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你可以不要,德行你不能沒有

西方大思想家洛克說: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惡趣,質樸就會成為粗魯,溫厚就會成為諂媚。

“教養”,中國古時《三字經》就提到了,指的是人從小就應該習得的一種規矩,待人接物處事時的一種敬重態度,特別指出,人若沒有教養,便是家長老師的失職。

健康你可以不要,德行你不能沒有

作為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心胸廣闊,不要讓孩子隨隨便便看不起任何人,對人更不能斤斤計較,寬宏大量也是一種教養的體現。

在幾個月前,一條新聞刷爆朋友圈:在一輛公交車上,一個7歲的小男孩反覆用腳踢旁邊坐著的男乘客的腿,乘客忍無可忍,把小男孩橫著抱起,用力摔到地上,然後用腳狠狠地踩。

健康你可以不要,德行你不能沒有

健康你可以不要,德行你不能沒有

在上海迪士尼樂園,一位8歲的小男孩不小心碰到了一個姑娘的敏感部位,姑娘本能的表達了幾句不滿,小男孩的媽媽聽到後暴跳如雷,開始對姑娘又打又罵:你沒被人摸過啊!

健康你可以不要,德行你不能沒有

這位媽媽就是想告訴孩子:你沒錯,女孩子可以摸,就算你錯了,媽媽給你撐腰。正因為是這樣,從而孩子的價值觀會慢慢扭曲。

有人說,家長不教育你,這個世界會教育你

以上這些情況畢竟是少數,在中國,還是有更多的人是心善、有教養的。

成都,一位乘客坐輪椅進入地鐵。一名坐在座位上的小夥子,用一隻手很自然地伸手拉住了晃動的輪椅,又把腳卡在輪子下固定住輪椅,幾站過去一直沒鬆手。男孩叫吳松,他說,“拉了20分鐘左右,就是希望輪椅不要晃走。”這種不動聲色地體貼,就是教養。

健康你可以不要,德行你不能沒有

寧波飛西安的航班上,一位媽媽給周圍旅客每人都發了一份小禮物,並附卡片:“我是來自寧波的Wendy,我剛剛一歲半。獨自帶我的媽媽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這種無微不至地關心,就是教養。

健康你可以不要,德行你不能沒有

瀋陽的一所大學裡,一位18歲的女大學生留下一張特殊的紙條:“阿姨/大爺,真抱歉有了玻璃渣,您收拾的時候小心點。”女孩叫劉包平,她告訴記者,之所以留下這張紙條,想法其實很簡單,熱水瓶碎了,如果將玻璃渣亂倒,肯定會扎到別人。她說,“我覺得這些事都是自己應該做的,如果這張紙條能讓人們心頭一暖,那將是我的榮幸。”這種溫馨周到的關懷,就是教養。

健康你可以不要,德行你不能沒有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董卿為了照顧輪椅上96歲高齡的嘉賓,許淵衝老先生,她選擇了跪地採訪。她會在提問時,靠近老先生的耳邊緩慢的說;也會在和老先生對視時,跪得更低,保持和老先生平視或者仰視。這種如沐春風的自然,就是教養。

健康你可以不要,德行你不能沒有

類似的例子其實還有很多,其實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孩子,更沒有無緣無故的熊孩子。他們的行為時時刻刻都關係著他們的父母。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養育出一個好孩子也是父母的義務。

有文化教養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發現美好的含義,這是因為這些美好的事物裡蘊藏著希望。

——王爾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