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遊記老院主盜袈裟一事,我們能學習什麼社會經驗?

相信央視六小齡童版本的西遊記,都看了很多遍。在鷹愁澗收了小白龍之後,唐僧一行來到了觀音禪院。

老院主顯擺他有幾百件袈裟,悟空不服,拿出觀音賜予的錦襴袈裟。頓時老院主看得眼放精光,厚著臉皮借袈裟看一晚上。更生出毒計,要放火燒死唐僧師徒,導致自己丟了性命,袈裟被黑熊怪順手牽羊。

從西遊記老院主盜袈裟一事,我們能學習什麼社會經驗?

老院主劇照

從西遊記老院主盜袈裟一事,我們能學習什麼社會經驗?

貪婪地看著袈裟

待到觀音菩薩出馬,幫助找回袈裟後,責備悟空說:“以後不許在人前賣弄”

由於電視劇的簡略,體會不出原文的精妙。還是回到原著中去找找答案,發現唐僧其實很精明

從西遊記老院主盜袈裟一事,我們能學習什麼社會經驗?

從西遊記老院主盜袈裟一事,我們能學習什麼社會經驗?

觀音院這一節,出自原文第16回: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老院主初次出場,是這樣描寫的:“頭上戴一頂毗盧方帽,貓睛石的寶頂光輝;身上穿一領錦絨褊衫,翡翠毛的金邊晃亮。一對僧鞋攢八寶,一根拄杖嵌雲星。滿面皺痕,好似驪山老母;一雙昏眼,卻如東海龍君。口不關風因齒落,腰駝背屈為筋攣”。一個牙齒掉光,弓腰駝背的老僧,卻打扮的像富家老爺一般。

談及老院主的年齡,竟已270歲了,在觀音禪院修行了二百五六十年。不僅穿著富麗,連茶具也是精品。原文這樣寫:“有一個小幸童,拿出一個羊脂玉的盤兒,有三個法藍鑲金的茶鍾;又一童,提一把白銅壺兒,斟了三杯香茶。真個是色欺榴蕊豔,味勝桂花香”。

作為一個270歲的僧人,還如此享受物質,難怪他會和黑熊怪有來往,在看到錦襴袈裟時,會心生惡念了。


老院主詢問唐僧,可帶著什麼寶貝,唐僧說:“

可憐,我那東土,無甚寶貝,就有時,路途遙遠,也不能帶著”。一句話撇得乾乾淨淨。偏有悟空不識趣,說要取出袈裟觀看。唐僧便立即阻攔,原文這樣寫到:“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與人鬥富。你我是單身在外,只恐有錯。

悟空不解,三藏道:“你不曾理會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汝是個畏禍的,索之而必應其求可也;不然,則殞身滅命,皆起於此,事不小矣。”


這就是從中學到的:出門在外,不能顯財。特別是在貪婪奸邪之人的面前,可能為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周易》一書,也有:”慢藏誨盜,冶容誨淫“一句。是說財物不收藏好,容易招來盜賊;女子打扮的過於妖豔,容易引來奸邪之徒。

再有:”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如果你有寶貝,自身實力又很弱小,往往會被不法之徒覬覦。所以,記得生活中別太招搖,財不露白,特別是到了陌生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