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学能上就上不要复读” 的建议合理吗?

关注



作者按:对于高考考得不太好的同学,有人说,有大学能上就上,不要复读。针对这个看法,作者认为既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偏颇的一面,因此发表了对于此问题的看法,原创首发于某问答社区。现转载于此,以飨读者。


有大学能上就上不要复读,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

实际上,对于一个群体而言,任何绝对的说法都会有一定道理,同时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偏颇。“高考学生有大学能上就上”这种劝告,就属于这样的绝对说法。

“有大学能上就上不要复读” 的建议合理吗?


说有道理,是因为,站在整个高等教育的高度来看,资源是有限的,各个层次的大学都存在,必然需要各个层次的学生去就读,不可能人人都去读好大学,不可能进不了好大学的学生就都去复读以便考好大学;从学生的角度说,个体是存在差异的,不可能人人都适合去念好大学。而且,复读本身耗时费力,结果也是不确定的,与其多耗费时间和金钱去复读,去寻求一个未知的结果,还不如上一个可以上的大学。何况有些人也并不适合复读,即便复读也没什么用。

说有偏颇,是因为高考这种“一锤定音”的选拔方式本身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它当然有区分度,但区分度并不总是可靠的,总会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高考能不能考好,有时候是有一定偶然性的。对个体是偶然性,根据大数法则,对群体而言,就有了某种必然性。也就是说,由于高考学生的巨大数量,每年必然会有一定数量的考生没有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水平,那么,这样一个群体,有部分人选择复读,给自己一个发挥出应有水平的机会,甚至获得提升的机会,不是也很合情合理吗?劝告这些“考砸了”的人“有大学能上就上”,未免有失偏颇。

“有大学能上就上不要复读” 的建议合理吗?


另外,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有些人并没有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即便在高考中正常发挥了,还有一些人也是有潜力可挖的,如果复读,完全可以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考取一个较好的学校。

所以,我对复读的看法是,考得不太好的考生,如果自己根本不想复读,也并不认为自己复读可以考得更好的话,这种考生最好就是“有大学能上就上”;如果自己对高考成绩并不满意,甚至很不服气,主动希望复读,我认为这种考生最好是给他们一次机会,这不但因为这种情况复读能获得提升的概率很大,而且因为,即便未必真能获得有效提升,也可以让他们多给自己一次拼搏的机会,从而避免留下遗憾。

“有大学能上就上不要复读” 的建议合理吗?


最近几年有亲友关于孩子是否复读的问题征求我的意见,我就秉持这样的态度。比如,有一个亲戚家的孩子高考没有考好,勉强考了一个末流211学校,孩子自己主动希望复读,我就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后来复读一年考上了中山大学,获得了一个很好的结果。

其实,打算复读本身是一个“追求更好”的美好愿望,这种愿望,不应该轻易被抹杀,不应该轻易被否定。“有大学能上就上”并不适合每一个考生,尤其不适合于那些有梦想有冲劲的考生。

“有大学能上就上不要复读” 的建议合理吗?


你对此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