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亟须对改革开放基本规律进行理论概括和系统总结

智库动态

本报记者 范思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9月18日表示,“经济学动态·大型研讨会2018”侧重于理论经济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宗旨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经济理论的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建设”。

高培勇指出,对改革开放40年进行系统总结、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行经济学理论解释、研究新时代的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问题,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亟须包括经济研究所在内的经济理论工作者在深入研究基础上提供学理支撑和方法论支持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改革开放40年,最需要做的是在总体概括改革开放40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基础上,作出关于基本规律的理论概括和系统总结。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在“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题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重视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指标可以解释国家兴衰、增长表现及中等收入陷阱。

蔡昉指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三个源泉,分别是提高资本劳动比、人力资本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劳动比提高过度后会导致资本报酬递减;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则需要假以时日,而且贡献的绝对水平较低;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是可持续、多源泉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通过库兹涅茨效应、熊彼特效应、创新聚集要素效应三种机制得到提高,所以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蔡昉列出了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改革清单,也指出了不宜采取的政策倾向,以避免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造成不利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提升消费力转换新动能”的主题演讲中提出,转变增长新动能,转变发展方式,使消费成为真正的推动经济增长新动能,是在经济运行机制、经济资源配置方式根本转变上的某种选择,或者某种改革深化的判断。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目前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很可能构成消费持续增长的中坚力量。而且,中国国内需求规模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这些现实都为转换增长动能,转向以消费拉动为主提供了深厚的基础。但是,目前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和拉动还存在许多被束缚的地方,包括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偏低,储蓄比例偏高、城乡地区间及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偏大等,导致消费需求增长速度落后于名义GDP增长速度。下一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体制调整的空间比较大。

在此后举行的第一场专题圆桌论坛——“改革开放40年:深化改革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应当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这个完整的命题出发研究经济学,需要理顺产权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认为,解放思想带来了两次经济理论创新,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实践和巨大进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推动大健康领域的发展是内需增长一个重要的来源。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郭克莎认为,改革开放关键节点突破口的带动作用很重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春学认为,价格和市场社会的形态是社会制度的产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杜创研究员认为,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可能需要更多研究一个一个市场,它的市场机制是什么样的。

在第二场圆桌论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认为,新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推动着经济发展,在抵消着传统经济下行压力,也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杨瑞龙认为,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制度来保证。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认为,需要关注民营实体经济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南开大学原副校长佟家栋认为,我国正处在国际经济政策环境不确定的时期走向相对确定时期的过渡阶段。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认为,需要准确判断中国发展阶段以及研究未来经济增长的贡献要素。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平认为,内外双向开放,才能利用好国际资源。

“经济学动态·大型研讨会2018”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经济学动态》编辑部承办,其主题聚焦“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会议还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选择”“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青年论坛”“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为主题举行四场分论坛。

本次会议旨在归纳40年来中国经济奇迹的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探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境界的理论解释和政策选择,提出并形成“有用、能用、管用”的研究成果,肩负起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任务,并为世界贡献“听得懂、用得上、有理论、可操作”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