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修的是大乘止观?

上净下界法师 净土教观学苑

【学员问题】

第一个,请法师慈悲开示,小乘止观跟大乘止观的不同点。

【师父答疑】

这个我们刚刚讲过了,小乘的空观是一味地出离,所以我们认为小乘的空观是偏一边的。大乘的空观,它观遍计本空,但是它又强调依他如幻,它空掉的是心中的不平等,但是它保留了心中的愿力跟希望,所以这一点是不同。

【学员提问】

《金刚经》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大乘止观?

【师父答疑】

《金刚经》当然是大乘止观,所以它那个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调伏自己的。诸位要知道:止观,如果是在调伏你心中的有所得心,那就是大乘止观;如果这个止观是对一切因缘法全盘否定,那这个是小乘止观。

比如说,我这一念心中对于常见特别厉害,我总是觉得这个世间上是固定的,人也是固定的、事情也固定的,那你也可以修无常观。但是你的无常观必须是在调伏心中的有所得、不平等的心,这种常见的心,那这也是大乘止观,因为没有伤害到依他如幻。总之,小乘的空观叫偏空,它是毫无保留地全盘否定。只要这个空观是在对治你心中的有所得,即使是无分别智也好,无常观也好,都可以当作大乘空观的方便。

大乘的空观,一言以蔽之,它的判定标准就是“遍计本空,依他如幻”,达到这两个效果。这两个缺一不可,就是大乘止观。它能够调伏你的执取,但是它不会伤害你的愿力、你对生命的希望、你对希望的承当,这个就是大乘止观。

所以,“遍计本空,依他如幻”是大乘止观的非常重要的两条纲目:第一个,遍计本空,空正见;第二个,依他如幻,菩提心,不能忘掉你的责任。所以《金刚经》它也是一个内观,往内对治心中的不平等。所以它对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不平等的执取,把这个四相都抹平,当然它是大乘止观。

《金刚经》是没有讲到依他如幻。但是,它没有讲不表示它否定依他如幻。《金刚经》偏重在遍计本空。它认为说,你要修依他如幻,你找其他的经典,但是它绝对不会忽略你的菩提心。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说明。当然本论讲得很详细,它前面讲到无分别智以后,再用三种法来磨练其心,加强菩提心,断除四种的过失。它遍计本空、依他如幻两个都讲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