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池氏網推薦語:

這是池氏網早就收錄的一篇網文,其中關於狀元夢鯉公的一些當地傳說,記載頗為詳細。

此次刊發,目前是想讓更多池氏宗親能夠就此傳言與各地族譜相關記載作為一個比對、考證。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狀元夢鯉公畫像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池夢鯉(1224年~1279年)贛縣(今屬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水東鎮七里村)人,字德華,進士出身,宋代狀元,太上舍生

宋鹹淳十年(1274年)中恩科狀元,任浙西,江東制置使,平江(今江蘇吳縣)知府。是贛州城區歷史上唯一的狀元。

池夢鯉祖籍河南西平。其在廣東連州任司戶的祖父池溥公卸任後來到贛州,為當時贛州的繁榮昌盛、秀麗風光所吸引,就在南市街定居下來,池夢鯉就出生於南市街。

宋鹹淳十年(1274年),元兵大舉南侵,軍事上屢屢失利,南宋政權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為了選拔人才提振士氣,南宋皇帝決定提前舉辦科考,從全國五十位進士中選拔人才。

傳說當年池夢鯉與表兄一同從贛州騎馬進京趕考,表兄的馬走到當時還是簡易的木橋上時受驚,把主人摔下河淹死了。而池夢鯉卻安然無恙地渡過了木橋。

相傳閱卷前那天夜裡,南宋皇帝夢見鯉魚跳龍門,早晨又喜得貴子,在閱卷時恰好看到池夢鯉的考卷,於是南宋皇帝龍心大悅,就信手提起硃砂筆欽點池夢鯉為狀元。這次科考破了科考制度中每三年只錄考一個狀元的慣例,池夢鯉因此成了"特科狀元"。

宋末著名愛國名將文天祥、張世傑池夢鯉是同時代的人。

池夢鯉中狀元后,張世傑曾在南市街池夢鯉住宅前建"釋褐坊"牌坊,為池夢鯉中狀元盛況題寫了贊文"名甲金榜,宴賜瓊林,京兆行騶,儀曹敏勤,詩軼六朝,功擬五臣,忠良並譽,千古斯文"。

贊文高度評價了池夢鯉的文采和功業。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相傳池夢鯉進京趕考前,其好友富家子弟郭氏兄弟曾與其打賭一一若池夢鯉能考取狀元,郭氏兄弟出資將簡易木橋改成石橋。

池夢鯉中狀元后,郭氏兄弟就兌現承諾出資將簡易木橋改建成了單孔石橋。橋用紅條石砌成,橋長22.6米,寬4.9米,並命名為"狀元橋"。

狀元橋位於章貢區水東沿坳村竹山的鐵路橋旁。同時還在橋邊上為其趕考落馬的表兄築了一座風雨亭。

幾百年後,橋和風雨亭都倒塌了,僅清代時重修了狀元橋。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狀元橋現狀

越兩年,元兵侵入臨安,俘少帝、皇太后、宗室、官吏、太學生北去。不久,宋亡。宋亡於異族,宋人崇尚民族氣節,不願仕元,多隱逸山林;池夢鯉也不願仕元回到七里隱居。於祥興年間(1279年)去世,葬於贛縣太由鄉桃源洞(今贛縣茅店鄉太陽坪村)。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歲月滄桑,歷史氣息鋪面而來

上世紀50年代還矗立在南市街塔下寺的釋褐坊如今已不見蹤影,而在七里池夢鯉的舊居址上建起的池氏宗祠卻被一代又一代地保護下來。

位於水東鎮七里中坊的池氏宗祠,坐北朝南座落於貢江之濱,佔地面積450平米。

清乾隆19年,池夢鯉故居失火燒燬,池氏族人在原址上重修了這座兩進式建築,建成了池氏宗祠。

池氏宗祠又名"狀元第"、"敦本堂",外觀雄偉氣派。宗祠外圍用紅柵欄圍住,沒有身份的閒人不能隨便進入。

一對紅粉石石獅子鎮守在大門兩側,平添著幾分威嚴。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池氏宗祠門前的這對石獅子跟其他宗祠門前的不一樣:位於大門兩側的屋簷下(據說只有狀元府的石獅才能進至屋簷內安放),而且一公一母,公獅腳踩一石球,母獅腳傍一幼獅,非常獨特。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據說其寓意為繁衍生息,代代相傳。

一進大門,頭頂上方是一幅鯉魚跳龍門的彩繪,鯉魚栩栩如生。後來由於年代久遠彩漆脫落,請人重繪卻無法再現原畫的風韻。

前面是方形的天井,天井四個角各埋設一罈,壇內各有一石球。每逢下大雨,壇內石球便會隨水流轉動將壇內泥砂攪起隨水流排走。

宗祠內部設計精緻考究,屬磚木結構,硬山頂,簷柱採用紅石柱。宗祠內有戲臺、封火山牆等。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大廳正上方掛著兩幅畫像:一為特科狀元池夢鯉,一為池氏鼻祖秦相子華公。兩幅畫像中間掛著"西平堂"的牌匾。

祠堂是客家宗族祭祀祖先的場所,討論族中大事的議事廳。客家人對自己的祖先懷著一種特殊的情感。

在客家祠堂中,瀰漫著一種非常濃厚的敬重祖先和追根溯源的氣氛。

這從池氏宗祠裡精心製作的祖先牌位,以及懷念祖先,追述祖居地與遷徏歷史和祖上業績的祠堂楹聯中突出地體現出來。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秦丞相:子華公像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祠堂內房樑上兩個金色的托架引人注目。據說只有紫禁城內才許有這樣的托架,這是皇帝特許建的。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正廳內"特科狀元”的巨幅橫額下的對聯生動地涵蓋了池氏宗祠的歷史淵源:"裔孫繁盛自贛遷閩粵湘與浙遍播九州";"溥公肇基始宋經元明清逮今傳衍千載"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大廳上懸掛著十幾塊木匾上的詩文均體現著客家人追宗溯源、崇文重教的思想理念,諸如"詩書啟後"、“詩禮傳家"、"明德維馨"、"惟善惟寬"、"和宗睦族"、"奉先思孝"等。

池氏的字輩"學進上達,……"也體現著崇文重教的思想理念。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位於中坊的池氏故居相傳原是池夢鯉讀書授業的書院。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門楣上方有三幅浮雕,據說一幅為鯉魚跳龍門,一幅為馬上封侯,還有一幅因年代久遠失修已看不清了。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清朝時,池氏人丁興旺,就在毗鄰的東邊又修了一座宅院,兩座宅院相連相通。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池夢鯉與池氏宗祠


池夢鯉生四子:長子他遷於會昌,幼子早殤,次子和三子的後裔遷居七里鎮,繁衍至今。池夢鯉的後裔如今已繁衍至第34代,男丁約有兩萬多人。

池姓人有在七里居住的,也有在城區居住的,還有在會昌等地居住的,更多的已遷徙到周邊的閩、粵、湘、浙、皖等省。

2003年清明節前夕,池氏宗祠格外熱鬧,來自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浙江、安徽六省300餘名池姓人從四面八方彙集在七里村,舉行"宗祠重修竣工暨祖牌升座大典"的隆重儀式。池姓人以池夢鯉為宗族榮譽,捐資捐力重修了池氏宗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