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区域防灾减灾大计!南宁迎来气象领域一场跨越国界的“两年之约

事关区域防灾减灾大计!南宁迎来气象领域一场跨越国界的“两年之约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

山水相连,相似的气候特征,

促使中国和东盟国家走到一起。

9月12日,在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召开之际,由中国气象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在南宁召开。

本届论坛主题为“区域气象灾害的监测与信息共享”,旨在推进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气象业务技术交流,强化在气象灾害联防和灾害风险管理领域的合作,共同提升区域气象保障能力。

事关区域防灾减灾大计!南宁迎来气象领域一场跨越国界的“两年之约

9月12日,第二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在南宁开幕。韦坚 摄

来自中国气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港澳气象部门,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缅甸、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气象水文部门,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台风委员会等代表出席论坛。

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表示,今年是《中国-东盟气象合作南宁倡议》(简称《南宁倡议》)实施两周年。两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南宁倡议》各项行动得到积极推进,区域气象科技交流不断深化,人员交往更加频繁,合作成效更加显著。

未来,中国气象局将继续利用在卫星遥感、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履行承担的世界气象中心等国际职能,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

两年来,区域气象合作取得哪些成果?

两年前,首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

通过了《南宁倡议》

确定了气象灾害联防等九方面的合作内容

受到东盟国家的广泛欢迎,

区域气象合作迈入新阶段。

两年来:

风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的新增注册用户中,有20个来自东盟国家。

100位来自东盟国家的人员参加了中国气象局组织的国际培训班

来自东盟国家的10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在华攻读气象和水文硕博学位

中国气象局自主研发的气象信息处理系统

已在亚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户。

建立了中国气象局东盟大气探测合作研究中心

……

在论坛的推动下,机制建设、资料共享、技术交流等取得积极进展。

双边气象合作的成效也实实在在:

在中国的支持下,缅甸气象部门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的分辨率达到9公里;中越建立了灾害天气的联合会商机制,提高了台风的预报能力;中国气象局向老挝捐赠了一套气象视频演播系统;中国与马来西亚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交流,提高森林防火能力。

各国代表纷纷建言

如今再次相聚,在热情而友好的氛围中,

各国代表纷纷建言,一致希望在论坛的框架下继续完善机制,拓展合作内容。加强技术培训、共享风云卫星资料、学习中国发展经验、提高预警能力等成为代表们建议的热词。

代表热议:

来自菲律宾的代表希望更好地利用风云卫星的观测资料,以提高台风监测预报能力;越南代表希望进一步加大资料交换力度;老挝代表希望中国继续提供援建设施应用的培训和维护;泰国马来西亚的代表希望中国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学习中国发展的经验……

会上,中国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的代表分别介绍了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亚洲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的建设情况等,引起了代表们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

代表们认为,通过这些机制和平台的建设,将有利于加强区域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和服务能力。因此,这些连同加强国际培训等一起成为未来合作的重点。

展望未来,

依托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这一平台,

通过深入开展务实合作,

携手共进,

将更好地守卫区域人民的安全福祉。

事关区域防灾减灾大计!南宁迎来气象领域一场跨越国界的“两年之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