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思|佛山16歲少年隕落何其悲!別忽視青少年不可承受之重……

痛思|佛山16岁少年陨落何其悲!别忽视青少年不可承受之重……

這兩天是開學的日子

同學們本應該高高興興回學校上課

但團團卻突然聽聞一個觸目驚心的消息

南海某中學十六歲少年

留下“遺書”離家出走

父母焦急萬分,瘋狂尋人

一時間牽動著無數佛山人的心

經兩日連續搜尋,3日下午13時許

警方通報:

痛思|佛山16岁少年陨落何其悲!别忽视青少年不可承受之重……

這不禁讓團團想起

前段日子曾走紅於網絡的17歲少年

“殺魚弟”服用百草枯自殺的新聞

痛思|佛山16岁少年陨落何其悲!别忽视青少年不可承受之重……

在當時刷爆了網絡

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與熱議

網友們紛紛表示惋惜

痛思|佛山16岁少年陨落何其悲!别忽视青少年不可承受之重……

原本花樣的年紀

卻無助到想要親自結束

自己年輕的生命

這是何等的悲傷

青少年自殺問題

已經成為社會問題

在世界各國都備受關注

痛思|佛山16岁少年陨落何其悲!别忽视青少年不可承受之重……

日本發出的報道稱,經調查發現,與2007年相比,2015年70歲以上和19歲以下自殺的男女比率均有所上升。此外,自殺是2014年15歲至39歲年齡層的第一大死因。

韓國的自殺率在全球位居前列,2003年以後,韓國每年都有超過1萬人自殺,2016年10-19歲韓國青少年自殺率為4.9人(每10萬人口,下同),較2015年(4.2人)上升16.5%。

美國15-19歲年齡組自殺率在2015年達到40年最高;從2007年到2015年,那個年齡組女孩自殺死亡率增加一倍,而男孩自殺上升30%多。

加拿大統計局2017年3月發佈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來,該國少女和女青年自殺率上升38%,而同期男少年自殺率則下降34%。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的《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指出,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392例兒童青少年自殺死亡及自殺未遂的信息,其中明確標註為中小學生的信息為267例,13-17歲五個年齡的死亡及未遂案例之和是8-12歲五個年齡案例之和的4.7倍。

痛思|佛山16岁少年陨落何其悲!别忽视青少年不可承受之重……

冷冰冰的數字後面

除去一個個家庭揮之不去的傷痛

更有一份我們應有的思考——

反思·學業壓力

由於時代的變遷和父母對教育的重視,如今的孩子,面臨的學業壓力可以說比我們小時候大許多許多倍。身為父母,我們不僅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督促孩子好好學習。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更應該學會發現子的優點,多幫他疏導壓力,而不是增加壓力,畢竟孩子在學校接受的壓力已經夠大了。

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帶領孩子好好努力學習的時候,更應當接受:

我們的孩子,很可能是非常平凡的一個生命個體。

接受孩子的平凡,才是每個父母最應當做的事。

反思·親子關係

孩子到了青春期,出現叛逆情緒非常正常。此時的父母,應當接受“孩子已經長大”,我們應當像對待大人一樣,來尊重孩子。而不是依然像孩子小時候那樣,使用父母的“特權主義”。

當青春期的孩子出現錯誤時, 我們應當多耐心溝通,而不是責罵,更不該經常在人多的地方,吼罵孩子,讓孩子感到沒面子。時間長了,親子關係非常容易破裂,一旦破裂,就很難修復。

痛思|佛山16岁少年陨落何其悲!别忽视青少年不可承受之重……

反思·性侵暗傷

作為父母,我們應當告訴男孩和女孩,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內衣遮蓋的部分,除了自己和父母,外人不能觸碰,如果碰了,請立刻喊停,或者跑掉或者尖叫。然後,回家請告訴爸爸或者媽媽。除此外,我們應當糾正觀念:性教育沒有父母想象的那麼可恥,孩子知道後,並不會學壞。

最後,經常和孩子溝通,教育孩子:如果遭遇他人的身體侵犯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或者老師,爸爸媽媽不會怪你也不會批評你,因為,那是對方的錯誤,不是自己的錯誤,我們才是受害者。我們不需要為錯誤者承擔痛苦,更不用為他保守秘密。不要替壞人保守秘密。

最後,團團還想提醒一句:性侵不僅僅是女孩會遇到的,男孩同樣面臨各種性侵犯,家長也要經常提醒和關心孩子。

反思·揮之不去的憂鬱症

抑鬱症少年的自殺,讓所有父母再次為孩子們脆弱的受挫能力而擔憂。在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奧數得獎的同時,我們是否更應當重視孩子的抗壓受挫能力?是否應當從小讓孩子學會面對困難時,應該如何積極思考、如何學會接受命運的波折和不公?

痛思|佛山16岁少年陨落何其悲!别忽视青少年不可承受之重……

反思·痴迷手機遊戲

長期玩手機的孩子,性格一般都十分粗暴。而且青春期的孩子,本來都叛逆、性格血氣方剛、易衝動,如果父母粗暴地從孩子手裡沒收手機,就是以暴制暴,後果只能是孩子比你更不理智。所以,導致了那麼多父母扔手機,孩子跳樓自殺的悲劇。孩子養成手機癮不是一天兩天,我們如果想幫助戒掉手機癮,也絕不是簡單地一扔了之!

反思·

誤入自殺群

孩子大了,自然會接觸網絡,他會在網絡上遇到什麼,身為父母真的無從知曉。因此,我們應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互動,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當孩子遇到困難,有了心事,才會願意對父母傾訴,而不是胡亂到網絡尋求出口和情緒依靠。

面對青少年輕生

如果說除了默哀和惋惜

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的話?

團團希望能夠嘗試去理解這些孩子們

也給更多的家長、學校和社會作為一個警醒

1、青少年自殺並不是一個新的話題,但如果是因為學習,我們難道沒有深刻反省:學習成績是判斷孩子的唯一標準嗎?

痛思|佛山16岁少年陨落何其悲!别忽视青少年不可承受之重……

作為一個成人,我們能夠理解自己情緒低落時,可能會對周圍的一切都提不起興趣,需要通過傾訴、宣洩或者其他方式來緩解,然後才有能力重新投入生活。可是作為一個孩子,他們的情緒識別和調節能力還沒有培養起來,特別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各種情緒的反應是更為強烈。當被負面的情緒困擾時,孩子無法區分這其中的緣由,更難自行疏導,所以更需要被關注和理解。

如果在這個時候,家長能去細心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並適當地給予鼓勵和支持,理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的困惑。更專業一些,可以仔細去分析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是出在哪裡,針對性地去幫助孩子成長。這樣,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2、自殺,是孩子們求救無門之後,無聲的攻擊和吶喊。

孩子選擇自殺絕對不是一時興起,而是長時間的求救無門,對世界絕望以後,沒有選擇的選擇。

孩子對於自己長期沒有得到重視的心理需求、不被理解的負面情緒,都轉變成了憤怒。但是這種憤怒的發洩,往往是不被父母允許的。比如孩子需要在遊戲中宣洩,需要在運動中釋放,但這些可能會被家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的表現。

持續被壓抑的憤怒情緒,可能會由此轉向父母,所以就形成我們常看見的,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僵化,無法交流,一說話就吵架或者冷戰等等。這些都是孩子用行為在表達憤怒,也是一種求救的信號。

3、教育孩子敬畏生命、享受生活,比學習成績來得更重要。

孩子對於生與死的定義也許並沒有那麼清晰,也就不能真正理解死亡到底意味著什麼。有的孩子以為這只是軀體的終結,但死後會去了另一個世界,有的孩子認為這是一種生命重來的方式,以為只有死了,才能終結這一切。

孩子在認知上的不成熟,往往會導致衝動的行為。有調查顯示,兒童青少年少有強烈的自殺意圖與計劃,有50%從意念到實行不到15分鐘。

因此,我們還需要教育孩子敬畏生命,學會享受生活當中的樂趣,讓他們理解到生命的意義遠不止學習本身。

最後團團想說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

對父母而言,沒有什麼比讓孩子

幸福快樂地活著更重要了

願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真心希望,悲劇不要再次上演

今日話題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個叛逆期的過程

痛思|佛山16岁少年陨落何其悲!别忽视青少年不可承受之重……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你是如何和Ta度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