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的體系與模式

第一,群模式。一是實體群,構造民宿體系。比如說今天開論壇的桐廬,已經有這麼多民宿了,但是這些民宿之間的關係如何?這些民宿如果在一個群平臺上全面整合,這就構造了一個體系。二是網絡群,大數據,雲計算,平臺化,移動終端。在每一個點上形不成,但在一個面上、在一個域上,可以聚集,最主要的就是靠現代技術,也契合城市人的習慣。三是民宿聯盟或協會,形成組織化。這樣來突破現有的模式障礙。


民宿的體系與模式


第二,制度化,設立上下線,管理有彈性,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我們對上有一個如何應對的問題,對下也有一個如何應對的問題,管理要有彈性,現在主要障礙不在條規上,是在調整上。每一個部門都有每一個部門管理方式,比如說工商管理、稅務管理、安全管理、消防管理等等,一系列的條條,這些條條剛性極強,如果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持,是很難出來的,就需要我們的條條管理略微具備彈性,實際上民間的活力極大,只要有一點彈性,給一點空間就發展起來了,這裡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


民宿的體系與模式


第三,法制化。第一,法制是基礎,但不是全部。第二,提倡契約精神,這是基礎保障。但是還有一個方面,叫鄉規民約,鄉規民約原來是鄉村自治的基礎,現在變成鄉村管理的一種高端的形態,實際上到今天為止,鄉規民約還在發生非常大的作用,所以要通過法制化的基礎和鄉規民約的提升,來促進整個發展。有一次我在貴州一個鄉村看見一張告示特別好,就是某某違背了什麼鄉規,所以要罰他割二十斤肉、打十斤酒,今天晚上在祠堂請大家喝酒吃肉。所以鄉規民約的制約更大,讓他丟臉,讓他沒面子,有這一次就夠了,誰都不敢違規。


民宿的體系與模式


第四,文化提升。傳統文化,現代解讀,傳統資源,現代產品,傳統產品,現代市場。如果傳統和現代的關係處理不好,一個方面可能把客人嚇跑了,一方面可能把客人憋倒了。傳統鄉村到晚上是沒有什麼活動的,農忙時期絕對沒有,農閒有點小戲看一看,有點小評書聽一聽,可是現在豐富多彩,光靠這點傳統撐不下來的,所以一方面,要把傳統文化挖掘最大化,另外一方面要引入一部分現代元素,使客人能夠待下來。這裡我很讚賞文化人下鄉,文化人租個農民院子,然後深度挖掘鄉村文化,充分展示出來,很有味道,狐朋狗友就來了,來了之後要吃要喝要住,周邊老百姓就跟上來了,按照這樣的模式,自然成長起來。但是我反對文化下鄉,我們現在這套文化下鄉是一種粗俗的城市現代文化衝擊深厚傳統的淳樸的鄉村文化,結果造成鄉村文化不倫不類,所以要倡導文化人下鄉,適度組織所謂的文化下鄉。


民宿的體系與模式


第五,綠色建設,原生態著眼,次生態手,泛生態著力,深生態著心。這裡不能片面強調原生態,原生態只是個說法,月光下的鳳尾竹,鳳尾竹掩映下的傣家竹樓,何其詩情畫意,可是一樓養牲畜,二樓住人,蒼蠅蚊子都有,這是原生態,這顯然不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關係,說到根本是綠色建設,用綠色理念建設綠色產品,實現綠色消費。

第六,市場延伸,民宿休閒對應周邊,民宿文化對應中程,民宿度假對應遠程。不同的市場距離有不同的訴求,也有不同的產品提供,裸心谷模式,高端度假,高端不等於奢華,特色,精緻,舒適,自然。契合人性,自有文化性,才有商業性。


民宿的體系與模式


第七,業態豐富,小而精,多功能,社區藉助,小鎮模式。所以不能滿足村子裡有幾棟民宿,因為這只是一種初級的滿足,真正的滿足應該是多功能的,大體上我的願望在這都可以滿足。比如說歐洲的很多鄉村度假的民宿,村子旁邊有一個騎馬場,孩子過來訓練一個禮拜,終身騎馬,大體上就建立起來了,所以效益非常之好,鄉村可以做到,城裡很難做到,而且一邊度假一邊騎馬,一邊遊山玩水,就形成綜合性的體驗。更重要的是晚上幹什麼,把晚上的事情解決好,這才能夠有最終的吸引力。否則的話,晚上憋在屋裡看電視,和在家裡生活有什麼區別?類似這樣的東西都需要開動腦筋,做的越豐富越好。這裡還要進一步研究主與客的關係。有些城市人到鄉村休閒民宿,完全按照自己的這套審美趣味來操作,形成喧賓奪主。另一方面,也同樣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叫店大壓客,一個層面叫客大壓店,這些問題都是存在的,這就需要突破,一系列怎麼辦,把事情做好,做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