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重建40周年」人物篇:殷修波——一位军旅出身的老检察官的检察情

「恢复重建40周年」人物篇:殷修波——一位军旅出身的老检察官的检察情

2018,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40年风雨历程,40年峥嵘岁月,河南检察机关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革,河南检察人做出了怎样的努力贡献,涌现出了哪些先进人物和感人故事……为纪念改革开放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全面展示人民检察事业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河南检察”新媒体自8月份开设【恢复重建40周年】专栏,推出人物篇、故事篇、大事记系列新媒体作品,请随小编一起回顾那难忘的时光,重温40年河南检察发展史。

两年前,在从事检察工作 24 个春秋之后,殷修波从柘城县检察院光荣退休。退休前,他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荣记二等功。退休之后,柘城县检察院党组鉴于他对检察工作的热忱和谙熟的检察业务能力,决定返聘他继续在驻所检察室工作,对此,他欣然接受。两年来,他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让同事们十分敬佩。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 40 周年之际,我们来听一听这位军旅出身的老检察官的故事。

「恢复重建40周年」人物篇:殷修波——一位军旅出身的老检察官的检察情
「恢复重建40周年」人物篇:殷修波——一位军旅出身的老检察官的检察情「恢复重建40周年」人物篇:殷修波——一位军旅出身的老检察官的检察情

殷修波在办公

2016年11月3日,当殷修波骑着他那辆半新不旧的两轮电动自行车从单位下班回到家里,妻子周建萍已做好了晚饭。和往常不一样的是,小饭桌上已摆下四碟菜,还有一瓶老酒,两双筷子整齐的放着。他瞅了一眼妻子,脸上明显有一个惊奇的问号。

修波,今天是你退休的日子,从你参军到现在已经整四十年,转业到检察院24年,去监所上班也有19年了,我早就等着这一天的了,人生六十,你这头不知停蹄的老黄牛也该歇歇脚了!

平时不爱言语的老殷此刻心里透亮,他明白妻子的心情。共同生活的几十年间,贫寒的家境,让妻子受了不少苦。驻所检察室忙碌的工作以及肩头的重任,又让他无暇顾及繁忙的家务,即使在妻子身患重病的时候,他也很少抽出时间来陪伴在病床边,他知道自己这辈子愧对妻子。如今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应该停下来好好陪陪妻子了。

可是,此刻,他不知该给妻子怎么说,只是觉得这将是一顿不太轻松的晚餐。

“建萍,我正想和你说呢,前几天政治部的同志通知我办退休手续时说,党组研究建议我继续在驻所检察室工作,征求我的意见,这几天我翻来覆去地想,检察室工作繁琐,责任大,稍有不慎工作就会出现纰漏,眼下各业务科室人手紧张,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来接替我,既然党组信任我,作为党培养那么多年的干部,怎能不顾及工作大局说走就走呢。我虽然办理了退休手续,但身体健康,20年来和高墙朝夕相对,突然退下来,我一时还割舍不下这份工作感情,既然如此,服从组织安排,发挥人生余热,不是很好吗?”殷修波试着说服妻子。

看到丈夫说得入情入理,她有好多话也不便再说,况且,她怎么也要让丈夫快乐地吃下这顿自己精心准备的晚饭吧。于是,她给他满上一杯酒,说:“只要你高兴,我没有意见,干了吧。”

老殷酒量不大,加上“工作”的问题就这样轻易地解决了,不知不觉谈话的兴致高涨起来。他们的谈话犹如一长串时光闪回的镜头,几十年的酸甜苦辣霎时注到心头。

老殷不知给妻子讲过多少遍自己在部队里工作的情形。1977年,也就是老殷新兵入伍的第二年,他入党了,令他骄傲的是,自己竟是全连新兵入党第一人。他还给妻子讲自己当排长时,军区举行练兵大比武,他们排拿第一名的激动场面。老殷当的是工程部队的舟桥兵,负责部队行军遇见江河时搭建舟桥。比武时,他们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搭建起来的舟桥让千军万马、军车坦克依次通过,胜利的欢呼激荡着黄河水,组成一曲雄浑的交响乐,响彻两岸。

「恢复重建40周年」人物篇:殷修波——一位军旅出身的老检察官的检察情

军旅岁月时的殷修波

他们又回忆起老殷刚刚转业到检察院工作的情形。从军十六年,凭借转业时的4400元安置费,他们在一个偏僻的小巷租住两间民房就在县城安了家。那时,妻子每月的工资才一百元,老殷的工资二百多,一家四口,生活拮据。他刚刚进入一个对业务知识有着严格要求的新单位,必须尽快适应,他边努力工作边自学法律,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顾及家庭。起诉科的工作繁重,白天完不成的案卷,经领导批准,老殷就带回家里加班,租住的房屋没有桌子,他就趴在床铺上办公,常常熬到半夜,一有空闲,他就拿起法律读本自学,妻子则担起照顾两个女儿的学习及全家生活的重任。虽然如此,面对新的生活,夫妻二人努力奋斗,苦乐与共。人到中年,正是奋斗的时候,他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然而家庭的苦难正一步步逼近。

老殷的弟弟叫殷建波,在老家的乡政府工作,九三年的农历四月十二这天,弟弟因故在单位去世。不久,弟媳改嫁带走了大侄女,撇下年仅三岁的小侄女无人照管。看着年迈多病的父母和幼小失怙可怜的侄女,老殷不禁失声痛哭,他们夫妇只得主动担起抚养侄女的担子。第二年,老殷的母亲因怜子心切,长年的肺气肿病恶化,不治去世。微薄的家庭收入,失去亲人的痛苦,需要抚养的子女,亟待抚慰的老人,这一切都需要老殷艰难地扛起来。

1995年的家庭火灾和1997年小女儿患急性肾炎疾病,这两件事令他们这个祸不单行的家庭一度陷入了极其困顿的境地。提及那段日子,夫妻俩仍不免黯然神伤。一家有难,八方伸出援手,同事们和单位领导给老殷捐助了一千多元钱。老殷是个知恩感恩的人,至今不忘大家的这份深厚情谊。

2007年秋,妻子周建萍生病了。当时正值严打期间,老殷工作忙脱不开身,妻子只得在娘家弟弟的陪同下前去省城看病,检查结果出来了——乳腺癌!真是晴天霹雳。打省城回来,老殷仍然抽不开身,他想让妻子等上几天再去做手术。事情没搁在谁身上,妻子已经等不及了,她带上家里仅有的2000元积蓄又喊上娘家弟弟去了市医院。做完手术的第二天,老殷才赶到医院,夫妻见面,俩人都流下了眼泪,老殷向妻子表达歉意。自己的丈夫是个啥样的人她明白,工作是丈夫生活中第一位的事情,她懂他,心里不怪他。

经过精心治疗,周建萍渡过了危险期。经过了生死关口的考验,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升华。从此之后,无论工作有多忙,老殷都要回家帮妻子做饭,尽量陪伴妻子。

第二年夏天,一场暴雨突降。当时,两个女儿在外地读书,家中只有患病在床的妻子一人,雨水灌进了屋子,家具和存放在室内的粮食浸泡在水中。雨停后,闻讯赶来的邻居帮妻子刮出屋里的积水。老殷下班回到家中,看到这一切,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也是在那段时间,老殷的父亲患病住院,出院后,还要经常吃药打针。妻子久病,自己工作又忙,没人照顾老父亲,老殷只得和嫁到邻村的妹妹商量,让妹妹搬到父亲家中居住,替自己尽孝。

提及老殷工作中的事情,有一件至今让妻子周建萍难以释怀。那是2008年4月的一天,老殷的表侄因涉嫌故意伤害被刑事拘留,表哥、表嫂以及表侄媳妇三人冒着大雨来找他,要求见一见人,但按照规定犯罪嫌疑人不准会见。面对自己的亲表哥一家三口冒着大雨从乡下几十里路赶来,他真是不忍心拒绝。可是,他明白,自己不能破这个例,驻所检察室是监督他人守法的,己不正怎能正人?他说:“哥,你回吧,我不能执法违法,你们别怪我,孩子在这儿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他的。”看着表哥一家带着气愤的神情离开看守所,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事后好多年,表哥都不搭理老殷,也不来家里走亲戚,为此,妻子时常责备老殷做事古板。老殷对妻子说,有不少人,没有权力时,汲汲而求,有了权力就滥用,权力对任何人都有着巨大的诱惑,但也会带来不小的伤害。我手中的权力不大,却也受到了它的伤害,但我与那些滥用权力的人不同之处就是我能心安。

这样的情形在老殷身上发生过不止一次,他因此得罪过自己的连襟、同学和战友,受了不少委屈,而他在工作中受的委屈更大。

「恢复重建40周年」人物篇:殷修波——一位军旅出身的老检察官的检察情

殷修波与同事接受表彰

2000 年 12 月的一天,老殷和同事一起巡监时发现女监室的时某正大吵大闹,不服从管教严重破坏了监管秩序。在做思想工作无效的情况下,只得暂时给其加戴了戒具,并加派女干警轮流看管,以防她情绪不稳发生意外。时某被取保后,到公安厅及省委政法委上访,说她曾被关进男监室,诬告柘城看守所刑讯逼供,自己当时被煤钳烫伤。要求严厉查处的信件很快从上面转了下来,驻所检察室因为监督不力受到批评,并被责成尽快查清事实给上级一个交代。为此,老殷和同事一起进行认真调查取证,对当事人进行伤情鉴定,让时某对施害人进行现场指认,查证的结果是时某所言纯属子虚乌有,是诬告。

但让老殷高兴的事也有不少。

2010 年夏天,他在例行询问谈话时发现,在江苏某地被抓获的高某在判决之前曾在当地被羁押了 7 天,而这 7 天未计入刑期。为了这 7 天,老殷费了不少周折,最终让高某的刑期减去了 7 天。也正是这 7天减刑,打动了高某。他说,我要诚心诚意地改造自己,法律对得起我,我不能对不起法律。高某刑满释放后,专程送来一面锦旗,表达对驻所检察室和老殷的感谢。在监所工作的这些年,老殷收到过不少这样的锦旗。所有送来的锦旗,老殷都藏在柜子里,从不在墙上挂。他对妻子说,我不求别的,只求心安。

有一件事,不但让老殷心安,更是让他骄傲。

2001 年 2 月的一天,老殷和在押人员张某例行询问谈话时,张某在他的启发下供出一条犯罪线索。通过这一线索,公安机关迅速破获了一起抢劫案件,并抓获犯罪嫌疑人杨某及其同伙,随后他们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当时,张某已被判刑并投送到监狱服刑,殷修波根据法律有关规定,把张某相关立功材料提供给监狱,最终使张某获得减刑六个月。

多年来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幕幕不断在他们的眼前复活,令这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感慨万千。

这时,妻子突然调侃起老殷来,说,全柘城检察院就数你殷修波最忙和最穷了吧!老殷随即拿出他的挡箭牌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山:别看我没有官没有钱,我的荣誉证书你数不完。每次听到老殷的这些顺口溜,妻子总是说,真拿你没办法!

「恢复重建40周年」人物篇:殷修波——一位军旅出身的老检察官的检察情

殷修波全家福

如今,老殷一家还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那栋老式瓦屋里过日子,虽说简陋,却也整洁舒适。谈起生活的清贫,老殷最爱说的口头禅是:吃孬吃好,没病就好!想起丈夫脸上一直挂着他招牌式的笑容一年四季里骑着电动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的情形,周建萍突然明白了老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真实含义:我要把每一个朴素的日子过成了良辰。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的人之所以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坚守,正是因为他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珍藏。老殷内心到底珍藏着什么呢?妻子周建萍知道,丈夫内心一直珍藏着一个盒子,盒子就锁在里间的抽屉里,里面装有他二十多年来所荣获的二十多本火红的荣誉证书,上面印着先进个人、优秀检察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司法干警、人民最满意的检察官等字样。

老殷的办公室门口正对着一小块监狱的菜地,和煦的阳光照着田里翠绿的大白菜,白色的蝴蝶在上面翩翩飞舞。老殷对妻子说: “建萍,每当我看到这些蝴蝶,心中就会产生一个愿望:通过改造,让每一名犯人最终都能像这洁白的蝴蝶一样自由飞舞。”

一顿不寻常的晚餐不知道进行了多久,夫妻俩一直沉浸在回忆当中。到了最后,殷修波对妻子说:“建萍,俗话讲,铁打的看守所流水般的羁押人员,在监所的 19 个年头里,我不知发出过多少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驻所检察室是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看着一批批被羁押人员走出看守所,我暗暗问自己的内心,有没有对他们尽到自己的责任?他们有没有受到公正的对待?他们的罪行理当受到惩罚,但他们的合法权益也必须得到保障!建萍,只要你支持我的工作,我就一直在那里看护好每一滴流水……”

「恢复重建40周年」人物篇:殷修波——一位军旅出身的老检察官的检察情

殷修波与他的座驾电动自行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