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式执法”现象探析丨追求情理法的平衡

“教科书式执法”现象探析丨追求情理法的平衡

四川省合江县是长江和赤水两大河流交汇的地方,因此得名合江。合江是个欠发达地区,去年刚刚脱下省级贫困县的帽子。即便如此,合江县公安局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合江公安紧跟时代步伐,走出了有当地特色的路子。

规范执法日常培训什么

有人报警称抢劫犯躲到了一栋大楼,两名民警迅速赶到事发现场,年轻一点的民警二话不说冲进楼里,年龄稍长点的民警腿脚慢,在后面紧跟着。

当事民警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一场督察演练,警情是督察报的。嫌疑人有没有带枪?躲在了哪里?两名民警能一前一后上楼吗?年轻民警只身一人上楼是不是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这些题目就是这次演练的培训内容。

执法规范化建设也好,接处警规范执法也好,归根到底都落脚到民警执行上,因此,民警的日常培训异常重要。培训什么?怎么培训?

据了解,合江公安对刚入职的民警会有六个月的入警培训,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跟班实习,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实行“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让老民警和新民警一对一结对,共同生活、工作,传授技能和经验。为了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合江公安开展了“警官夜校”、“荔警沙龙”等讲座,让各个岗位工作出色的民警现身说法,准备讲课内容。另外,各部门每周例会也会对民警执法情况进行剖析总结。

此外,定期组织司法考试和执法资格考试教育培训,鼓励民警提高法律水平,特别是公安业务以外的法律知识,使其在处理警情时能够更有辨别力和说服力,据了解,目前该局有19人通过高级执法资格考试,5人通过司法考试。

得益于这些努力,近年来,在行政诉讼中,合江公安没有败诉记录。

执法意识大于执法技巧

前不久,合江县城由三轮车引发的事故频发,加上占道现象严重,合江对三轮车进行专项整治。在整治的过程中,也发生一件“教科书式执法”的案例。

民警在对一辆违法占道三轮车进行处罚时,三轮车车主拒不配合,高声辱骂执勤民警,在民警从口头警告无效,逐渐升级到强制措施时,三轮车车主高喊“警察打人了”,周围群众逐渐围拢上来。后来民警采取果断措施,将三轮车车主带离现场。

当天晚上,在当地网络上,一些负面舆情出来了,合江公安及时辟谣,将执法记录仪录制的完整视频上传网络,最终舆论反转,正面舆情占了上风。

谈及此事,合江县公安局副局长徐宇认为,这就是现实情况千差万别的表现,普通的一次行政执法,但三轮车车主容易博同情,形成“警察强权”对“三轮车车主弱势”的局面。三轮车整治,怎么把握度?如果处理方式方法正确,这种刻板印象可以得到反转,反之就会陷入工作被动。

徐宇是四川省公安厅评选出的第三届“十佳教官”,他说,所谓的“教科书式执法”,其实是指接处警部分,它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一部分。据介绍,执法规范化有27个要点,接处警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却是争议最大的一部分。

徐宇介绍,针对接处警,现行法律规定不太完善,公安部层面有110接处警原则,更多是对指挥中心的接警规范。民警现场执法,只有原则性的规定。

“我的理解,日常培训,规范执法的意识大于规范执法的技巧。”徐宇说。

2018年,合江县政府出台了《合江县110社会应急联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执法现场谁来主办的问题,也就是现场“只有一个权威的声音”。如果多个部门同时到达现场,主管部门职务最高的为现场指挥,如果级别相同,由民警说了算。

“接处警准备,不是到现场才开始,而是从接报警那一刻就开始了。”徐宇说,“为了让接处警民警尽可能多地掌握充足信息,我们要求指挥中心接警人员多问几句,有没有枪?伤了几个?有没有群众围观?等等,了解得越充分越好,便于接处警民警和后方了解现场情况,及时做好准备。另外,接处警民警到达现场后也要及时向后方二次反馈现场情况,二次反馈和接处警都被列为执法规范的考核指标。”

为了解除民警执法上的后顾之忧,合江公安鼓励民警大胆执法,县里也制定了容错纠错机制。

“就像洗碗一样,洗的越多,摔坏的碗可能也越多。执法也是这个道理,要鼓励民警大胆执法、敢于执法。出了问题,需要整体衡量,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是技巧问题还是业务不够?是情绪问题还是其他原因?如果不是民警的责任,单位肯定会出面维护民警利益。”徐宇说。

语言艺术不可或缺

徐宇说,现场接处警所遇到的纠纷多是遭遇式的,突发偶发的。不一定在现场就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要求民警首先控制现场,将相关当事方带离现场,带到公安机关做后续处理。如果对方辱骂民警,要求民警大声批评,理直气壮,让群众有印象,他骂了民警。同时,执勤民警要调整好心理状态,不能失控。在站位的时候,两名民警要呈60度角站位,一个面对群众,另一个背对群众,两手交叉,放胸前,不能背手。规范用语,响亮表明身份,指出违法行为,强调先口头控制,再从徒手控制、警械武器逐步升级,此外还要在执法中争取主动权,争取群众支持。

另外,偶发性的执勤执法过程,还容易导致警力不足,当执法对象人数众多时,执勤民警能否控制得住局面?还考验执法艺术,而这其中,语言艺术尤为重要。

“被点赞的执法往往符合这些特征。”徐宇对处警过程中语言的艺术进行了归纳:

A、规范用语,能够获得当事人尊重;

B、文明用语,能够减少现场冲突;

C、强有力的口头控制,能够获取现场主动权;

D、善于倾听和通情达理,能够安抚当事人的情绪;

E、简明扼要的表述,能够表达意见,利于沟通;

F、口头语言还要与肢体语言、眼神等共同发挥作用。

徐宇说,他个人其实不赞成“教科书式执法”的提法,原因在于,案例有特殊性,而执法现场千差万别,千变万化,没有哪一种模式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能够照搬照抄于某一类情形。但是,执法过程只要能够达到情、理、法的平衡,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就是值得点赞的执法。

文章来源:《人民公安》杂志2018年16期 孔大为 王自然 魏浩

“教科书式执法”现象探析丨追求情理法的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