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過去一半,我們該拿什麼來回首?

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 ——《浮生六記》沈復

半年浮生,回頭望,竟發現沒什麼值得回首,心裡不禁泛起波瀾,繁衍起一絲惆悵。

18年過去一半,我們該拿什麼來回首?


春去夏至,一年中的節氣已經過去一半,不知不覺,真得是不知不覺。

流水照樣往低處流下去;高山照樣毅然決然的巋然不動;太陽照常如約的從東邊升起,再守時的從西邊落下。

它們照常的忙碌著,彷彿這一切在正常不過了。說到正常,我才是那個最正常不過的,日復一日,沒有意外的發生。

生活本無趣,沒想到一不小心我做到了無趣的最高境界。

曾經那個我,帶著新的一年的鬥志開始,半年浮生,工作也好,愛情也罷,沒有一絲意外的來臨,白白的徒增年齡。

對於堂吉訶德,我想多半人會說千萬不要去學他。一個整天做騎士夢的瘋子,一個徹頭徹尾的幻想主義者。

18年過去一半,我們該拿什麼來回首?


他三次出走,先後遇到客店店長把他當做騎士長官,遇到一隊商人把他們當做兵馬,遇到大風車把它們當做巨人,遇到客棧把它當成堡壘,遇到羊群把他們當成軍隊……整個都是荒謬的,誰看來不是虛度光陰?

但堂吉訶德卻說:“如果一個人東奔西走,不謀私利,歷盡千辛萬苦,最後得以流芳千古,你能說他虛度光陰,枉費年華嗎?”

為了心中的信仰、理想,歷盡千辛萬苦,我們有堂吉訶德這樣的勇氣嗎?

我們又為了心中的信仰、理想而努力過嗎?

林清玄從小夢想著自己成為一名作家,於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規定每天寫500字;到了中學,每天寫1000字的文章;到了大學,每天寫2000字的文章;畢業以後,每天寫3000字的文章,到現在還是每天堅持寫下去。

三十多歲,在他人生最得意風發之時,辭掉所有的工作,步入佛門在山上清修持續了三年。在有些人眼裡這真的是三年浮生,但就是這三年的“虛度”,讓他開始覺悟。

於是他後期的作品開始轉型,帶有生命力的宗教色彩,探討一些和讀者產生共鳴的東西,使文章更有深度。

我虛度半年,沒有大的收穫,沒有了不起的成就。但我能感受到我的心也在慢慢的“覺悟”,覺悟著怎麼才能學習“看見自己的心”。

我也不停的嘗試,嘗試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更多元更有靈氣的自己。

胡適先生曾自題到“做了過河的卒子,只好拼命向前。”

林清玄先生也曾自題到“看見彼岸消息,繼續拼命向前。”

我也跟隨兩位名家之後自題到“心知浮生若夢,怎敢不拼命向前!”

在這個“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時代,我們先要歷練自己的心。

18年過去一半,我們該拿什麼來回首?​​


靜有所不靜,畏有所不畏,得有所不得。不悲不喜,能包容,能承受;能回憶,能忘卻;能沉睡,能覺醒;能有所為,亦能有所不為……

半年浮生,回頭望,竟發現沒有什麼值得回首的,心裡不禁泛起“波瀾”,但明白這“波瀾”是內心的“變”是內心的“動”,剛繁衍起的一絲惆悵就瞬而消退了!

光陰有限,半年已逝,望各位朋友審視內心,重新調整,拼命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