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蒙古人和快消品B2B的中場戰事

羅馬人、蒙古人和快消品B2B的中場戰事

前不久,《新經銷》在成都舉辦“第四屆快消品+互聯網”大會,品牌商、經銷商、B2B群賢畢至,少長鹹集,頗有盤點當初,以待將來之意。經歷了過去幾年日夜兼程的行軍之後,各家快消品B2B同行在春糖之際圍爐夜飲更兼吹牛打氣,臨近中場,大家也都感到是該盤點一下了。

的確,快消品B2B作為一個行業存在的有效時間已經4年了,在這4年裡,能生存至今的公司都是爬過了無數的坑頭,穿過了不少的風口,也曾經越過山丘,看見太多的片甲不留。

回望過去,坑確實是不少的。大坑之一是“風口”。

幾年來,O2O、“刷門頭”便利店、無人貨架等和快消品B2B似是而非的風口出現了好幾波,每一波都伴著熱錢滾滾而來,嚴重裹挾了那些對於行業本質缺乏堅定認知的投資人和創業者,最後都留下一地雞毛。

其實,哪有那麼多的“風口”,太多的風口是創業者的迷霧,讓人不知所蹤,是投資界的氣象災害,到處亂颳風,飄錢如敗絮,是多麼嚴重的資本浪費。只有看清主線,日復一日的精進自己的業務,才能穿越風口的幻象,到達水草豐美的應許之地。

除了風口,還有一個最大的坑,就是一上來就要幹全國,規模第一。

這主要是4年前本行業肇始之初,以滴滴為代表的網約車大戰正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燒錢-融資-更多燒錢-更多融資”的奇蹟,給了圍觀群眾強烈的衝擊,認為凡是跟互聯網沾邊的項目就是要幹規模,Winner takes all,大者通吃,越大越霸氣。

當時的創投界瀰漫著風火燎原的燥氣,不惜燒錢做大GMV成為了標準打法。但是,這是一個極大的認知偏差。人們看到的現象是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越大就越有統治力,越大就越讓後來者望塵莫及。但“大”只是現象,巨頭的這種“統治力”並不是來自於大,而是來自於“網絡效應”,即用你的人越多,想用你的人就越多,不得不用你的人也越多,如此這般反覆循環,自我加強,馬太效應,一騎絕塵。

網絡效應是一件連巴菲特都夢寐以求的上古神兵,一個投資人一輩子能投到一家有此神兵的公司,大概也就屹立於投資業的紫禁之巔了。這東西比獨角獸還要珍稀幾百倍,獨角獸只是風投業的一種祥瑞,用來祝頌豐年的,網絡效應才是真正的萬獸之王,微軟、亞馬遜、Facebook都是靠網絡效應統治行業的,哪一個市值不是幾百個獨角獸。

但是,在快消品電商領域,2B和2C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大在2C往往意味著網絡效應(但也不盡然,大家看看共享單車就知道了),但在2B卻往往並非如此。

2C有消費者心智佔領、品牌偏好、流量紅利遞減導致的獲客成本遞增、零邊際成本擴充品類等諸多因素,這些構築網絡效應的因素在2B一個也不成立。

2B的供應鏈是本地化為主的,面的規模只是單點規模的無機疊加,倉配都需落地在本地解決;2B的用戶是小店,他們花錢沒有消費者的感性成分,幾乎百分之百理性。

所以,上游和下游的粘性都不是燒錢能夠買來的,在一個上萬億的市場,一家2B公司燒幾十億很有可能只是往一潭深水中扔個硬幣般不見聲響。

其實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也不難理解,徒有其大有時候會反受其累。畢竟如今統治地球的並不是恐龍,而是人類,甚至並不是人類,而是微生物。

恐龍很大,樣子很兇,但是它的神經迴路很慢,知覺麻木,沒有效率,尾巴被咬一口,幾分鐘後才知道痛,註定是很難活好的,它的反應相對於紛繁變化的世界而言太慢了。

試想,假如恐龍反應很快呢?那結局可能又會有所不同,大象會跳舞,就沒其他物種的機會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快消品B2B一定要尋找自己的競爭優勢,但這個競爭優勢不是大,而是快,是效率。

快消品B2B行業的秘密就寫在它的名字裡,就是快,就是效率。

現實印證也的確如此。今年以來,大家在總結快消品B2B行業前面幾年的發展時,有一種結論呼之欲出,就是“區域為王”。也就是說,在過去幾年,相對來說到目前活得比較好,相對有優勢的公司,都是以聚焦特定區域(如長三角、華南)為主的。

這其實是類似於進化選擇的一種結果。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聚焦區域的公司,把同等規模的資源集中於小店覆蓋的密度、供應鏈經營的深度、運營效率的體系化提升上,結果自然毛利更高、履約費用更低,因而財務平衡較好,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更強,在地區中的競爭優勢更明顯,所建立的壁壘也更難以被競爭對手衝擊。

其實,“區域為王”是個過譽之詞,這個行業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沒有人有資格稱王稱霸。但它多少反映了一個意思,那就是,在快消品B2B企業建立競爭優勢的過程中(企業的持續經營本質上就是一個建立和鞏固競爭優勢的過程),規模和效率之間,效率優先,兼顧規模,可能更有機會在下半場活得更好。

“適度的大,極度的快”,這個基因的組合可能是最有生命力的。沒有效率的規模就是恐龍,恐龍是很難撐過下半場的。

那麼,是不是規模永遠都不重要呢?當然不是。馬雲先生喜歡講一句話,“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我們今天站在中場總結,有點類似的感覺,起先大家都去追規模,慢慢覺得效率比規模重要,但從終局的角度,規模又還是最重要的。

在一片廣袤的大地上,沒有一家志向遠大的公司會只想偏安一隅。應該說“區域為王”只是起點,終點還是全國,規模是其中應有之義。但是,只有做好一個區域,打透一片市場,效率足夠高,實現了標準的以效率為核心的運營模式,才有可能具備奔向全國的條件。

返觀歷史,其實羅馬人就是這麼做的,他們還留下了一句名諺“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從公元前8世紀一個發端於臺伯河邊帕拉諾山的小城邦,到公元1世紀前後成為橫跨歐亞非的世界大國,羅馬花了幾百年時間,實現了人類歷史上最為長久的體系化治理。羅馬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熱衷於修路,所到之處先鋪設路網,之後再推行羅馬化,建立羅馬人的行政、司法、稅收、兵防、教育體系,把歸化的地區變為和自己一樣能夠進行高效治理的“有效市場”。

羅馬的擴張是沿著羅馬大道一片一片“羅馬化”,一個又一個“有效市場”鞏固下來的。可以說羅馬把當時的地中海世界全部格式化了一遍,安裝了Rome OS(羅馬操作系統),每一片疆域都能達到羅馬的治理效率和標準,實現了秩序的勝利。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羅馬人的“有效市場”內,競爭者很難進入,即便當時的地中海霸主迦太基出現了漢尼拔這樣的軍事天才,羅馬依然能夠抵禦住三次布匿戰爭的衝擊,最後完勝迦太基,成為一個千年大國。

羅馬人、蒙古人和快消品B2B的中場戰事

與羅馬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蒙古人。蒙古人依靠金戈鐵馬、火石良駑,幾乎席捲了整個歐亞大陸,所到之處劫掠一空,寸草不生。

蒙古人所征服的疆域之大歷史上無出其右,但是卻沒有一片土地實現了有效治理,只在歷史上留下了“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幾十年。這種層次的征服和羅馬是有天壤之別的。

往事越千年,如今邁步又從頭。快消品B2B行業擁有令人激動的無界之疆,用數據、網絡、線上線下一體的高效運營體系去升級傳統的分銷方式,觸達千萬小店,並覆蓋數以億計的C端消費者,這裡面蘊含的能量和可能性還遠遠沒有被充分發掘。

在這裡我們無需糾結誰是羅馬,誰是蒙古,記住歷史留給我們的啟示,一天一天、一片一片地建立自己的有效市場,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