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厭食、奶癬、吐奶等問題解決辦法

初為人父母,很多事情都搞不明白,即使是在網上或者書上有所瞭解,但寶寶出生以後總會遇到讓媽媽們措手不及的事情,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新生兒厭食、奶癬、吐奶等問題解決辦法

【厭食】

新生兒生後1周內的吃奶量會發生明顯變化,如生後第一天可能只需要30-50ml/kg/d,然後逐漸增加,一週後可達到120-150ml/kg/d,然後保持比較穩定的奶量。因此,判斷奶量是否合適與生後日齡有關。一天中每次的餵奶量可以不同,餵奶的間隔時間也可能為2~6小時不等(取決於嬰兒的睡眠和活動週期),但每天的總奶量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不同嬰兒的奶量存在差異,與寶寶的活動、睡眠、個體差異等有關。

因此,判斷嬰兒奶量是否足夠,或擔心寶寶是否厭食,不能單純看每次奶量多少,而應看寶寶的生長情況,以及精神情況是否良好。

什麼是新生兒厭食?(為什麼會厭食)

新生兒厭食可由許多病理原因造成,需要在醫院接受全面檢查後才能做出判斷。

如何判斷寶寶厭食?

正常新生兒會在飢餓情況下出現主動覓食動作,或變得警覺、身體活動增加、臉部表情增加甚至哭鬧,餵哺時吸吮有力,吞嚥良好。吃奶的間隔時間與餵奶量及睡眠週期等有關,一般間隔2-3小時不等,較大嬰兒夜間連續睡眠4-6小時不吃奶也屬正常。如果寶寶缺乏上述正常反應,且吸吮無力或拒食,或奶量達不到正常需要量,則可認為是吃奶不好。

新生兒厭食了怎麼辦?

暫時性的奶量不足,但精神狀況良好,生長正常,則無需處理,否則應及時就診。

新生兒厭食、奶癬、吐奶等問題解決辦法

【吐奶】

吐奶是什麼?

吐奶是新生兒的常見現象,吐奶可因餵養不當所致,也可能由各種疾病引起。

吐奶和溢奶的區別

嘔吐是由神經肌肉參與的一系列複雜的興奮反射過程,而溢奶是單純通過物理原理使胃內奶液經食道反流入口腔及口角邊(嬰兒噴門鬆弛,在體位不當、胃部受壓情況下,胃內奶液被動溢出),不屬於真正的嘔吐。

寶寶為什麼會吐奶?

對於外觀健康的新生兒,餵乳次數過頻繁、餵乳量過多、奶方變化或濃度不當、吃奶過急過快、奶液溫度不當、嚥下過多空氣等都有可能導致吐奶。

嬰兒吐奶嚴重,或同時有其他異常,應考慮疾病可能,及時找醫生診治。較大嬰兒的嘔吐可能與感染、腸道疾病等有關。

解決吐奶的最好辦法就是幫助寶寶拍嗝:

1、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

2、用奶後不要立刻改變抱姿,並讓寶寶打個嗝,這樣不容易引起吐奶。

3、用奶嘴的寶寶:一定要選擇最合適的奶嘴孔,太小容易吸入空氣;太大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劇烈的咳嗽,兩者都有可能引發吐奶。

4、躺喂,喂完後不要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側臥一會兒,再改為仰臥。

新生兒厭食、奶癬、吐奶等問題解決辦法

【打嗝】

新兒打嗝是極為常見的現象,不是病。新生兒為什麼容易打嗝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目前認為是由於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導致膈肌痙攣,所以打嗝的次數會比成年人多。打嗝會造成家長的不安,但對新生兒不會有不良影響,不少地方介紹各種處理方法,家長可以作嘗試,但從醫學角度看,新生兒打嗝是一種無須任何處理的生理現象。

引起新生兒打嗝的原因?

1、喝了冷風,受了風寒而誘發打嗝

2、後吃了生冷的奶水或者食物消化不好,容易誘發打嗝

3、在驚哭之後進食一時哽噎也可誘發打嗝

如何緩減寶寶打嗝?

1、家中的寶寶持續地打嗝一段時間,可以喂寶寶喝一些溫開水,以止住打嗝。

2、天冷的時候可以在衣服外邊放一個暖水袋,消除體內的冷氣。

3、用少量的桔子皮泡開水,有疏暢氣機,化胃濁,理脾氣的作用。

應對寶寶打嗝,媽媽在日常生活照看中要注意什麼?

1、在寶寶哭的時候不要進食,這樣很容易打嗝。

2、吃奶時要講究正確的姿勢,要注意頭比身子高。

3、母乳餵養時注意避免乳汁流得過快,人工餵奶也要避免太急,奶瓶傾斜45度角,可以讓氣泡跑到奶瓶底端,不會讓寶寶吃進氣泡而打嗝

4、每次吃完奶,豎著抱起來輕輕地拍著後背,直到打出嗝以後再放下,寶寶的腸胃會比較舒服。

新生兒厭食、奶癬、吐奶等問題解決辦法

【腹脹】

什麼是腹脹:

腹脹通常有主觀上的不適感覺。由於新生兒無法表達主觀感受,同時在正常新生兒本身可存在生理性腹部膨隆,因此,判斷和處理寶寶腹脹的關鍵,不是單純看寶寶是否有腹部膨隆,而是看是否合併其他異常現象。

為什麼會發生腹脹情況?

正如前述,正常新生兒存在生理性腹脹,尤其在不成熟的早產兒,在餵奶後可見輕度到中度的腹部膨隆。這種現象與新生兒以腹式呼吸為主,消化道產氣較多有關。

如果寶寶哭吵過度、餵奶方法不當而攝入過多空氣或餵養過度,或者嚴重便秘而沒有及時幫助排便等,腹脹症狀可能會加劇。

案例BOX:我女兒出生23天了,在最近一個星期,發現她老是憋氣,就像大人用力排便一樣,滿臉通紅,如果放個屁屁就好一點,這是腹脹嗎?

如何處理新生兒腹脹?

年輕家長們通常不容易判斷寶寶是不是腹脹,因為寶寶腹部本身比較膨隆。只要寶寶無不適表現,吃奶好,無明顯嘔吐,大小便正常,尤其是精神狀況及生長髮育正常,那就沒必要作任何處理。如果腹脹同時存在其他不適症狀或體徵,如吃奶差、明顯嘔吐、大便異常、異常哭吵、體溫異常等等,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教媽咪一招:巧治寶寶腹脹

將雙手對掌用力搓,等掌心發熱有燒灼感時,將右手或者左右掌心按於寶寶腹部,以肚臍眼為中心順時針按摩,按摩至寶寶要大便或排氣為止。注意,手法一定要輕柔。

新生兒厭食、奶癬、吐奶等問題解決辦法

【奶癬】

什麼是奶癬?

奶癬即嬰兒溼疹,是嬰兒期的常見問題,多在生後1~2月開始,1~2年內消失。表現為皮膚的小米粒大小紅色丘疹、表面可有小白點,嬰兒可無自覺不適。嚴重者可出現滲出、結痂,甚至繼發感染,嬰兒可能有煩躁不安症狀,甚至影響睡眠和進食。

寶寶奶癬部位生長:

1 最先出現部位——面頰(小紅疹),再是額、頸、胸部。

2 小紅疹轉變為小水泡,破潰後流水,之後可結成黃色痂皮。反反覆覆。

案例BOX:我家寶寶出生16天,臉上長出了許多奶癬,長輩們都說沒有關係,到時候自然就會好的!可是大人身上有了癬都癢得很,真擔心寶寶不舒服。

為什麼會有奶癬?

奶癬是一種皮膚過敏現象,確切的發病機理尚不清楚,奶癬現象一般提示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1 食物中存在過敏原。配方奶以牛奶為原料,所以人工餵養更容易發生溼疹。母乳餵養在媽媽食用海鮮、牛奶後容易發生。

2 嬰兒存在過敏體質。這類嬰兒更容易發生鼻炎、哮喘等。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對輕度溼疹一般無需處理,注意保持皮膚清潔﹑乾爽,避免搔抓、日曬等刺激,衣服應柔軟、清潔、寬鬆。

如果溼疹明顯,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適當使用含皮質激素的軟膏,必要時內服撲爾敏、葡萄糖酸鈣等抗過敏藥。

如何護理有奶癬的寶寶

1用溫清水洗臉、洗澡,保持皮膚清潔。

2 選擇純棉製品內衣。

3 勤給寶寶修剪指甲,避免寶寶抓搔患處。

4 室內溫度不宜過高,否則會使奶癬癢感加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