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观察|连续三部售票平台9分的片子竟然都扑街

初入九月初秋萧瑟,内地电影市场也同这初秋一样渐渐转凉。上周末有4部新片上映,其中《传奇的诞生》、《李宗伟:败者为王》等2部影片猫眼评分都在9分之上口碑上层,但票房上却表现出惨淡。最终《传奇的诞生》将无缘3500万票房,《李宗伟:败者为王》难破千。


犀牛观察|连续三部售票平台9分的片子竟然都扑街



算上猫眼评分9.3的《苏丹》,短短2周时间内3部口碑型影片接连遭遇票房滑铁卢。在口碑为王的电影消费时代,接连3部口碑型影片和这条定论背道而驰。犀牛君认为口碑并非是万能的,只有量身定制一套合理的宣发策略,才能发挥出口碑型影片最大的功效。

口碑即票房

口碑为王的电影消费时代


16年的《疯狂动物城》以首日2242万的开画成绩壕夺了15.28亿票房,撑起了冷淡的3月。业内上上下下对此可谓是可喜可愕,口碑型影片初有概念。随后在16年年内,《湄公河行动》、《奇幻森林》、《血战钢锯岭》等多部口碑型影片腾空出世。


犀牛观察|连续三部售票平台9分的片子竟然都扑街



17年是口碑型影片的大年,印度佳作《摔跤吧!爸爸》以猫眼9.8分,12.9亿的票房,一举拿下年度票房第7的席位,也间接宣告口碑为王的电影消费时代正式来临。

此后相继有《二十二》、《冈仁波齐》、《七十七天》、《天才枪手》、《寻梦环游记》等多部口碑型爆款横扫内地电影市场。17年之后口碑即票房普遍成为业内公认的一大理论。

18年口碑仍旧起着关键的逆袭,春节档《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在口碑的依托之下迅速抢占了春节档票房市场,两者形成双核驱动拿下了春节档票房冠亚军,击溃了春节档夺冠热门的合家欢电影《捉妖记2》。直至印度电影《苏丹》的上映,票房和口碑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不免让人对口碑即票房的理论产生了质疑。


犀牛观察|连续三部售票平台9分的片子竟然都扑街


过分依赖口碑是通往深渊的捷径


2周诞生了3部高口碑影片,《苏丹》、《传奇的诞生》、《李宗伟》猫眼评分分别为9.3、9.2、9.1分。其中《苏丹》刷新了近3年猫眼9.3的票房最低记录(剔除首日排片不足4%的影片)。


犀牛观察|连续三部售票平台9分的片子竟然都扑街



《传奇的诞生》、《李宗伟:败者为王》在口碑上都非常出彩,但票房上不尽人意。《传奇的诞生》和《苏丹》非常相像,排片上档期内第三,但排片严重过剩,场均人次不足10人/场。首周末排片被压缩到7%,口碑无法得到发酵,最终落点在3000万上下。

《李宗伟:败者为王》首日排片不足5%,首周末便消失在票房榜中,最终无望1000万票房。《道高一丈》和《李宗伟》形成鲜明的对比,《道高一丈》是电视剧咖向电影票房转换的比较成功的案例,猫眼7.9分但首周票房便快要触碰到1000万的关卡。


犀牛观察|连续三部售票平台9分的片子竟然都扑街



连续3部口碑型影片的票房惨淡,都表明口碑即票房是个伪命题,优质的影片是成为爆款的前提,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在排片的维度上,《传奇的诞生》首日起片12.5%,已经高于黑马型影片可逆袭的排片空间,相比之下《李宗伟:败者为王》从4.5%的起片逆袭起来就尤为艰难。因为黄金场次只有3.5%的占比,换言之普通5厅影城只有1场黄金场次。

年内《小萝莉与猴神大叔》也是因为首日的场次过低,导致后续逆袭速度放缓,对最终票房产生极大的束缚性。因此对于口碑型影片,开画排片上也起到决定性作用。


犀牛观察|连续三部售票平台9分的片子竟然都扑街



《传奇的诞生》、《李宗伟:败者为王》的品质都属于上层,但从上图的百度指数可以看出,过去30天的百度平均搜索量低于《道高一丈》。上映之后口碑无法得到下沉,3部影片的百度峰值都出现在上映日第二天,后续热度快速走低。

《传奇的诞生》、《李宗伟:败者为王》的前期营销未打通到圈外,只在影迷圈内有一定的流量,映后营销上缺乏持续性。口碑增能在原地打转,扩散度不如预期。当然传记体育片的类型和题材对口碑的传播的束缚性很大。

这三部影片敲醒业了部分投资者,不是好的口碑就能完全转化成高票房收益。过分依赖口碑是通往深渊的捷径,好的片也需要配合与之匹配的发行方案,也需要一定的排片支撑起口碑扩散。前后期的营销的手段对引导观众观影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还有口碑片就能自行发酵的想法注定会面临惨败。

开画排片+营销出圈

是口碑型影片的红buff


今年的口碑型影片颇多,其中最亮眼的要属《无问西东》和《超时空同居》。《超时空同居》以不到3000万的成本和1500万的宣发费用成功逆袭了同档期好莱坞大片《复仇者联盟3》。《无问西东》推迟六年上映却上演了逆袭了档期内其余的4部影片的一出好戏。


犀牛观察|连续三部售票平台9分的片子竟然都扑街



《超时空同居》由光线主发,首日以23.4%的排片拿下了新片排片第一。20%+的排片体量为后续的口碑扩散起到了火箭级的驱动作用。在整合营销上《超市空同居》也为自己量身定制了一套合身的方案。

犀牛观察|连续三部售票平台9分的片子竟然都扑街



《超时空同居》在营销上做出了精准的判断,在抖音平台投放了大量视频。《超时空同居》电影中喜剧、美食、爱情、音乐等几大元素和抖音的流行内容匹配度极高,因为成效非常显著。

在一波接着一波的营销猛攻之后,猫眼想看人数从3000人/日增加到1.2万人/日。相应的首日开画票房大致提升了2.5倍的幅度。

《无问西东》由影联主发,首日拿下了19.5%的排片,同样为后续的口碑发酵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超时空同居》的“吃喝玩乐”式的营销模式不同的是,《无问西东》采用了情感营销。所有宣传文案句句戳心,铺天盖地的歌词文案吸引了大量文青群体,后续一层叠一层的情感海报,让圈外的观众产生共鸣。

犀牛观察|连续三部售票平台9分的片子竟然都扑街



《无问西东》的猫眼想看增量趋势和《超时空同居》非常相近,猫眼想看人数从1200人/日增加到6000人/日。首日2000万体量的开画提升至3500万量级的水平。

《无问西东》和《超时空同居》都是今年经典的口碑型电影在票房上逆袭的案例,精准的发行策略和营销方案,让这两部片子走的更远。片方过多的依赖于片子本身,在宣发上不下功夫,只会迎来悲剧的惨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