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是如何走上女裝大佬之路的?

序言:

前一陣,有一部爆火的電視劇叫《軍師聯盟》(《虎嘯龍吟》),除了劇情和演技,令小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司馬懿那一身桃紅色的女裝。

女裝大佬司馬懿?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真的酷愛穿女裝嗎?他是如何走上“女裝大佬”這條不歸路的?


女裝大佬司馬懿?

無論是新版《三國演義》還是《軍師聯盟》中,對於“司馬懿穿女裝”這件事的描述基本還比較統一。

故事的背景講說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時,身體狀態每況愈下。而司馬懿也明白這一點,司馬懿和曹叡身體好,耗得起。而諸葛亮和劉禪,耗不起。對此,司馬懿的應對戰術就一個字——拖。故意拖延不打,任憑諸葛亮如何表現,他就是堅守不出。

司馬懿,是如何走上女裝大佬之路的?

▲司馬懿對自己女裝扮相非常滿意。

明知不可為,但病入膏肓的諸葛亮還想盡力最後一搏。他故意使用激將法,派人送了一身桃紅色的女裝給司馬懿,藉此嘲笑他畏首畏尾,連個婦女都不如。

收到了女裝的魏軍大營將士都快氣炸了,但司馬懿本人卻不以為然。他淡定地取出那件質量粗劣的女裝,套在了自己身上,連呼“合身合身”。不僅如此,他還像一個買了新衣服的小女子一樣,帶著眾將士奔向河邊(難道是去照鏡子?),迫不及待地向大家顯擺那身桃紅色的新衣服。

司馬懿一邊顯擺新衣服,一邊竟背起了諸葛亮的《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懿,是如何走上女裝大佬之路的?

▲司馬懿穿著女裝背誦《出師表》。

而司馬懿身後的士兵也跟著司馬懿一起背誦,一時間氣勢驚人。背到出師表最後幾句時,司馬懿降低了聲調,放慢了語速。這時的感情戲很複雜。司馬懿和諸葛亮,這一對是“敵人”還是“知己”,很難說,你沒法理解的是,所謂對手根本就是心底最看重的知己,沒有人比諸葛亮更瞭解司馬懿,也沒有人比司馬懿更瞭解諸葛亮。在互相算計對方時,在棋逢對手時,是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絲敬佩之情的。 司馬懿似乎預感到自己前進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即將消失了,可自己的“知己”卻也即將灰飛煙滅了……

司馬懿與眾將士齊聲背誦《出師表》,諸葛亮趕來時見到的一幕就是這樣。他知道——自己敗了。司馬懿老奸巨猾,並沒有入自己的套,諸葛亮氣得吐血三升,加速了他的死亡。


司馬懿,是如何走上女裝大佬之路的?

▲看到了司馬懿穿著女裝背誦《出師表》,諸葛亮很吃驚。

司馬懿,是如何走上女裝大佬之路的?

▲諸葛亮被氣得吐血。

不過,這個故事橋段出現在電視劇裡,那麼真實性就存疑了。在真實的歷史上,司馬懿究竟有沒有收下諸葛亮送來的女裝?如果收下了的話,他穿了嗎?


歷史上的司馬懿,真的穿過女裝嗎?

歷史上關於諸葛亮送女裝給司馬懿的記載,有,但不多。唯一的記載,出現在《晉書·宣帝紀》中,我們來看一下:

“亮數挑戰,帝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帝怒,表請決戰,天子不許,乃遣骨鯁臣衛尉辛毗杖節為軍師以制之。”

《晉書·宣帝紀》,是司馬懿的傳記。在這份史料裡,說諸葛亮為了激怒司馬懿出戰,派人送了女裝給司馬懿。然而司馬懿的反應是什麼呢?“帝怒”。他當場就憤怒了。由此可以看出他或許是收了女裝,但即使善於隱忍,心高氣傲的司馬懿也肯定不會穿女裝

司馬懿,是如何走上女裝大佬之路的?

▲司馬懿穿著女裝背誦《出師表》。

不過司馬懿手下的兵士們都很憤怒,所以平眾怒,樣子總是要做做的,於是“表請決戰,天子不許”,說的是司馬懿收到女裝後“一怒之下”給自己的老闆曹叡寫了一封信,要求出戰。老闆在後方,寫信一來一回起碼一個月時間就沒了,這不合邏輯,古人都知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戰事緊急的時候,誰會慢悠悠地給自己的老闆寫信請求出戰?

而收到信的曹老闆一看就明白了,他知道司馬懿在拖延,因為諸葛亮命不久矣。當然他也樂得陪司馬懿演戲,他排除老戲骨——老臣辛毗一同參演,要求司馬懿絕不許出戰。得到了這個回覆的司馬懿,不僅封住了眾將士之口,也順利地演了一齣戲給諸葛亮看。其實諸葛亮在看到辛毗就知道自己沒戲了。

司馬懿,是如何走上女裝大佬之路的?

▲女裝大佬司馬懿。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推斷出司馬懿絕對沒有穿女裝,他有的只是假惺惺的“憤怒”


西奇妹說:

那麼這段史料可靠嗎?諸葛亮送女裝給司馬懿的故事,有且僅出現在《晉書·宣帝紀》中。

只是司馬懿女裝大佬的史料支持恐怕不足,因為《晉書》一向喜歡黑諸葛亮,洗白司馬懿。這個橋段非常有可能是用來洗白司馬懿的。所以僅憑《晉書》一家之說,是無法判斷司馬懿和諸葛亮之間的這段“女裝”奇緣的。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給西奇妹,發表你的想法。

-------------------------------------------------------

參考材料:

房玄齡等,《晉書·宣帝紀》、

諸葛亮,《出師表》。

本文配圖除特別註明,均來自於網絡搜索。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