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師聯盟》到《開封府傳奇》,創新還是破壞?

中國人都有三國情結,這主要歸功於《三國演義》這部名著的流行。不過,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是兩回事,《三國演義》就叫做《三國志通俗演義》。

《三國演義》號稱七分歷史、三分虛構,實際上除了歷史大事件外,多數的情節都是虛構的,可以這麼說,《三國演義》是對照歷史“瞎編”的。但在我們心中,《三國演義》就是一部“正”小說,不允許有任何塗抹。儘管它只是一部小說,而不是歷史。有相聲裡面講過這樣的段子:有人與旁人爭辯,曹操赤壁大戰帶的人馬是八十二萬還是八十三萬,卻把自己手中的油瓶子弄灑了,此人還說,油灑了不要緊,少一萬人馬可不行。

從《軍師聯盟》到《開封府傳奇》,創新還是破壞?

自從央視《三國演義》於1991年上映以來,又成為了一個不可動搖的經典,由此,《新三國》的一些情節和鏡頭也被嗤為“瞎編”。

近年來,這樣一些“瞎編”的影視劇突然多了起來。《軍師聯盟》便是其中的一個,風靡一時,主角是智慧僅次於諸葛亮的司馬懿。這部劇的主演是染掉了奶奶灰的吳秀波。這部劇以一個全新的視角,通過司馬懿的活動,描述了曹魏這邊的故事。當然也是多演義少歷史。也許是借鑑了《權利的遊戲》的敘事方式,《軍師聯盟》算是三國故事裡面的另一個鏡頭吧。

從《軍師聯盟》到《開封府傳奇》,創新還是破壞?


這部劇開始的時候的確看起來很有趣味,雖然不免國劇習慣性的拖沓,但還是有情節和內容的,演員也比較到位。就連以“三國”聞名的易中天老師都在網上對其誇獎,並說因為工作忙而只看了前二十集,後面沒有時間看了。

誰料,情況急轉直下,很多網友都說,多虧易老師只看了前二十集,否則後面的失望可能會直接改變對這部劇的評價。《軍師聯盟》還是不能免俗,走了虎頭蛇尾的老路,後面不僅情節更加拖沓,很多都沒有展開,人物的命運交代也不明瞭。

《軍師聯盟》已經出了續集,算是完善和補充,總體來說,這部劇還不錯,反響還可以,對《三國演義》的改編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但近期央視播的一部劇《開封府傳奇》則無法令人接受了。顧名思義,《開封府傳奇》講的仍是包青天的故事。筆者從第七八集開始看的,一下子就看出了正在演的案子是“狸貓換太子”,這麼經典的故事,有多個版本,筆者就等待著看這部新劇是如何演繹出新意的。實在沒有想到,本劇的創新實在是太“新”了,新的超出所有人的預料。在錯綜複雜的皇宮,各色人物紛紛出場,皇帝猜不出到底是誰害了自己的孩子。

筆者想,壞人當然是劉妃和郭槐,就看此二人如何作惡。

沒想到劇情的進展走了另一條路線,劉妃和郭槐成了好人,劉妃真愛,郭槐忠臣,八王爺居然是幕後黑手,逼皇帝退位,造反險些成功,八王爺啊,多虧了這裡的八王爺沒有成功,否則編劇是不是要改寫一下宋朝的歷史。

簡直顛覆,顛覆什麼觀呢,反正顛覆了。在中國人的心中,歷來關於包青天的故事,八王爺都是包公的堅定支持者,堅強的靠山,常常力挽狂瀾,就國家於危難,成就了包公的功績。八王爺手持金鐧的形象,同樣是正義的化身。

包青天的故事大都是小說或演義,不是歷史,屬於文學創作。按說,對於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你可以編,我也可以,重新創作不是說不行,但總要有一個度。對於如八王爺這樣的人物來說,就不能隨意創新,他已不僅僅是一個小說裡的形象,更是中國人心中的一個符號。就像再創作一個小說,描寫孔乙己後來奮發圖強,學習新文化,成為科學家,非被人罵得體無完膚不可。

像八王爺造反這樣的劇情,極其不符合中國人的價值觀,僅僅是為了博取關注,而生硬地編寫。如果說這也是創新的話,那這種創新並不是我們需要的。


從《軍師聯盟》到《開封府傳奇》,創新還是破壞?

文學也好,影視劇也好,需要創新,需要真正的創新,而不是胡編亂造。

從《軍師聯盟》到《開封府傳奇》,創新還是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