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鋒:與民衆分離,自大傲慢的精英終將付出代價

最近發生的兩樁社會事件,引發大家熱議,也顯示了某些問題。

一件是滴滴“樂清女孩案”之後CEO程維、柳青道歉,柳青某畔大學的企業家同學們連呼“柳青加油!”“柳青挺住!”,引發民眾譴責。另一件是崑山開寶馬的“龍哥”威脅一電動車大哥,最終被大哥揮刀反殺,也引發民眾一片調侃。

肖鋒:與民眾分離,自大傲慢的精英終將付出代價

這張內部群的截圖流出,本身就顯示了分歧

這兩件事都顯示了當前社會民眾與“精英”的分裂與對立,而自大與傲慢終將付出代價。(雖然“龍哥”不混企業傢俱樂部,但也算“底層精英”吧,其盛氣凌人的架式是一樣的。)

精英與草根互不溝通是大問題

社會學認為,只有建立“紡錘型”的中產社會,才會將社會引向進步,因為中產階層輿論注重理性、建設性,有什麼問題大家平等溝通,最終找到解決方案。

而社會危機的導致產生,往往是啞鈴型的社會結構所致,精英與草根兩相對峙,互不溝通,甚至相互敵視,這是最大的問題。

肖鋒:與民眾分離,自大傲慢的精英終將付出代價

在近年不少社會事件中,我們都能看到這類精英與民眾的對峙。白天不懂夜的黑,精英不懂民眾的苦,最後不歡而散,直到下次同類事件再發生。滴滴順風車屢發安全事件,不是罪犯都當了網約車司機,而是滴滴管理層和資本方漠視民眾生命的價值,人們對他們的道歉早已失去了信心。

假如“樂清女孩案”的遇害者是富家千金或富二代(當然富家千金多半是不會去坐順風車的),“崑山砍人事件”是黑幫火併,恐怕輿論就不會掀起如此軒然大波。

漠視“拼多多”群體是危險的

前一段,主流媒體一致譴責拼多多。在我看來,拼多多的世界,就是一個低配版的現代化生活,就好比大家農村老家的超市,商品琳琅滿目,但仔細一下都是山寨貨。批判者是天貓們不懂拼多多的痛。你在談消費升級,他們在談消費降級。當然造假販假肯定不對。

肖鋒:與民眾分離,自大傲慢的精英終將付出代價

但大家要看到,對拼多多的批判是一線城市的“話語霸權”,迄今為止,媒體主流都呈現的大多是一二線城市人的邏輯,三四線城市以下的“另一箇中國”是往往看不見、聽不到的——這個中國看新聞用頭條,買東西用拼多多,娛樂用快手抖音,他們是海量人群卻不佔據發聲主流。

肖鋒:與民眾分離,自大傲慢的精英終將付出代價

試想一下,對於拼多多的批判,假如改成投票會是什麼結果。這在美國已有先例,特朗普不就是這麼當上總統的嗎?他獲得了美國人數最多的中下層支持,從而在選舉中獲勝。

不能漠視拼多多代表的“另一箇中國”,譴責拼多多造假可以,但漠視拼多多所代表的那個群體是危險的。

中國是個“啞鈴型社會”

“10萬塊錢以下的車不準進京”“我只給富人蓋房”“一些敵對勢力要詆譭我們企業”……多年來,不少專家或企業家的“雷人”之語,卻預示著一種危險的傾向:自我封閉,忽視民眾。

清華大學孫立平教授曾這樣分析當前的階層結構板結:精英結盟、中產塌陷,下層民粹,致使社會上行受阻。社會良性結構重建的重點,在於不同群體應獲得平等的博弈權。

肖鋒:與民眾分離,自大傲慢的精英終將付出代價

傳媒一直熱炒“中產社會”概念,其實在輿論上,中國只是個“啞鈴型社會”:一但發生公眾事件,立馬分出“我們”與“他們”,大家彼此勢不兩立,不相溝通。這怎麼會有利於事情解決呢,只會等著事情再一次發生,社會進一步分裂。

一個社會的墮落是從精英的自我封閉開始的。精英PK民眾,當然問題不全出在精英,但精英應負主要責任,因為民眾畢竟是弱勢一方。精英們選擇性地關注或忽略他們,會造就不同的社會關係。每一起殺人或惡性事件背後,不僅僅是一個人或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更是整個社會要付出的代價,傲慢的代價,漠視的代價。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精英們要與民眾多一些交集,坐坐地鐵,下下小館子,接接地氣,多關注民眾的聲音。良性互動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有利於自己的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