作。全詩只有一句,“候人猗兮”,意思是“我在等你回來啊!”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遠望大龍山

關於這個愛情故事,也有更多戲說。前些年,有人說,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因為有小三了。這論斷當然惹來反對派一片罵聲。當然,這種爭吵肯定沒結果。大禹都是傳說的,何況他的妻妾呢,誰搞得清楚?誰又是正論?都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猜測好玩而已。

大龍山上,聽說有個仙人洞,因為尚未開發,山路被野草灌木侵蔓,不好行走,我們沒有去。

村子南邊正對的是轟溪山。這山名是現在老百姓叫出的俗名,也許是因為溪水轟鳴而稱之。餘氏族譜上,這座山有個雅名,叫五龍山。這個名字更有味,因為若仔細觀察,此山形狀如五條小龍相聚,拱衛在村前,與後面的大龍山形成呼應。

當天,我們逛完古村後,去攀爬的,就是南邊五龍山後面的大西嶺和小西嶺古道。這曾是紹興南部山區重要的郵道,嵊州和諸暨的山民,過去要來平水和紹興,就要翻越此道。全長2.5公里的古道,石階蜿蜒,溪水見底,茂林修竹,別有趣味。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建於清代的永濟橋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游魚碎石,清澈見底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古道上的景色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05

有興趣的,再看看更多關於虞世南的故事。

虞世南,歷陳隋唐三代,558年生,638年卒,終年81歲。其生年有多種說法,取其一。虞世南入唐後,官至秘書監、弘文館學士。

唐代長安城皇宮內,有座小樓,名為凌煙閣。唐太宗晚年,懷念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遂建此閣,陳列由閻立本所畫《二十四功臣圖》,畫圖比例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唐太宗時常進閣懷舊。

此後,頭像掛上凌煙閣,成為人臣榮耀之最,是功成名就的標誌。李賀有詩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虞世南在凌煙閣中,排名第二十。唐太宗稱他為完人,身兼五絕:忠讜、友悌、博文、詞藻、書翰,表揚他忠誠友善品德好,公文詩詞文采好,還有書法也槓槓的。

虞世南對唐太宗總是直言相勸,拾遺補闕,要他薄葬愛民,不要居功自傲,不要太平久了就驕怠,不要恣于田獵,要牢記初心。唐太宗稱虞世南為當代名臣,人世楷模,他感慨地說,如果大家都像虞世南一樣忠正,天下哪會不治?

虞世南沉靜寡慾,意志堅定,儉樸有度,對父親很孝道。他對兄弟也很友善。哥哥虞世基與他的三觀不一樣,隋朝時,虞世基靠拍馬逢迎,獲得高官厚祿,卻依然貪得無厭。弟弟虞世南卻潔身自好,視富貴如浮雲。後來,在江都兵變中,宇文化及反叛殺君,同時要殺時為內史侍郎的虞世基。虞世南捨身相保,希望自己能頂替哥哥去死,其情深若此。最終沒能保住哥哥,虞世南悲哀得形銷骨立。

虞世南死後,唐太宗很悲傷,為他加官晉爵,賜他陪葬昭陵,諡文懿。

虞世南博聞強志。少時,與兄長虞世基就學於博學多知的顧野王,少年英發,時人將二虞比之為晉時陸機陸雲。讀書時,學到入神處,虞世南可以半個月不洗漱。

虞世南編了我國第一部完整內書《北堂書鈔》,唐朝能見到的各種古書,都摘錄其內,為保存古代文化典籍貢獻巨大。因為讀書多,記憶好,虞世南被人稱為“兩腳書櫥”,名列“十八學士”。相傳有一次,唐太宗裝修大明宮,內有一巨幅屏風,需要將105名烈女小傳書其上。唐太宗只交待了一遍,虞世南即憑記憶,一夜之間書成屏風,一字不誤。還有一次,唐太宗出行,有官員請示說,把書和文件帶上,一同裝車,以備時用。唐太宗說,此行有虞世南同行,有什麼事問他就是,書就不必帶了。

虞世南擅長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虞居其首。雲門僧智永(時稱永欣寺),是王羲之七世孫,活了一百歲。陳隋期間,他在這裡閉門苦練,習書三十年。因日日臨摹《蘭亭序》,智永妙傳家法,創出了永字八法,世傳《真草千字文》,並帶出了三個高徒:智果、辨才、虞世南。

唐太宗酷愛王羲之書法,因此學書遍臨王帖,並不時向虞世南請教。智永死後,將《蘭亭序》傳給了辯才,囑咐妥善保管。辯才不負重託,在寺廟方丈屋內樑上,鑿洞收藏,秘不示人。

唐太宗知道《蘭亭序》在辯才手上,有說是魏徵告訴,有說是房玄齡說與。不管是誰透露,最終的新聞源應該是虞世南。因為只有他與智永學書,真正親眼見過《蘭亭序》。因有虞世南的親眼所見,唐太宗才能鎖定《蘭亭序》就在永欣寺,所以在三召辯才而不得的情況下,最後放出殺手鐧,派詭譎的御史蕭翼出馬,演繹出後人津津樂道的歷史故事:蕭翼賺蘭亭。

虞世南書法極為純靜,江南的山水陶冶了他的情懷氣度,直承魏晉風骨,一洗六朝浮靡,簡靜蕭散,超凡脫俗,圓融遒麗,法度嚴謹,鋒芒內斂,外柔內剛,勁健中和,溫潤近人。真是字如其人,虞世南書法,觀之如聽松濤古琴,恬淡安寧,大器深藏,充滿君子法度。但現在臨他帖的人相對較少,因為他的楷書,境界極高,蘊藉太多,城府太深,很難琢磨,讓人可望不可即,望而生畏。

唐太宗很喜歡虞世南的書法,經常臨寫。相傳有天,太宗書“戩”字,只寫好了“晉”字,虞世南進見,順便替皇帝將“戈”字補上。唐太宗將寫好的字給魏徵看,魏徵說,唯“戈”筆逼真。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628年,長安孔廟建成,年近古稀的虞世南應詔,書寫《孔子廟堂碑》。宋朝黃庭堅有詩讚此碑帖: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臨摹的《蘭亭序》。

虞世南詩風與書風相似,清麗剛健,但因是近臣,侍宴應詔作品較多。有一詩《蟬》,大家較為熟知: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此詩表達了虞世南的節氣,人活世上,得靠自己的品格和能力生存,而不是依賴和受制於他人。清代沈德潛認為這詩已漸開唐風,成為盛唐文學的先聲。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虞世南:我憑什麼在冢 斜古村做神仙

古古閣 生命如此美好,我們有情有義相守

講述最有情懷的故事

推薦最有歷史的風景

歡度最有味道的人生

作者簡介:古古,微信號LZLLZL9,四川大學中文系畢業,現為媒體工作人員,性樸拙,愛山水,愛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