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的黑科技

诸葛亮的诸葛连弩(及马钧改进版),小时看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姜维在铁笼山用诸葛连弩的样子特帅。在《三国志》中连弩的描写:【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先生(马钧)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首先箭矢特别短,【矢长八寸】大概只有20厘米,而且铁制箭矢比较重,不可能像电视剧中一次性射出十支箭,而是一种连发弩。现在很多人对矢长八寸提出质疑,认为箭太短根本射不远,因此诸葛连弩只是一个花瓶。我倒觉得这很可能和“片箭”的原理差不多,全铁制的箭不可能会很长,一个是资源不够,一个是过长会使质量变大使初速变小而再次减弱射程。但是“片箭”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我的猜测正确,将会把“片箭”的历史提前400多年,而且将是中国首次使用,这个意义是很重大的,我认为诸葛亮把铁箭定为八寸一定是有他的道理,而并非只是做一个玩具花瓶,可惜现在并没有实物来佐证我的观点,只是作为一家之言来让孩纸们乐乐。

三国时代的黑科技

曹操的霹雳车(及马钧改进版),《三国志》中的描写:【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马钧)又患发石车,敌人于楼边悬湿牛皮,中之则堕,石不能连属而至。欲作一轮,悬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悬石,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尝试以车轮悬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这里面只提到了曹操,马钧,有没有刘晔的事不知道,霹雳车属于投石机的一种,最早的投石机应该能追溯到春秋时期,只是到霹雳车为止并非作为攻城器具,而是在特殊情况下用来砸人的,因为精度威力及射程不够所以很难和冲车竞争。但是到了三国时期就可怕了,首先说射程,【飞之数百步】是什么概念?这比当时很多弓弩射程要远的多,根据宋朝《武经总要》记载,宋朝投石车最远射程是九十步…不知道马钧改版的霹雳车是否记录真实。这里还首次提及【飞击敌城】,说明精度及威力已经达到攻城标准。再说装填速度,机轮的加入使【首尾电至】,可以说投石车最大的软肋也得到了解决。可惜马钧不得重用,经他改良的连弩及投石车均已失传。

三国时代的黑科技

郝昭的火箭,《魏略》记载陈仓守卫战:【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燃,梯上人皆烧死。】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使用点火的箭的记录,所以经常看到吧里的孩纸问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什么不用火箭,先不说有没有草船借箭这回事,就算真有,可能那时还没火箭这种武器,或者说已经有了但是并不实用。火箭这种东西很理想,影视中感觉效果威力巨大,实际上受各种因素影响,能不能射五十步都是问题,而且难以回收,硫磺燃油等都是稀有资源,因此赤壁之战也只是采用火船冲阵而非火箭射击。郝昭这个黑科技我其实是不大认同的,因为技术含量并不算很高,因为【逆射其云梯】,以居高临下之势才发挥出火箭的优势,看不出来他解决了火箭射程不佳的问题,只是作为第一次记载火箭的记录有价值,才作为一个黑科技发了出来。

三国时代的黑科技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裴注三国志 诸葛亮集》描述:【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颔中,舌著於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当下关于木牛流马的争论主要分为两派,一种多轮板车,一种是单轮板车。我比较倾向于单轮板车,所谓一脚就应该是一个轮子,而且比较适合栈道运粮。【宜可大用,不可小使】这个是最有意思的地方,我看很多资料都没说到这个问题,之前和朋友讨论时,认为不是传统翻译的只能用来国战运粮,不应该平时拿来使用。而是运的越多越好,就和我们小时玩的玩具推车一样,用同样的力推,越重反而走的越远。这就是利用惯性原理,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同理,我们用力推使木牛内部的惯性轮转动。木牛推动后,因为惯性轮还在转动,通过一组齿轮,使小车的轮子还能保持转动,从而使推力减少,达到【载多而行少】的效果。

三国时代的黑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