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在中国生活了六十年的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对湖南的凤凰和福建的长汀情有独钟,称它们是中国最美的两个小城。不知他是何时去的,想来也总有好几十年了。时光能改变一切,凤凰如今已出落得娇艳无比,正浓妆艳抹吸引八方游人,长汀呢?媒体很少提及,旅行社里也无踪影,默默无闻守在汀江边,与凤凰相比就像是两个性格不同的孩子,一个喜热闹,一个爱宁静。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长汀,位于赣、闽之间:东距赣州一百六十公里,西离龙岩一百三十公里;从大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设立汀州,直到清末,长汀向为州、郡、路、府之所在地,是闽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存至今的古建筑有:唐代的古城门三元阁、唐至明代的古城墙、宋代的汀州文庙、明清两代的汀州试院及唐代双柏等。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长汀还是福建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和大本营。从“永嘉之乱”起,中原汉人数度大规模南迁,在汀江两岸繁衍生息、发育壮大成汉族的一支优秀民系--客家。作为祖籍地,长汀被海内外客家人誉为

“客家首府”,绕城而过的汀江更被称为“客家母亲河”。每年秋天的10月18日,都要举行世界客家公祭母亲河大典,吸引大批海内外客家人前来寻根谒祖。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长汀更是红色热土,中央苏区的核心地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之一。所以,长汀这“千年古城、客家首府、革命圣地三位一体”的金字招牌,是凤凰远不能比的。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长汀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如今,在长汀保留了大批中国革命旧址,主要有中央红色医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和政治部、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福建省职工联合会、长汀县革命委员会等旧址。因此,来长汀很有必要参观一下中国革命在长汀留下的旧址,再看看古城风貌,体验一下客家风情。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原为汀州府试院,始建于宋代,为汀州历代考试场所。整座建筑为庭院式结构,占地面积11370平方米,由门楼、空坪、大堂、后厅、厢房和数幢平房相接组成,建筑古朴、环境清雅,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该址宋代为汀州禁军署地,元代为汀州卫署址,明、清两代辟为试院,是汀属八县八邑科举应试秀才的场所,是古代汀州作为闽西八县文化中心的代表性建筑。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在大堂前的坪院东侧,有两棵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古柏树,俗称双柏树,据专家测定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树龄正好是汀州城同年,可以断定这两株柏树是植于唐大历初年,是汀州古城的历史见证。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1932年3月18日,在这座院子里召开了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并成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这也是中央苏区内建立的第二个省级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机关就设在这里。旧址内大堂就是那次会议的会场,如今恢复到旧时的模样,中间摆放着当时开会用的长凳,主席台前上挂“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红色横幅,后面板壁中央悬挂马克思、列宁的画像,上贴一横幅标语“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中国革命最初的一级革命政权就在这里诞生了,这是一段曾经辉煌历程,在共产党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正如毛泽东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中写的:“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从此,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长汀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自汀州试院出来,过马路是一个广场,广场尽头矗立着一座城门,这就是三元阁(三元即状元、会元、解元)。三元阁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原名鄞江门,明洪武四年汀州卫指挥王圭改名为广储门。后在城门上加建城楼,城楼始名三元阁。但城门还是叫广储门。长汀古城旧辟六处城门,南门三元阁是长汀最古老的城门。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汀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在这方热土上,你可以接触到许多豁人耳目、沁人心脾的风物,听到了许多启人心智、陶冶心灵的故事。长汀自古教育繁荣,书院林立,人才辈出,文化昌盛,在1200多年中形成以客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从宋至清历代科举(缺元代),汀籍进士70名(含武进士4名),举人265名(含武举人87名),特奏42名,荐辟16名。明、清两朝“五贡”528名。历代无论是士人的文艺创作,还是民间文学、民间艺术,都有可观的成就,饮誉中外,光彩夺目。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汀州千年,一大批历史名人与汀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吟诵,如唐代名相张九龄初尝了客家米酒后留下诗篇《题谢公楼》;世界法医鼻祖宋慈曾在长汀担任“县太爷”开辟了汀江航道;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率精锐部队入汀得到汀州人民的支持,写下诗篇《汀州》;宋代诗词大家陆游离闽时挥笔写下《长汀道中》;传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的明代良臣马驯安老还乡时作下《鄞江八景诗》流传至今;明代著名学者宋应星出任汀州推官时作成了《天工开物》;清代著名大学士纪晓岚在汀州试院当主考官时留下闻名八方的“一菜、一联、一匾额”;《晚笑堂画传》作者清代著名画家上官周就是汀州人。当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陈毅等,都以如椽巨笔为长汀的山川风物写下不朽的诗篇、著作,流传于世。

大凡古镇古城的,都有其传统的美食文化。千年汀州也一样,舌尖上的长汀更是让人听了就直流口水。九十三岁高龄的老爸得知我要前往岳父大人老家长汀时,一再叮嘱:长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红军的故乡,中国客家菜之乡。别忘了尝一尝“长汀白斩河田鸡”!

到了长汀,下榻在背倚卧龙山脉,依山傍水,周边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长汀宾馆”,宾馆在免费的夜宵和早歺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小吃。长汀的客家美食中外著名,被评为“中国客家菜之城”、“福建省美食名乡”,素有“食在长汀”的佳誉。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珍珠丸,是以长汀本地粘性特好的番薯粉(地瓜粉)为原料制作而成,其形圆,肉滑,被中国烹饪协会列为中华名小吃;芋子饺,长汀著名的风味小吃,番薯、芋仔都是山区的主要杂粮,长汀客家人吃杂粮时不断变换口味,制作出许多独特小吃,“芋子饺”就是其中一种;长汀河田鸡:长汀民间烹鸡的方法多式多样,以白斩河田鸡最为著名。它以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脱骨而深受赞誉,为汀州自古以来之名特优佳肴,向来被列为闽西客家菜之首。姜糖蛋,这碗糖姜蛋是客家女人聪明的产物,因为闽西地域环境比较潮湿,客家人为了去除湿气研究出了这道沿袭至今的美食,不变的不仅仅是味道,更是文化。糖用的是纯甘蔗榨取的红糖,加了少许的姜片,口感甜中带一点辣,喝一口真的暖进心窝里了。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其实,长汀还有非常多的好吃的小吃,如仙人冻、糖糕、煎包、氽猪肉(兜汤)、扁食、三鲜丸,芋子饺、氽鸡嬷,炒米粉、豆腐圆、鱼圆、灰水饧、炸春卷、鸡肠面、煎薯饼等等,大家可以亲临汀州古城来饕餮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