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脑中风

夏季脑中风

虽然已经立秋,但气象意义的秋天还未到来,依然要防范中风。脑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病,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零度以下的严冬,一个就是30度以上的盛夏。

夏季脑中风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中医学称为脑中风,而在夏天发生的中风俗称“热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口角歪斜、失语、双目向一侧凝视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出现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夏季脑中风

夏季气温高,人体会大量排汗,丧失水分,如果未得到及时补充,容易造成“脱水”,“脱水”会使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血循减缓、微小血栓容易形成,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发生中风的概率自然会增高。

因此,老年人夏季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不渴也要多饮水,并且适当补充盐分(每天每人摄盐量不得超过5克)。半夜醒来时适量喝点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对预防血栓形成大有好处。

夏季脑中风

空调温度控制在27至28摄氏度,注意不要直吹,同时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时注意脑血管病的先兆,如突发的一侧面部或上、下肢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一旦出现需及时就医。

夏季脑中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