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微信社群运营?

凤凰时尚育儿生活


近些年来社交电商将会取代传统电商的呼声日益激烈,因为电商已经由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了以用户为中心。去中心化的商业模式也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社群也逐渐成为商家拓展客户吸引流量的重要途径,如何运营好社群提高商品复购率,并增加用户黏度成为现阶段要考虑的问题。下面就简单说说如何做好微信社群运营:

活跃氛围

一个社群就相当于一个集体,如果集体成员之间互不联系没有沟通,那么这个集体就没归属感和参与感,集体之间的活动也无法展开。所以,带动群氛围是社群运营的关键。以社群成员感兴趣的内容为主题,组织各种形式的社群活动,能够激发成员的参与积极性,使社群变得活跃,有了活跃度才能时刻吸引成员的注意,从而增加用户黏度。

推广引流

社群需要随时注入新鲜血液,这就要利用老用户带动更多新用户进群,比如活动刺激法,群本身就自带传播体质,成员越多,传播的速度就越快。之后通过用户的不断拉新,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并产生其宣传推广作用,从而实现用户间的裂变,但前提是自身产品足够优秀!

日常管理

一个优秀的社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来支撑,建立一个强大而有责任心的管理团队,能够保障社群工作的正常运行。一个活跃的社群,还需要有频繁的活动作为支撑,这对社群运营团队有很高的要求。

社群文化

任何时候文化对一个人影响都是最深远的,树立一个统一社群文化会直接影响社群成员的言语、行为和想法,对社群整体素质和整体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社群文化的形成,为社群电商的发展将起到很强的推动作用。

总结

其实社群就是直接和消费者打交道,任何时候换位思考都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当你明白社群内用户想要什么,就能提供什么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社群运营者。


米迪无线


最近准备做一个针对小程序运营推广爱好者的微信社群,接下来我来写个运营方案,共享给大家。

一、 社群定位:

为小程序推广运营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

二、 社群形式

三、 社群价值:

1、 TO用户:

用户可以在这里学习,交流,了解行业内最新动态/服务等等。

2、 TO运营方

一方面可以获取会费收入,一方面也是后续获取用户的手段,为以后用户转化为其他服务(包括会员,小程序推广服务等做铺垫)

四、 社群定价

这个需要调研市面上的社群,比如是按年还是按照季度还是按照什么,定价多少。

五、 社群推广

1、 姑婆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订阅号。

2、 姑婆那些事儿工作人员小号。

3、 姑婆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服务号。

4、 姑婆那些事儿网站 。

5、 报名用户裂变。比如早报名有优惠,比如每邀请一个人,优惠一定幅度,通过分销,裂变提升用户规模。

六、 社群运营

1、 人数,2名。

2、 分工。

一名业务答疑,主要解决回答用户提问。

一名用户运营,主要是负责拉新和促进活跃的。

3、 运营服务。

A、 定期发起讨论。

B、 定期回答问题。

C、 定期线下活动。

D、 定期内容输出。

E、 早报。

F、 资源对接。

G、 考试结业等等。

此处可以调研下市面上付费社群做的好的地方。我们学习借鉴过来,比如我们可以用知识星球这个工具来实现。


姑婆那些事儿


作为一个生鲜电商,舒雍会千人收费社群操盘手,舒雍觉得,做好社群,首先要有一个强大的IP,比如把自己打造成自媒体,网红,这样才有人知道你,才有可能对你埋单。

其次,要有一个门槛,最好是收费门槛,比如舒雍会,会员进社群都要缴纳会员费2000才能进群,这一方面淘汰了那些不认可的人,一方面淘汰了没一点实力的人,为以后的社群运营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最后,就是社群的维护,一般需要线上线下互动,最好线上线下都要有活动,比如组织讲课,游学,联合发起某个项目,共同赚大钱等。比如舒雍会除了在社群讲课,搭建起供货商和销售渠道之间的桥梁,还教会大家一些运营知识,最近还要联合1000家生鲜水果实体店,一起开发社区社群供应链和品牌运营。


舒雍v


在现在这个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社会,社群越来越火,很多短视频创作者也开始创建自己的粉丝社群。那如何去运营好一个社群,从而走向社群经济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社群营销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社群?

1、什么是社群?

通常一些人在被问到什么是社群的时候,可能会回答是微信群,QQ群。其实不然,社群还分为线上社群和线下社群。线上社群像大家通常想到的微信社群,QQ社群,还有一些论坛。线下其实也存在,像大学的一些社团,俱乐部。那么这里先给社群下个定义:基于某种相同的兴趣爱好,有组织的聚集在一起的群体。

2、社群构成元素

社群由5大元素构成,分别是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

同好是指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像我们的社群【短视频群英汇】里面吸引的就是一些短视频的爱好者。像一些大学考研QQ群,基于某种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

结构部分是包含了社群的构成成员,你所在的交流平台,加入原则以及管理方式,大家平时参加的微信社群或者QQ社群,而且进群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群规。

输出部分主要指的是社群提供价值的一种输出,比如“馒头商学院”有他们自己的社群,同时会给大家进行课程分享,课程其实就是他们价值输出的一种体现。

运营是指我们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运营机制,在维护社群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去实现一种社群的价值以及形成社群经济。

复制部分需要考虑的就是,你现在有没有人力物力成本去考虑扩大社群的建设,以及你的社群是否适合扩大,有时候小而美也未尝不可。

二、从0到1构建社

我们上面文章提到了社群的构成元素,那么我们怎么去构建一个社群呢?其实虽说是0到1的过程,但其实在0之前我们还需要去考虑一些问题。

1.建群目的

建群目的是你建群首要考虑的。比如卖货,可以指的是卖商品,课程等。聚集人脉,为了构成一定的网络影响力,去获得更多的人脉。兴趣,像你喜欢读书可以加入到一些读书群为了能和大家分享一些读书体会,阅读到大家推荐的更多的好书。打造品牌,建立社群为了扩大你品牌的影响力,起到宣传作用,这些问题是需要在你建立社群之前考虑的问题。

2.输出价值

当你决定建立社群之后,考虑好了自己建群的目的,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建立社群输出的价值。

抓住用户痛点。上面提到建群为了卖货,当你建立一个花卉知识相关的社群,那你就可以在社群内教学养殖花草,分享这些干货知识。

价值要具体。举个例子,比如你想学习短视频制作,有一个社群说我的社群可以学习短视频,让大家做好短视频,天天进步;而另外一个社群说到我教你学习短视频制作,这个时候价值很明确,很具体,大家在社群内的目的性会更强,粘性也会更大。

价值要有回报载体。像小米的社群是以小米手机,小米的电视作为回报;像咱们群英汇会给大家一些使用工具时候的优惠。

有互惠互利的共生点。像秋叶PPT 的社群,里面有很多会制作PPT的人,他在接到一些制作PPT的单子的时候也会推荐群内的伙伴一起来制作,大家互惠互利。

3.在哪里建立社群

我们在开始的时候提到了社群有微信群,QQ群,那么我们具体建立哪种社群比较合适呢?考虑这个问题的话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种是社群功能的角度。像QQ社群可以很好的管理社群,可以设置禁言,设置管理员,除此之外还可以上传一些群文件,在群内发起一些有趣的小活动,像投票呀之类的。微信社群的话相对而言比较开放,他在群内每个人都可以进行邀请,只是为了社群禁止一些人进入到社群,可能群主会开启邀请确认制,确认之后被邀请人才可以进入社群。

另外一种是用户的使用习惯。我们是需要聚集用户在一起,所以需要考虑想要聚集的用户他们使用这些微信或者QQ的习惯是什么样的。像现在一些95后他们往往使用 QQ更多,如果你想要聚集的是这类人群,那么考虑到他们日常交流的问题,肯定就需要建立QQ社群了。

4.社群结构

我们在开始给社群下定义的时候就提到,社群其实是基于某种相同的兴趣爱好,有组织的聚集在一起的群体。既然是群体肯定就需要人的存在。像社群需要有一个管理者去维持社群的秩序,有一个灵魂人物去给大家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有被社群文化吸引过来的参与者,还有一些是社群的忠实用户,可以进行分化,帮你进行宣传。还有一些相对应资源提供者就是社群的合作者。最后是一些社群的付费参与者,保证社群的一个运转。

5.建群时间以及运营时间

对于时间的评估,可以有两种评估方法。一种是产品周期评估法。就是需要评估你社群提供的这个价值,可以让大家多久学会。像秋叶的PPT社群教学制作PPT,不可能有人一辈子在你的社群进行学习,所以是针对一些职场人学习3-5年的职场技能。另外一种就是生命周期评估法。一个群的生命大约是两年,两年内一个企业一般都完成了商业价值的转化。所以在你社群开始建起来的时候不要过渡的投入,需要设计一款可以在你社群生命周期结束时完成销售的产品。

上面的五个大点都考虑好了的话,那么就可以进行建立你的社群了,在建立的过程当中去解决优化一些问题,当社群运营到一定阶段的话,那么还需要考虑一个本质问题:如何变现?

对于社群变现,可以是对内的以及对外的。对内的,社群可以收取社群内成员的会员费,或者提供一些服务,收取服务费。如果社群是为了售卖一些物品为目的,那么就可以走电商变现的道路。

对外部分的话,可以是:

产品式:售卖社群的课程,进行知识变现。

会员式:设置门槛去去收取会员费。

电商式:在社群内进行知识变现之后可以继续售卖书籍。

广告式:社群有一定成员之后,都是一些精准的流量,可以接一些广告。

另外还可以大家利用集体智慧去做一些项目,获得变现。还有进行一些互相倒流可以互相产生经济回报。

当你的社群慢慢建立起来,有一个完整的大框架的时候,可能有的同学会考虑到社群复制的问题,这个时候需要考虑下你的运营经历能不能赶上以及有没有那多人力,物力还有经历去管理这么多社群。

二、从小社群到大社群会遇到哪些坑?

1.失焦:这个时候社群定位不明确,和你的建群初衷出现偏离,可能会导致一部分成员离群,慢慢变得没有价值。

2.无首:这种社群缺乏管理,会慢慢变成灌水群或者一些广告群,没有价值。

3.暴政:这个现象其实是和无首正好相对应的,暴政的情况是社群管理关于严格,没有人人平等的权限。

4.无聊:可能大家因为某个兴趣爱好加入你的社群,但是长时间内没有一些话题内容产出,大家学不到内容,或者得不到社群提供给的价值,慢慢屏蔽社群。

5.蒸发:这个现象是社群价值的下沉,一些慕名而来的同学,为了认识大咖加入,但是社群内本来的大咖由于缺乏新的同级别的人加入,无法浇交流,找不到同类,慢慢离开社群。

三、如何走向社群经济?

从兴趣=社群到商业社群需要突破瓶颈,需要有话题内容产生,足以让大家去探讨。另外需要做到去中心化管理,无为而治。是大家内部发连接点有一个变成多个,连接点越多,合作的机会越多,新的商业机会越多。

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下付费社群的利弊。它的好处就是大家进入社群的准入门槛高,可以精准的筛选目标用户,在某些程度上大家的参与度会高。但是可能有一定同学的支付能力有限,门槛高也是对大家的考验。

那么,走向社群经济可以有哪些付费方式呢?

奖励返还制:根据社群内制定的某个目标,完成之后可进行奖励制度的返还金额。还有的社群是递增递减型的,每增加100人就需要年费上涨,但是有封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社群的人数增加。还有的是之前参加过,现在要重新参加的话 可以优惠多少元,但是这种一般是付年费的社群

另外一种就是按照身份来进行分层级管理。以便于不同层级的人来进行学习,更好的找到消费层级。

好啦,今天关于社群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从一个社群的建立到诞生,以及如何走向社群经济,简单的为大家做了梳理。其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也给大家列出来几个,总的来说,建立社群还是按照你的初心走,中间好好的维护,相信很快就会走向社群经济。

关注“短视频顾小雨”头条号,点击文章或视频下方的“了解更多”或者直接私信小雨,加入入门社群即可获得短视频制作和运营干货大礼包~


短视频顾小雨


“KOL+社群运营+微商”新玩法,社群运营只是一环。


近期,【SCRM开辟母婴新时代】脉沙龙于上海圆满结束。在此活动中,群脉SCRM就数字化运营、全渠道、品牌与渠道互动3大板块内容,与来自合生元、爱婴室、好孩子、旺旺

等知名母婴品牌嘉宾,进行了全方位深度沟通。圆桌论坛对母婴热点,KOL、KOC,社群营销、微商运营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关系链互动全程追踪营销效果,给现场来宾展示了“ SCRM + 母婴 ”的碰撞新玩法。

沙龙现场

1、用户生态数字化运营平台,助力母婴破局新零售

母婴行业,以“流量”为中心的运营时代结束,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时代到来。而群脉SCRM产品总监车传利认为,没有技术平台支撑的用户运营都是空谈,精细化运营用户必然离不开用户生态数字化运营平台的支撑,落实到具体步骤为“搭平台 + 全渠道数据化 +用户运营”

平台是基础,搭建用户生态数字化运营平台,

存储、计算数据,并通过持续的算法优化,深入挖掘数据价值,调节母婴每个体验环节至最佳,将客户体验管理植入母婴品牌生产、运营、市场、销售、服务各个环节。而全渠道连接用户触点,通过高质量的营销方式接触更多的用户、找到离消费者最近的场景(医院、月子中心、婴儿摄影店等),源源不断搜集母婴零售场景中产生的数据,为整个SCRM平台提供“燃料”。

这时候,用户运营能实现,在数据的叠加和共享描绘出更清晰的用户画像,精准和场景化营销。提升用户参与感,激发出心中的美好,情感+利益,让喜欢的人更喜欢你。

2、内容与社群并重,深挖KOL和KOC价值

“内容为王”一直是母婴风口,中国妈妈对内容的极大需求量,使能创造丰富的场景和内容的母婴品牌更容易收获忠诚用户。 但爱婴室邵斌也强调,在提供优质内容时,一定要平衡好品牌价值与销售转化之间的关系,品牌宣传一定要“软”,不能引发妈妈们的逆反心理。

合生元上海市场负责人王允香同意观点,并强调选择KOL做活动营销时一定要选择与品牌调性相符合的KOL。母婴垂直行业或已经为人父母的KOL自带流量,能将营销效果最大化。以合生元联合“火华哥”刘烨推出的“我烨可以”活动为例,刘烨“明星\n + \n奶爸”的特殊身份,自带话题和流量。该活动同时在火花社、母婴论坛、妈妈100、直播平台、电商、线下等渠道进行360度曝光,全渠道营销,扩大活动传播半径,将刘烨明星的影响力最大化。

说完KOL谈KOC,群脉SCRM产品总监 车传利 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他发现周围妈妈人群,对产品推荐的信任度有排名,身边的人 > 专家 > 明星。目前品牌和商家始终专注于明星和专家这样的KOL层面做营销,对于信任度最高的身边的人(KOC)却少有涉及。KOC广袤的市场如何开拓?车传利认为社群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能帮助企业找到有影响力又愿意为品牌代言的KOC。

说到社群,旺旺集团母婴事业部的陈韦呈讲述了他的一个发现,旺旺销售量名列前茅的地方专员大多是采用社群运营。但他也提出了一个难点,当微信群的数量超过10以后,运营难度就大幅飙升。针对这个问题,车传利认为,

微信群数量过多时,只通过人工管理是不够的, “技术工具 + 人工管理”才能实现高效微信群管理,而这是群脉SCRM所擅长的。

3、微商新玩法,员工力量与创业思维

微商一直有点火,但大品牌做的却不多。难以管控、易对品牌产生负面影响是主要原因。目前各大品牌轻尝试微商都是从员工内购入手,让对品牌很认可的员工成为代言人,全员营销。

群脉SCRM车传利总结,做微商要注意两新:1、新代言人。除了员工之外,中国有很多高知识储备、高素质、懂运营思路的全职妈妈人群,这些都能成为品牌代言人。2、新思路。微商运营时一定不能低质量的狂轰乱炸,高质量、创业型分享思路才能真正走的长远。

4、互动活动,数据追踪清晰KOL

同时,作为领先的用户生态数字化运营平台,群脉SCRM策划了关系链互动活动让现场嘉宾体验。通过大数据,实时数字化追踪内容和活动的每个参与者行为,看到清晰的参与者层级关系,帮助企业找到属于自己妈妈粉丝群里的KOL。精准投放+对数据的实时追踪能力,小互动让现场气氛到达了最high点。

5、总结

最后,本次沙龙圆满结束。作为领先的用户生态数字化运营平台,群脉向现场所有嘉宾展示了“SCRM + 母婴”的组合新玩法,数据驱动、持续互动、社群营销、追踪KOL、全员营销……群脉用技术方法,为母婴行业带来了新思路。


群脉SCRM


最近在研究社群运营,微信群是很重要的一个承载方式。

我整理了3个共性关键点和5个特点,严格遵循这8点,你的微信群一定会爆!

一、3个共性关键点:

第一、明确社群的目的

这在任何社群都是首要问题。

换句话讲,你为什么加入,有人把它成为使命,宗旨,我把它称为社群存在的理由。

比如:

三寿成长社群:就是精选营销知识节约你的时间,一起成长。

小米社区:米粉大本营,打造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在这里交流手机使用技巧和心得,了解最新小米动态。

NIKE+:为全世界跑步者订制训练计划和目标,分享经验相互鼓励。

所以优秀的社群都会第一时间让加入成员,看到它的价值,这就是它存在的理由。毫无疑问,社群就是要利它,是为用户提供服务,创造价值,才会生存下去。如果一上来就赤裸裸的利用用户,追求商业目标,反而会让用户离开。企业只有实现利它,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价值,这是经营好用户之后的自然产物。所以你要首先让用户看到社群的目的,而且是利它的。

第二、明确社群的规则

这里的规则主要集中在,谁可以加入,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我们想想,自己加入任何社群,都会思考这三点。

这里的人跟你是不是一类人,然后大家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沟通互动,才会彼此促进,而不会因为一部份人的不守规矩创造负能量,破坏社群环境。

比如,禁止发广告,如果没有这个规定,今天你打,明天我打,人数一多公共空间就没有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被淹没了,最终破坏了社群环境。

因为有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些基本规定,一旦有人做了违反公约的行为,其他人会指出,有鉴别判断,而不会跟进模仿,这也是保证社群环境。

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社群也是一样。

第三、明确在社群的身份

一个社群要有机运作,必定每个人清楚自己的定位。

就像公司里面,由普通员工,有主管,有经理,技术部,营销部等组成,谁应该做什么承担什么,出问题找谁都很清楚。

同样社群里的人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这样你才会产生正确行动。

比如论坛里面,刚注册,你就是新手,新手有新手要做的事,你不会去比较初级用户能做那个,我不能做,等你升级了你也会做。然后初级,中级往上走。不过即便你到了最高级还只是用户,不会是社群管理者。而社群管理者可以决定社群的制度,规则,而用户就不行。

这就是身份差异,造成职责差异。

所以社群不能由单一角色存在,而是多重角色分工协作,才能保持社群稳定发展。

同时社群运营的更多细节也都会围绕身份展开。

所以社群的身份,是设计社群机制时的共性出发点。

不管你运营什么样的社群,这三点都是首要考虑的,而且整个运营体系都会围绕目的,规则和身份这三点展开。

二、5个特点

失败的社群各有各的不幸,而成功的社群肯定有它既定的特点。不论是微信群,BBS还是APP形式存在。我认为一个成功的社群肯定是能够可持续的实现商业目的,而要做到这样,它自身在运营中就会具备一些共性特点。我总结了5条供大家参考。

1. 社群承载于高效的沟通互动工具上

可以是微信群,微信,APP等,关键是用户使用频率高,最愿意使用的,同时可自由交流。

2. 社群成员拥有共同需求

目标,兴趣,爱好或属性(地域文化等),而不是单纯依赖关系,因为有关系并不一定有话题。

比如同样是三寿的朋友,做营销的和做土建的放在一块,也许就没话题了,这样就比较难。

3. 社群内一定会存在有强关系的若干的小群体

比如一个1000人社群,里面肯定有3、5人形成的小群体,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定比另外995人要强。

4. 组织分工、规章制度

社群内一定有组织分工,规章制度(加入/退出/处罚等),包括官方运营人员和积极会员;但不能有阶层,谁比谁高贵,否则会破坏社群的公平性。

5. 情感连接

成功的社群最开始建立的是群员的物理连接,未来一定是情感连接。

这5点可以作为运营社群时不断调整的方向,一点点的去打造完善。


关注“三寿频道”回复“目录”二字,更多营销思维学习音频~


晏涛


以我本人的社群举例。

1、核心群

社群刚出来的时候,一直有人说社群是去中心化的,其实这纯粹扯淡呐,一开始我也很傻很天真的认为是这样,我就发动所有的粉丝参与,但是很快就发现打酱油的很多,有人就会觉得我在里面付出,我又没钱赚的,还有人觉得这个社群是你的,为什么我要付出,之前也找了一些老师合作,但是很多人没把社群当作自己的事情。

所以,谈到社群,还是要有一点情怀的,社群经济绝对潜力很大,但是一开始没那么容易看到结果,需要有一点公益的心态,需要一点点的情怀,我本人创立梦享学院的初衷就是,帮助999999人实现梦想,听起来好像很虚,但是为了这件事情,我已经做了三年了,而且会当作毕生的梦想去做。

谈到核心,就是你要在情怀的基础上,找到核心的匹配的人,记住,一定是找到对路合适的人。

我也是混沌大学的会员,最近他们在杭州找班委会,发现我们的观点比较一致,我们都是在找合适的人。

首先是信念层面,价值观匹配。

其次是意愿层面,时间上允许,能够一直参与。

再次是能力层面,可以担当社群的一些重要工作,而且还能在参与过程中,可以实现变现和赚钱,这样就能长久下去。

最终我们形成了核心群,有12位副院长,副院长招募会员的利益,百分百分配出去。

2、讲师群

社群的内容,决定了社群能够走多远。

所以,我一直在梦享学院社群,打造21天讲师训,这个21天堪称魔鬼式训练,现在我们培养了150多位讲师,内部很多课程的分享,都是由这些金牌讲师担任。

3、细分群

为了确保社群的深度互动,我们把社群的会员做了很多细分。

我们有50多个分院。

分院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分类,有专门的副院长负责运营。

同时我们的股东会员群,属于微商的高端圈,里面全是品牌创始人,团队领导人,传统企业家,实力老微商。

4、活动群

根据不同的活动,专门建群。

比如,我们最近在开展的社群变现财富营,为其7天时间,就是专门教你怎么打造自己的内容,玩转自媒体,通过社群来变现。

比如,我们的百万大咖财富营,就是教你怎么迅速屌丝逆袭,打造个人品牌和人格化IP。

比如疯卖会,讲师训等。

你会发现一群同频共振的人在一起,可以碰撞很多有意思的项目。


用户63140342522


1、将你的用户进行分类,核心的群友、种子用户、意见领袖、大咖、热情人士(积极分子)

2、从新赋予你社群新的职能,将你的用户按男女、种子用户、意见领袖、大咖、热情人士进行调配,均衡化。这样保障你的社群用户活跃度。

3、制度化、有序化管理,制定社群喜好推送计划,不允许群友发不相关的东西,如果发广告要发给群主统一发送,定期每天发送有用信息。周五下午晚上线下聚会,周一周二业务合作,等等

4、社群运营的核心就是满足社友的需求目的,建立规范的制度,认可你的方式方法,取得社友的信任。

5、社群邀请上网上有很多裂变的方法都可以用用,一定要目的明确,群垂直专业。


装饰建材家居研究


现在很多的创业公司都有自己的产品或是品牌的社群,一个社群的生命周期大概有两年,因为在两年得时间内我们足以完成商业价值的转换。而影响社群生命周期的无非就两个角色:社群的管理者、社群成员。

社群的目的要专一,不然想法多了,群员的收获褒贬不一,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比如一个学习型的社群里面掺杂了旅游、闲聊、产品推广,那么这个学习社群的初衷“学习”就会受到影响,那么这个社群的影响力也就会受到影响,这也就意味着这个社群离消亡不远了。

今天我们主要讲的就是到底是什么扼杀了社群的发展,从侧面来思考。

第一,不够专一:换句话说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位,社群什么人都可以加入,结果社群里各式各样的人都有,鱼龙混杂,会造成有闲聊的、学习的、工作的等各类,社群里的人有大牛有菜鸟,不同层次的人混在一起,恰恰有可能会对那些牛人造成骚扰,这样就会导致他们的离开,这样社群渐渐的也就消亡了。所以呢定位是一个需要我们去关注的非常重要的点。

导致群消亡的第二个原因,无首。也就是缺乏有影响力或者热心的社群负责人以及管理员。群龙无首是是管理中最忌讳的状态,社群没有一个有能力的让大家信服的决策者、管理者这是万万不可的。拥有一个值得大家学习,敬佩的领导者,才能吸引更多的成员,将社群不断壮大。

第三个原因,社群专制化管理,有的社群为了管理,往往制定了严格的群规,但是越是严格的群规就越容易带来争议。因为有很多人不喜欢有太多的约束,所以强调名义的组织纪律比强调个人权利的社群寿命更长。社群本来就是一个大家交流的平台,相互促进合作才会让社群更和谐发展。

第四个原因就是信息骚扰,信息骚扰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垃圾广告,第二种就是过度的闲谈,因为这个群的用途是分享学习的,一但闲聊的人多了,就会导致很多人会屏蔽这个群或者说直接退出这个群,所以一定程度上这也会导致这个群的消亡。

那么第五个原因呢,就是缺乏固定的活动形式,一个群想要做得有声有色必须要有定期的活动,这才会不让成员感到无聊和乏味。社群要勇于创新,多组织一些线上线下的活动,拉近社群员和管理者之间的距离,这样彼此才会更熟悉,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第六个原因是价值蒸发,当新的社群成员不断地涌入,群中有价值的成员会发现群成员平均的价值水平的降低,觉得自己待在这已经没有意义了,所以他们就会选择离开。这批成员的离开进一步的就降低了群的价值,于是恶性的循环就开始了越来越多的高价值的成员选择离开,真的有一天会沦陷成为一个平庸的社群。

第七个原因是成就,成员总是那么几个人也就失去了新鲜感没有新的活力。所以在这个时候需要有吸引力的东西给群员一些新鲜感,可以是设置群等衔,在设计一些活动、话题讨论、活动,让群员去挑战去参与,对群贡献越多等衔级别越高,会使群员有一种成就感。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建社群的时候,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设计一个在社群生命周期结束之前就能完成营销的产品。

我们普通人加入群的动机有很多,卖货、为了扩展人脉,在达到这些目的之后,这个群的存在对于它们已经没有意义可言。

第二,想一起成长,打造品牌社群

社群是新世纪能够满足人成员的某种价值需求,并在满足需求的过程,当中又能够给运营人带来一定的回报,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甚至可以形成一个自运营的,自运行的生态

如果你建立社群的目的是要想得到长期的回报,那么就要设置很长期的需求,因为短暂需求必然造成社群的短暂性。


本才同学


v怎样让社群长寿\n在中国网络上长期泡着的人,恐怕都有过加入某些群的经历。一开始是激动和兴奋的心情,但当怀着良好愿望加入一段时间后,却发现群里充满灌水、刷屏、广告,甚至两个群友一言不合,变成争执,愤而退群。而群主也会因各种琐事纠结,人数还不能太少,少于30人不成群,超过80人就开始热闹,超过500人又乱糟糟的不好管,不出半年,大家慢慢不再发言,最终成了一个死群。

一个群走完整个生命周期模型长则6个月,短的甚至只需要1周。

即便是出于商业目的而去主动管理一个社群,在运营非常好的情况下,群也是有生命周期的。

导致社群走向沉寂的,只有两个原因:

要么是群主的目的未达成而不再维护,要么是群员的需求未满足而不再活跃。

群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求而建立的,调查发现,所有的群无非是基于这六种理由建立的。

加群的动机\n生活的需要\t吃饭、聚会、旅游需要临时一个圈子

联络的需要\t同事、老乡、同学、家长保持互相联系

工作的需要\t对内信息通报,对外客户服务\n交友的需要\t同行、同好、同城等

学习的需要\t寻求比自己更专业的人的帮助

宣传的需要\t加入是为了宣传自己公司的产品或服务

在这六种群中,基于组织关系或同学、老乡关系的群也许是维系时间最长的,但这种群未必能保持活跃度。能够长期保持活跃度的群要么是有共同兴趣的交友群,要么是有共同成长的学习群。

案例:比如华科的点团队,每一个曾经加入团队的正式队员,包括团队的顾问都会加入一个QQ群,继续保留自己在团队的编号,老队员可以通过群寻找合适的新队员一起创业,新队员也可以继续向老队员和顾问请教各种问题。由于团队有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QQ群内部一直充满了积极的沟通能量。\n假如我们做商业化运营,就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能为别人提供的价值是什么?\n比方说微信群,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坚持发红包,就有人打死也不走。但是只出不进讨好用户的做法未必合适。

那么建立一个群,你的定位到底是学习群还是交友群?为什么你的定位能吸引目标人群加入?

这其实是个大问题。\n很多人建立一个群,开始想法很多,比如交友交换资源,一起共同成长进步等。但是如果一个群想法太多,其实运营就会变味。

所以,在建群初期,就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对于群员而言,加入一个群会得到怎样的回报?因为人类是趋利的,他要计算自己的付出(比如时间成本)与回报是否平衡。 \n

有的群大家会觉得收获很少,既不能收获人脉,也不能学到干货,干脆退出。有的群大家会觉得收获一半一半,能学到一些东西,但是也要忍受很多刷屏骚扰,分散工作注意力。

有的群大家会觉得收获很大,这种收获有的是一次性点破思维的局限,有的是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有的是通过持续分享获得了成长,特别是收获成长的人会觉得自己找到了归属感。

显然能够长期做到让大家感到收获很大并不容易,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脑力,所以才有了社群大多短命的结果。

这也给了我们两个启发:

1.不要过度投入,群走到生命周期尾声了,不骚扰别人就是美德。

2.要设计一个在群生命周期结束前就能完成营销的产品。

如果一个社群的存在,既能够满足成员的某种价值需求,并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又能够给运营人带来一定的回报,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甚至可以形成自运行的生态。

从以上的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想要得到长期的回报,那么就得设置长期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大多高频重复使用类产品的社群存活时间要比兴趣社群的长,米粉群比罗辑思维的得分要高。

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乔布简历。\n\n这是一款专业的简历制作工具,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制作出一份专业简历,另外提供优质模板和百余个工作岗位,帮助求职者做好入职准备。

自我总结如下:\n\n1、群对象定位

2、会引导新成员修改群名片

3、活跃用户单独拉群,沟通看法,有效反馈

4、1周1次分享,每日干货链接刷存在感\n5、职场分享:

(1)每周邀请一位嘉宾,给群内的小伙伴带来一场关于职场的分享。

(2)分享时间:每周日晚上8:30~10:00。

(3)分享方式:群内文字分享,分为嘉宾分享和群内答疑两个环节。

(4)嘉宾邀请策略:首先邀请公司内部相关人士,如我们的CEO、CFO等;其次,邀请我们一直以来都有相关合作或比较熟悉的嘉宾,如@秋叶大叔、美团的某产品经理;接下来,我们还会邀请跟我们用户群体重合的相关企业或个人嘉宾。同时,我们也注重群内的资源挖掘,引导一些群内的优秀小伙伴来做分享,如阿里的某产品经理。

(5)分享预告:先在职场分享交流群提前两天发布群公告,我们在公告中也引导群内用户把相关通知分享给他们身边的人;同时,我们也通过其他QQ群、微博、微信等多渠道发出分享预告,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QQ群。

(6)分享总结。分享结束以后,我们会把分享的内容总结上传群文件,同步发到微博、微信以及官方小组。\n从以上表述来看,运营人做得非常认真,维护得也非常用心,但是这样的社群却存在一个重大的风险,是什么呢?

当下找工作的我觉得这个社群真好,可以帮我做简历,更能顺利地求职,关于简历与求职是当下我最大的需求,我可以每天泡在里面收获价值。但是请问,找到工作之后呢?

社群的第一要素是“同好”。请问谁有常年做简历的爱好?\n一旦顺利入职,工作稳定下来,你还愿意每天在群里聊简历的话题吗?还会每周期待分享吗?结果势必是先沉默,后屏蔽,甚至退群。

所以需求的短暂性势必造成社群的短暂性。\n再以秋叶的职场技能课程为例,这个课程包括OFFICE办公三件套、职场技能,涵盖求职→面试→职场工具技能→理财→移动办公,是3~5年的职场技能培养,围绕一个人3~5年的职场成长技能,那么这个社群的存在就是有长期意义的。

可以看出,对于社群的成败来说,方法、模式固然重要,但前提是你得有一个基于长期需求的社群定位。

v社群短命的七宗罪

l失焦是导致群消亡的第一个原因,也就是缺乏一个明确而长久的定位。

很多群成立后往往快速拉入很多人,结果偏离了群主最初建群的目的,整个群因为缺乏共同的话题和活动连接,就变成了一个灌水群。没有人经常分享有价值的话题,时间长了群员就失望了,既然成为了工作的骚扰,不如退群,等待下一次冲动再入新群,如是循环。

如果在入群前群员能够告诉别人加入这个群的价值和交流机制,对群的生命力反而更好,但是现状是大量的人花费大量的时间把自己认识的人纳入一个群,但对于群的主题、定位、分享机制都没有通盘考虑,还真的以为有去中心化自组织奇迹呢?

没有定位的一个表现就是什么人都可以入群,结果一个群里既有大牛又有新手,把不同层次的人混在一起,认为这是所谓去中心化自组织,殊不知这恰恰是把牛人给骚扰走的最佳方法。\n事先通盘考虑过群的主题、定位、分享机制的群寿命更长,灌水群必死。 \n

l无首是导致群消亡的第二个原因,也就是缺乏有影响力或热心的群主或群管。\n在这里要特别区分一下“去中心化”的概念,很多人觉得一个社群有领袖、有管理、有规矩就是违背“去中心化”的宗旨,这是一个误解。

所谓去中心化,更重要的理解是指内容、信息不再是由专人或特定人群所产生,而是由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结果,与为了让参与更积极、沟通更畅通、结果更多元进行的管理和有人维护并不冲突。\n定位再准的群,没有人主动管理和维护,也是无法持续运营的,不可能完全自组织,只能解释为中心碎片化,组织网络化。为了便于管理,群主或群管理员都是最佳的选择。

l第三个原因是群主个性过于强势。\n一个群的群规形成,最好是经过群员的讨论,并达成一致后,才容易得到遵守,如果群主要推出强势群规,那么群主就必须比群员影响力等级高一个数量级,这样才能获得遵守群规的心理优势。 \n

l第四个原因是骚扰。骚扰有两种。\n一种是垃圾广告。另一种是过多的闲扯灌水。一个超过200人的群,一人说一句你也得看半天,如果正在工作或是学习,群消息在不断闪烁,经常打断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节奏,时间久了也会让很多人选择屏蔽。所以如果一个群的人数过多,要选择一定的禁言措施,比如工作时间群内不聊天,晚上和节假日随意,这样就会改善很多。

l第五个原因是群缺乏固定的活动形式。\n最受群欢迎的活动形式应该是定期分享模式。一种常见的组织方式就是由群主提前协调群员,规划每周1~2个主题,邀请不同群员或者外来顾问分享,每次用1~2个小时,在约定的时间邀请群员一起交流讨论,聚焦特定主题,这样就有了“集体创作”的感觉。

l第六个原因是“蒸发”。\n当新成员不断涌入一个开放聊天群时,群中最有价值的成员会发现,群成员平均价值水平的降低让自己继续待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他们就会选择离开。这批成员的离开进一步降低了群的价值,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越来越多高价值的成员选择离开,直到有一天这个群彻底沦陷成了一个平庸的聊天群。\n而那些相对封闭的群能更好地应对这种问题。这种封闭群对成员的加入有着极高的要求,一般都是采用邀请制。由于小众而又封闭,大部分此类群都只是低调地活在大众的视野之外。

l第七个原因是陈旧,也就是成员总是那么几个人,失去了新鲜感。\n上一个“蒸发”让我们知道了新成员带来的副作用,但是如果一个群的成员长期没有更新,那么这也可能是群走向死亡的开始,任何组织都需要经常换血,没有新血注入,群往往会沉寂。\n因为新人的进入会给群带来新的冲击力,也会带来新的活力。那怎么兼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呢?根据我们的经验,一个群在入群阶段设置的筛选和挑战门槛越高,这个群加入后流失率反而越低。比如,有的群要求必须付费才能进入学习,反而群员更愿意遵守规则,维护学习秩序。\n另外,还有一个秘密就是,经常加入一些美女和萌妹子的群,一般活跃度都低不了,而且会吸引很多人慕名而来。如果你有美女资源,可以让她们帮你把社群更好地带动起来。

v社群活跃的两种管理模式\n围绕这些群角色,基本上只有两种群管理模式:

一种是基于社交群的环形结构,一种是基于学习群的金字塔结构。\n在环形结构中,每一次群交流,每个人的身份可以互相变化和影响,但是一个群里面必须至少存在一个活跃的灵魂人物,他可能身兼思考者、组织者等多个身份,如果一个群拥有2~3个活跃的思考者,那么这个群不但生命力很强,而且会碰撞出很多火花。

社交群环形结构靠活跃分子激活!

而与之相反的是,在金字塔结构中,一定有一个高影响力人物,然后发展一些组织者帮助管理群,群员基本上都是追随影响力人物进来学习的,所以在群里必须制定严格的群规,否则如果每个学员都直接和影响力人物沟通的话,影响力人物就无法进行任何有效的通讯。

所以在这种学习群里,最可能的模式是影响力人物进行定期分享模式,由组织者进行日常的群管理。\n两种类型都少不了群规,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比如一些围观者有时候因为种种动机想在群里发各种软性广告,也会因为触犯群规变成挑战者,如果群组织者缺乏疏导技巧,一些同情围观者的群员会以退群的方式表示用脚投票,这会给群的生命力带来损害。

v群越大越好吗?

如果定位是学习分享群,在有能力管理的情况下,群的规模越大越好。这样高影响力的人一次分享可以辐射更多的人,但是这种群在线分享如何解决学员参与就会变成一个大挑战。\n金字塔群还有一个变形,就是成立一个核心管理群,规模不大,但是这个管理群每个人都去维护一个小群,形成一个群的递归金字塔管理模式。

但是环形结构的社交群不可能具有太大的规模。

以微信为例,现在有500人群、200人群和40人群。

第一,微信群的产品逻辑就决定了群员进入关系是相对平等的,在一个平等的社区里面,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如果群主时刻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存在感,群员会选择变成挑战者或者直接退出。

第二,管理学也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松散型组织,26~36是一个小型自组织形态最佳的规模。传统管理理论上建议一个人可以直接管理人数最好是7个,不要超过9个,作为一个小团队也不要超过36人。\n所以为了将群规模在扩大的过程中,将损失降到最低,有这样几个建议:第一,加人要有节奏,不要一股脑引入太多。第二,加人要有门槛,得来不易才懂得珍惜。第三,加入要守群规,正是无规矩不成社群。第四,老人要带新人,将社群文化进行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