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社会癌症——孤独死,离我们还远吗?

今天,我们来谈一个沉重的话题:死亡。今年四月份我父母住院,在与病友的聊天过程中,我知道她居住的小区有一个人死在屋里快一个星期才被人发现,没有人知道他生前是做什么的,也没有人知道他死前经历了什么,就这样,他的一切被清零,就像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这个人,当时这位大姐说到此处,感叹世态炎凉,人生无常。

以前,我只是在网上见过这样的报道,却没有想到,身边的朋友已经开始遇到这样的事了。

上网搜,才知道,在日本,把这种死亡时没有人在身边,死亡多日不为人知的死亡叫孤独死,因为孤独死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孤独死者的房子常常凌乱,停滞尸体时间过长而尸液弥漫至蚊蝇滋生,空气中充满怪味,需要专业人员清理,为此还诞生一种新型职业:孤独死现场清洁员。

日本的社会癌症——孤独死,离我们还远吗?

这是东京某处一个普通公寓的窗户,85岁独居老人死后一个月才因为房间发出腐烂的恶臭而被邻居发现、报警。

日本的社会癌症——孤独死,离我们还远吗?

警察把尸体抬走后,独孤死现场清洁员进入现场,清洁前,他们会在门前先合掌致意、供养死者,然后再杀虫、打扫、清理、消毒。

日本的社会癌症——孤独死,离我们还远吗?

将现场清洁完毕后,他们还会虔诚地敬献鲜花、焚香供养死者,为那些曾来到这个世界上、又静静消逝的生命,作最后的见证、缅怀和道别。

看报道:日本自1970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65岁及以上的老人的比例一直攀升,到2015年超过总人口的26%。也就是说:日本约1.27亿人口中四个人就有一个65岁及以上的老人。随之而来的,就是孤独死情况激增。

全日本,过去10年孤独死的人数增加了3倍,2017年约有3万人孤独死。这些冰冷的数据,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日本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恶化,社会忽视了老年人这一群体,而老年人也失去向社会求助的能力。所有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身边就有一个灵魂默默地离开,而尸体却留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

日本为什么会有这么严重的孤独死?因为一些日本人年轻时只知道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工作上,不懂得去维护亲戚之间的亲情和结交知心朋友,等他们老了,社交能力弱化,亲戚、朋友之间交流少,有的终身未婚,也就没有子女的照顾,再有与邻居很少来往,常常不出门,在生病时不知如何获得治病和护理,所以他们的一生默默地活着,最后孤独地死去。

在中国,会发生类似日本这样严重的独孤死事件吗?我没有看到中国关于孤独死的具体数据,只是看到一些报道:

2016年5月,合肥市滨湖惠园小区7号楼一名7旬老人去世后十几天才被发现。

2016年8月南京一高校的退休副教授和老伴在家中中暑身亡,老夫妻俩的独生子在上海工作,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该社区的居民4成是老年人。

2015年11月,湖北省黄石市一名离休干部被发现在家中死亡,这距他去世已经6年。这名男子生前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一直独居。

2014年2月,广东中山市民众镇接源村一名60多岁的男子在家中死亡一年,才被发现。他没有妻子孩子,人们还以为他外出打工了。

……

2016年10月,民政部、财政部、全国老龄办三部门联合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失能、半失能老年人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空巢老年人1.18亿,占老年人口的51.3%。这还没有统计上百万的失独老人。

在中国,四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了中国每户家庭成员人数减少;现在的一家一户的套房居住环境,又使得邻里之间交流减少,再看看现在的外卖和淘宝的火热,就知道有多少人已经习惯宅在家中。这些人的老年生活,如果遇到困难会向社会求助吗?

面对这些报道和数据,不难推断:中国的一部分老人,很有可能会面临独孤死的命运。要避免这样的人间悲剧,全社会现在就要未雨绸缪。

一、《论语·里仁》有段话: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过去还是多子女的时代,我们的传统就是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远游都不行,更别说到外地工作了。

我们执行了4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有2亿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的父母老了,只能依靠自己,政府应当鼓励子女同城就业、与父母同小区买房,现在既然没有了近邻,就只有依靠唯一的孩子,守着自己的孩子,才是王道。

二、多建、扩建敬老院,对失独父母和独生子女父母入驻敬老院要有补助。

三、社区服务要跟上,摸清本社区老人情况,要建立老人活动室、老年餐厅,鼓励老人多与社会接触,也要解决老人的具体困难。

四、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补助,现在农村老人基本养老金每月只有几十元钱,前一段有人在微博上呼吁给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月至少发500元的养老金。

最美不过夕阳红,而这一抹美丽的夕阳,是需要全社会为之努力才能实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