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

去餐厅吃饭,上菜之后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开吃?还是拍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于一些事情的专注力似乎越来越差。外出吃饭,想得第一件事不是吃,而是拍照。去图书馆,拿到书不是先看书,而是先拍个照,发个圈。

“专注”这个词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很多时候,我们明明想要静下心来做某件事,但不断地有其他事情插进来,等我们想起来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

我们就像是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团团转。究竟是时间太少,还是事情太多,才让我们如此奔波焦虑?我们的时间,都去哪里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

关于这一点,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和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所著的《稀缺》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

书中提到,穷人之所以越来越穷与稀缺心态不无关系。一时的稀缺或许可以让我们爆发潜能,但长期形成的稀缺思维必然让我们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当某件事的截止时间就要到了,那么这件事就是我们的稀缺事件。这个时候,我们会将所有的专注力放在这件事情上,完全忽略了其他事情,甚至占用了其他事情的时间,导致后面的事情也变成了稀缺事件。源源不绝的稀缺,最终无法完成的时候,便导致了更深层的缺乏。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

稀缺在短期内似乎是一件好事,但长期下来,会造成视野狭隘,形成管窥之见。也就是说,当我们太过于专注某一方面,就会忽略其他食物,导致视野的浅窄,会忽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

当我们因为事情迫在眉睫而全力专注于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可能正在借用原本属于其他事情的时间。如此循环之下,会发现自己有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做,可是怎么都做不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当时间富余的时候我们认为还有时间慢慢来。一旦发现事情已经不得不做时,只好占用其他时间。

在这个时候,to do list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花点时间,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写下来,分析其中哪些是重要的、紧急的,还有哪些事应该在做完哪件事之后要去做的。将自己要做的事情与自己的时间理顺,根据轻重缓急去处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

留白这件事,其实很重要。简单地说,就是留点余地给自己,太过绷紧的弦,是很容易断的。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必要的管理,在事情变得紧急之前做好,这样我们才能给自己留一丝余地,即便有突发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游刃有余。


​作者简介:沫沫,有点疯、有点宅的吃货一枚。希望像沉香一样,经历磨难之后结出沉沉异香。喜爱文字的暖,亦想要与您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