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汪海林:有人把軍旅歌手劃為娘炮 我特別驚奇

今天的“娘炮”之爭,已經演變成摻雜著審美、兩性、教育等諸多話題的終極大論戰。從最初對娛樂圈某些男藝人的精準打擊,到如今逢“娘”必噴的漫天開炮,大家批評“娘炮”到底是在批評什麼呢?也許當你覺得自己在據理力爭的時候,已經不自覺地充當了別人混淆是非的煙霧彈,這場論戰背後真正的指向反而被模糊掉了,對此你有認真思考過嗎?下面為大家奉上編劇汪海林的精彩點評,希望能為大家理清思路,也希望討論能夠重回正軌。

汪海林 著名編劇 代表作《銅雀臺》《楚漢傳奇》

採訪整理 觀察者網 馬密坤

觀察者網:目前對“娘炮”的喊打喊殺之勢已經從娛樂圈蔓延開來,大家在男性應有的氣質、穿衣、裝扮等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分歧,您怎麼看待這種反“娘炮”擴大化的現象?

汪海林:反“娘炮”擴大化?我覺得反倒是支持“娘炮”的人擴大化了。他們牽強附會地把人權領域的一些正常的多元化的元素也摻雜進來了,把社會上看不慣的所謂的“異類”現象全都囊括進來,把外延擴大化了,把戰線搞亂了。

批評“娘炮”的聲音剛出來的時候,就有人從同性戀的角度寫文章進行反駁,但“娘炮”問題跟同性戀是劃等號的嗎?它不是一個事兒,也沒有人在批評同性戀吧?還有就是把校園暴力歸結為男生因為“娘炮”而被霸凌,校園暴力是一個單獨的領域,它裡面包括各種歧視,外形的歧視只是其中之一。

編劇汪海林:有人把軍旅歌手劃為娘炮 我特別驚奇

臺灣男孩葉永志遭受校園暴力致死一事 最近被頻繁引用

觀察者網:反“娘炮”到底是在反對什麼?

汪海林:這個本來是很清楚的,也很簡單。就是娛樂圈的選秀節目、娛樂節目舞臺上的中心人物或者前幾名的人物,以及某些網劇和電視劇的一些主演,這些男藝人都有女性化的傾向,這個是令人擔憂的。

第一,指向性很清楚,說的是娛樂圈;

第二,是部分節目和劇集,把這些男藝人推到了中心位置。不是說不允許他們出現,而是說他們不該如此霸佔中心位置,第一名是他第二名是他第三名還是他。

編劇汪海林:有人把軍旅歌手劃為娘炮 我特別驚奇

尤其引起整個社會輿論譁然的是《開學第一課》,這是教育部要求所有家長和孩子必須看的一個節目,它是動用了公共資源的,卻植入了這樣一些演員。在這種引導下,家長自然會對孩子的性別認定、自我認同,以及主流社會倡導怎樣一種美學觀、審美觀產生擔憂,而不是說這些人一出現大家就開始擔憂了。

以前,甚至在出現變性人的情況下,比如說金星,大家也沒有誰這麼擔心過。金星是一個個體,大家也都很尊重她。儘管圍繞她也有過一些爭論,但總體上沒有人去刻意地貶低她,也沒有人擔心這個事。哪怕她是作為電視臺重要的主持人以及一些重要節目的核心人物,但大家也依然不認為她會成為主流。

現在的問題是主流在提倡什麼呢?比如說電影《建軍大業》可以說是國家工程了,為什麼一定要把一些戲不好的流量明星加進來?這些戲不好的人適合演軍人嗎?不適合。

現在他們在一些不應該出現的位置出現,這個不可以批評嗎?對比相近檔期的《敦刻爾克》,人家挑選的也是新人,也是年輕演員。被選中的演員必須按照軍人的氣質,軍人的要求去訓練,去接近那個角色,成為那個角色。而我們是什麼情況呢?我們是角色往演員的條件上靠攏,這是本末倒置,現在批評的就是這個現象。

觀察者網:最近有篇傳播很廣的網文,文章把很多軍旅男歌手、三軍儀仗隊士兵也列入了“娘炮”陣營,對此您怎麼看?

汪海林:這是在混淆視聽,他們難道不知道大家原本批評的是什麼嗎?當新華社發出“‘娘炮’之風當休矣”的批判之聲時,他們就將此認定為官方的態度,於是別有用心地反其道而行,羅列出一些軍旅歌手形象加以反駁,他們想表達的就是這些人在你官方原來的美學裡面又何嘗不是一種“娘炮”呢?

編劇汪海林:有人把軍旅歌手劃為娘炮 我特別驚奇

其實,他找出的這些東西都是不準確的,他拿五六十年代的一種颱風跟現在比,現在的颱風和舞臺裝扮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把以前的東西放在今天這個不恰當的位置做比較,就是故意混淆視聽,是敵意很明顯的抹黑。

現在還出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言論。一方面,有些人批評“娘炮”文化,但他們說“娘炮”文化就是政府提倡的,政府就是希望男人不像男人,這樣男人就沒有反抗力了,這完全是一個陰謀論。

另一方面,當央媒發聲提出反對“娘炮”文化時,他們又反對了,覺得政府不應該干預審美多樣化。其實,這兩個角度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都是將矛頭對準了他們自己認定的那個官方的主流價值。本來是一個審美問題,現在他們硬是把它意識形態化了,我沒想到這個最後會變成路線鬥爭。

這個意識形態化包含了很多東西,有LGBT同權運動、反校園暴力,以及各種意識形態綜合在一起,這樣就把一種娛樂現象討論轉換成了政治討論。

這些年,輿論場的很多事件都出現了這樣一種走向。比如說疫苗的問題、幼兒園的問題,最後都會轉向成一個意識形態討論。其實,這些年政府主導的所有討論都是在去意識形態化,反倒是民間所謂的知識精英拼命地意識形態化,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換位。

以前在高度意識形態化的情況下,無論是文藝創作,還是思想界都在形成一種去意識形態化的思潮,大家都很反感意識形態化。現在政府已經有意識地在淡化或者去意識形態化了,包括“一帶一路”在內的對外政策和一些對內的政策也都很清楚,強調的還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反倒是反對方事事都往意識形態上扯,把任何問題都歸結到一個終極問題上,即政權合法性的問題。這樣一來,我們任何的社會討論都會落到他們操控的這個主題上來。我個人認為這個事情不宜意識形態化,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的討論,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都應該是在一個審美領域內的正常的討論。

觀察者網:應該說很多明星的影屏形象也只是被包裝出來的面孔和人設,只要能帶來流量和票房,資本才不在乎你是男還是女。

汪海林:是的,我們現在正是在批判這種市場行為。“娘炮”有兩種,一種是他發自內心想要成為這樣,另外一種則是為了迎合,或者更可怕的是因此形成了一種閹割文化。

前兩天我跟一個朋友聊天,他在大學當老師。他說在體育課上,男生都躲在樹蔭底下,不去參加體育活動,扭扭捏捏的都很退縮。放在以前,我們在體育課大家都會去踢足球什麼的。我覺得這些都多少反映了整個社會雄性力量下降的問題。

當然,這個社會性問題也不獨是中國的問題,包括日本韓國,甚至歐美,都普遍出現了這一現象。我另一個朋友從美國一個特種兵教官那裡瞭解到,目前是美國特種兵儲備最少的一代,就是從青少年裡頭挑不出人來了,一個班大多數的男生都偏胖,或者運動少。

這是進入後工業時代,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都市病。因為有大量機器替代人工勞動,交通運輸等各方面也得到極大的改善,社會對男性體能的要求已經大大降低,不過我覺得這個時候我們反而需要有更強的危機意識。

我看到有醫學報告稱男性的睪丸素,就是雄性激素在逐年下降,各個國家都多多少少遇到雄性力量退化這個問題,可以說這是人類共同面臨的一個危機,或者說挑戰。

編劇汪海林:有人把軍旅歌手劃為娘炮 我特別驚奇

韓國某彩妝博主

我們覺得理想的狀態應該是一個雄性意識更強的男性角色為主的一種文化形態。如果沒有就說明正面的男性形象不夠,需要更好的正面的形象去打敗“娘炮”形象。現在的問題是你就是打不敗他,為什麼?這裡面涉及到一個資本的選擇,這種選擇把近於變態的,基於畸形的審美推到了前臺,他們還想告訴年輕人這就是時尚,這就是先進的。

現在對“娘炮”有兩種評判。一種是“娘炮”本身好不好,從審美上來講,像我以及很多女性朋友都會覺得它是一種挺low的審美,根本就談不上時尚,那我們不可以批評嗎?當然可以。

另一種則是“娘炮”現象應不應該霸屏,對此,我覺得應該更多地從創作以及節目本身的價值導向調整來改變,而不是說僅僅靠行政手段不允許它出現,這是不行的。再者還要從選秀標準、演員篩選標準進行干預。

演員和明星長得漂亮不是罪,越漂亮越好,但你不能除了漂亮,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們反對的是這種現象。如果只靠顏值,我們戲劇學院就變成選美學校了,戲劇學院是用來培養演員的,而演員首要的是表演,其次才是形象。

觀察者網:有網友說古代衛玠、潘安這樣的美男子放到現在也都是“娘炮”,由此得出結論我們傳統審美的偏向歷來如此,您怎麼看?

汪海林:這個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古代審美里好多男性主角都是白面書生,這是一個正面的詞,就是說長得白。當然能做白面書生的大多都是地主階級,他不勞動,階層比較高的人他才可能有這樣的面貌,外在形象只是階級身份的一種象徵。

但是古代恰恰是一個多元的社會,關雲長是英雄,張飛是英雄,像呂布這種很帥很美的也是英雄,它並沒有變成一種單一的審美。韓國前總統朴槿惠最喜愛的是趙子龍,他長得英俊漂亮又文武全才,而且忠義勇集於一身,是一個很完美的形象。

反觀現在的選秀節目,全部是清一色的顏值小生,如果你有蘭陵王,那你能不能有一個關雲長?能不能有一個趙子龍呢?我們反對“娘炮”文化就是在反對這樣一種單一的、壟斷的、強勢的、不由分說的一種美學傾向。

編劇汪海林:有人把軍旅歌手劃為娘炮 我特別驚奇

聶遠版趙子龍

觀察者網:由“娘炮”爭議引發的“一旦戰爭爆發沒人上戰場”的言論是否過於上綱上線?您之前將“娘炮”歸結為“國家審美安全”問題,但這跟國家安全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吧。

汪海林:雖然“國家審美安全”這個詞是我一時興起臨時取的,但實際上在某種情況下它也有一定的意義。就是說一個國家以什麼為美,這一點從藝術家的角度來講,它涉及到一個國家的文化走向問題,涉及到一個國家的安全問題,我覺得還是蠻重要的。如果一個國家推崇陰柔為美這樣一種文化傾向,對於整個國家來講,確實會營造一種不安全感。

我注意到明代的一個資料,說明代後來為什麼會滅亡呢?一方面是整個國家禮崩樂壞,還有就是雄性意識下降,男性喜歡穿女裝,這是國家審美導致國家安全受到影響的一個很明顯的例子。西羅馬帝國也是如此,男性沒有進取心,不去練兵、健身,天天泡澡堂子,玩吃喝玩樂,最後導致國家毀滅。

觀察者網:有人提出“娘炮”一詞以及“少年娘則國家娘”的說法暗含歧視女性的立場,難道女人就不愛國,就不能上戰場嗎?

汪海林:所謂批評“娘炮”就是歧視女性,這屬於胡攪蠻纏,一開始就不打算講道理。抹殺性別差異,如果個別男的喜歡女性留護心毛,導致選秀前十名都留護心毛,強行推行這個為時尚,其他的女性朋友會答應嗎?

因為貶低“娘炮”就等於貶低女性,所以娘炮等於女性,是這個邏輯嗎?我是從來沒有歧視過女性,但從某報“尊重多元審美”的表態和一些人的表態看,她們真的認為娘炮就是女性的一部分,那麼,我不得不承認我歧視這部分“女性”了。就是說,我的認知可能有誤差,我之前始終把他們當做男性來批評,最近才驚訝地發現,很多婦女把她們當做自己的姐妹,我錯了。

編劇汪海林:有人把軍旅歌手劃為娘炮 我特別驚奇

觀察者網:人們對新事物免不了持批判態度,像以前人們會認為玩搖滾的都是沒文化的流氓,現在搖滾也成為人們喜愛的一種流行文化,那麼未來“娘炮”文化有沒有可能也出現這種反轉?

汪海林:我覺得不會吧。只能說它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階段,或者某一個地區會出現這種情況,就算有這種傾向,最後它也不會成為主流。“娘炮”也不是今天才在中國出現的,在歷史上也出現過,但持續時間不會太長,或者持續長的話這個國家就滅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