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你心中的名利杂草,自然就与道相应了!

拔除你心中的名利杂草,自然就与道相应了!

蕅益大师说:有真儒才有真佛。不客气地说,现在的学佛人,对因果善恶报应的相信,乃至人格道德修养,恐怕大多数人都不如古代儒家的这些人。比如子路,即使死亡临头,他也是义无反顾的,我们能做到吗?还有原宪,孔子给他做官的报酬,他分文不要,而且以原宪这样的道德修养,在当时要去谋个一官半职可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干,始终安贫乐道,我们能做到吗?

从我们学佛来说,要真正深信因果,儒家以及司马迁关于如何做人的教言,是非常殊胜的。为什么古人学佛修行能够很快相应,能够迅速成就呢?原因就在这个地方。

古人从小学习四书五经,学习史书当中大量活生生的的公案,对天命这些概念很明了,自然就熏陶出一个非常正直清高的人格。就像蕅益大师所讲的,修道无非就是把我们内心当中的这些名利杂草给清除干净,做到了这一点,自然就与道相应了。

拔除你心中的名利杂草,自然就与道相应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学做人的道理,要有一个贤善的人格,首先在世间绝对是一个君子;还要相信天命,要相信定业,这些都是我们学佛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无论是修学净土法门,还是学更高的一些教法,根本就不可能相应。当然,君子是非常不容易做的,从我们介绍的这些儒家的君子典范就知道。尽管如此,我们学佛人仍然要努力去做。

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非常珍贵的公案教言,对人格的成就有非常大的帮助。比如憨山大师在《梦游集》中讲到,他之所以出家修道,也因为最初有道德修养的确立。他小时候看史书里面的圣贤故事,比如有名的“赵氏孤儿”,受到极大影响。

拔除你心中的名利杂草,自然就与道相应了!

赵盾是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国家政权都掌握在他手里,相当于国君的权力。最后因为遇到横祸了,他的两个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为了保护主人的孩子,程婴就把自己的儿子交出来被杀掉,而把他主人的儿子保下来了。

程婴假装告状、叛变,带敌方将藏在山里的公孙杵臼和假孤儿杀掉,实际上是两个人为保全赵氏孤儿商量的计策。后来这个孩子长大了,赵氏封地和卿位得以恢复,正好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但程婴自杀了,说要去地下向公孙杵臼报告这件事情已经完成。

憨山大师看到史书上记载的公案触动非常深,从小就立下志愿:要做公孙杵臼和程婴那样高尚的人。所以憨山大师正直清高的人格,就是这样确立的。

仁禅法师《莲宗祖师教言专题选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