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时的讲究,蕴含着哪些学问?

拜年时的讲究,蕴含着哪些学问?

自古以来,拜年都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互相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传统方式。在每年的正月初一,长辈会领着自家的小辈出门谒见亲戚、尊长、朋友等。双方会以各种吉祥之语来表达对对方的新春祝贺,小辈们还需向长辈行叩头礼,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均可称之为“拜年”。

其实,春节拜年的学问有很多,春节的文化元素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集中展示。

拜年时的讲究,蕴含着哪些学问?

畅读文研院:拜年,也讲究一个顺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

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拜年时的讲究,蕴含着哪些学问?

畅读文研院:贺年卡的“前世今生”。

如今,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短信、发微信,打电话等等,这些都是一种新的拜年形式。而寄贺卡,似乎被人们渐渐地遗忘了。

古代文人雅士流行互送拜年帖,拜年帖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古时,倘若需要拜访的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这一习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以图吉利讨口彩。如今,春节赠送贺年片的习俗,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拜年时的讲究,蕴含着哪些学问?

畅读文研院:如何正确使用,最常见的五种拜年方式。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行这种礼仪。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所用。

拜年时的讲究,蕴含着哪些学问?

三是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见于平辈间的拜年。

四是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有时,边行礼边口称万福。当代已经鲜有袭用。

五是鞠躬,现代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拜年时的讲究,蕴含着哪些学问?

拜年时的一些基本礼仪:

拜年时接物要有礼貌:主人送茶,要起身双手接住,并道谢。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让给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食用。

“吉利话”要说得适宜: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祝贺语。交谈时,不要扯到悲哀伤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谈阔论,不要信口开河,不要过分激烈地争论问题,要在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气氛中,把道喜贺新的真情实意表露出来。

拜年时的讲究,蕴含着哪些学问?

仅仅“拜年”二字,不知蕴含了多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仅仅“拜年”二字里的讲究,也无形中透露了古人博大精深的学问。

将这些拜年的学问传承下去,别让我们的新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

拜年时的讲究,蕴含着哪些学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