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刑犯行刑前的奇葩規矩,竟然還可以「聽妻入獄」來傳宗接代

談到刑法,人們很自然的就會聯想到死刑。死刑作為所有刑法中最嚴厲的懲罰手段,一直都是震懾暴徒最有效的刑法,尤其是在古代,實施死刑的方法多種多樣,除了人們熟知的斬首,還有五馬分屍,凌遲等各種殘忍的方法。好在一般的死刑犯通常都是用斬首的方法來解決,不會讓死刑犯受過多的折磨,這可以說是一種另類的人道主義了。有趣的是,各個朝代為了讓死刑更有價值還設立了幾個奇葩規定,下面就來一起看看。

古代死刑犯行刑前的奇葩規矩,竟然還可以“聽妻入獄”來傳宗接代


傳宗接代

從漢朝開始,法典裡就多了一個“聽妻入獄”的規矩,簡單的說就是那些娶了妻子但沒有子嗣的死刑犯,可以讓他的妻子入獄,等到他的妻子懷孕後再行刑。這樣既能體現古人對犯人的憐憫,又能安撫死刑犯。在古代那麼看重傳宗接代的社會下,給犯人留了後人也是他們最大的心願了吧。雖然放在我們現代來說,對那個沒出世的孩子是很殘忍的。但在過去那個時代,這個規矩則是對犯人最好的撫慰。

古代死刑犯行刑前的奇葩規矩,竟然還可以“聽妻入獄”來傳宗接代


秋後問斬

古代在執行死刑的時候,對行刑的月、日、時非常講究。除“決不待時”的重型死囚外,絕大多數朝代行刑都有固定的月、日、時,而不像現代一年四季都能處決死囚。比如《唐六典·刑部》中就有明文規定,“每歲立春後至秋分,不得決死刑。”也就是說每年的秋分之前是不能斬首的,這才有了民間熟知的“秋後問斬”。而這樣做的理由就是為了順應天時,合秋冬肅殺之氣。除此之外,另外24個節氣日、國慶節、皇帝生日等重要日子,也不能“殺人”。

古代死刑犯行刑前的奇葩規矩,竟然還可以“聽妻入獄”來傳宗接代


梟首示眾

前面講過,死刑是所有刑法中最嚴厲的懲罰手段,除了對死刑犯的懲罰外,它還擔任著一個警示他人的作用。所以古代在執行死刑的時候,官員們都會盡量地讓人們知道,以擴大影響。在這種理念下,古代處決死囚都是公開的,而且在人多的地方等行刑,允許群眾圍觀,“圍觀”就是看殺人,這無異於現代電視的“現場直播”,這才有了午門處斬,菜市口斬首等說法。

古代死刑犯行刑前的奇葩規矩,竟然還可以“聽妻入獄”來傳宗接代


斷頭飯

斷頭飯應該是人們最熟悉的一個規矩了,死刑犯在受刑之前,獄卒會為他專門準備一份豐盛的菜餚,有菜有肉有酒,讓他做個飽死鬼,不至於在黃泉路上也忍飢挨餓。如果家中有錢,甚至可以讓他的家人來為他做上這最後一餐。但是不論犯人生前愛吃的是什麼,有一樣東西,卻是斷頭飯中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生肉。之所以有這個規矩,那是因為傳聞說黃泉路上有惡犬,人死後要帶著一塊生肉,用這塊生肉賄賂這條惡犬,才能順利通過黃泉路,否則會遭到惡犬的撕咬,人再也不能轉世投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