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的冷与热

印尼雅加达亚运会的圣火就要熄灭了,中国体育是在这个舞台上得到正名之后走向世界的,而走向世界的中国体育再回望亚运会时已将其定位为“中考”。 中国人对于体育最初的情感源于亚运会。它是中国体育从亚洲走向世界的窗口和舞台,“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国人对亚运会一直有着深厚复杂感情,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亚洲雄风》的歌声曾响彻世界。28年过去了,尤其是1990年的北京,中国在此举办了第一个国际性综合体育赛事,吉祥物熊猫盼盼等更是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举办亚运会,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期盼和荣耀。然而,从最近几届亚运会的申办情况看,情况变得有些复杂。本届亚运会的比赛地原本定在越南首都河内,但越南政府以“差钱”为由弃办,雅加达成了“接盘侠”。中国体育在亚运会上为争夺奖牌榜第一而全力出战时,自然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更何况那时可供观赏的体育赛事远没有当今这样令人眼花缭乱;至于1990年亚运会在北京举办,则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做一次亚运会东道主的辛劳与自豪,也正是在这个起点上我们此后又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从第九届到第十八届亚运会上连续称雄,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事。竞技场上的强弱对比,有时不经意间就可以完成逆转。只是以中国体育当今的庞大体量与强劲势头,别的国家或地区想要完成超越,可能已不是不知不觉间就可以完成的工程。即便在这种背景下考量中国体育在亚运会上的表现,其实也不无看点:比如亚运会上一些项目的比拼完全是世界级的比拼,这样的比赛放到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值得期待与关注;比如中、日、韩选手在一些项目上的此消彼长,在东京奥运会日渐临近的情况下也变得意味深长。

亚运会依然是中国体育展示风采、砥砺前行的舞台,四年后,2022年亚运会将第三次来到中国,主办城市为杭州。在这个舞台上以“中考”使命备战“大考”依然有其特定价值,而亚运会作为亚洲人民友谊与团结的盛会,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使命。有关亚运会在人们观感中的冷热变化,既与中国体育在亚运舞台上的实力地位发生变化相关,也与人们享有优质体育赛事观赏资源的多寡变化相关。读懂这份变化,便可更深刻地感悟中国体育的沧桑巨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