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深夜暂停服务一周,谁来拯救那些经常使用滴滴的“重度患者”

市场需求一直都是存在的,公共交通一般10点半就没了,再加上现在加班现象平常化,夜间打车的需求很旺盛。

滴滴深夜暂停服务一周,谁来拯救那些经常使用滴滴的“重度患者”

滴滴在网约车行业里虽然是一家独大,但是还没达到100%垄断。比如还有嘀嗒、首汽约车部分地区还有美团出行等,虽然体量不能够跟滴滴相提并论但是总比没有强!滴滴关闭夜间服务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滴滴无疑是损失最大的。好不容易用金钱砸出的中国市场现在要拱手相让,好不容易做成行业老大碾压着其它对手,现在也不得不关闭服务给对手喘息机会!

其它的网约车公司正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重振旗鼓吸纳用户。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互联网用户是没有什么品牌忠实度概念的,谁好用用谁的,谁方便用谁的,谁省钱用谁的!这就是网约车乘客的真实写照。

个人认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尤其是新事物更有一个适应和完善的过程,而在这个适应和完善的过程中,往往又会涉及到很多最敏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出现,那么对新事物的冲击,也就可想而知了。

就象滴滴刚开始的时候为我们所喜,为我们所爱,甚至大加支持,大加赞赏。一时间滴滴的声誉,可以说是相当之高了。

可是到了现在就已经是今非昔比了。接二连三的负面报道,让滴滴陷入了几乎瘫痪的境地之中。

滴滴本身就是为了改变出租车的痛点而发展起来的,如果出租车做得好,哪还有滴滴的存在,但是滴滴毕竟是全国的统一平台,不像出租车是各地垄断下的区域平台,而且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一个小的偶然概率事件被有意识的无线放大。

另外,滴滴也好、Uber也罢,在2018年的台湾,都还没有完全取得合法的营运资格。滴滴与Uber都在被罚以后,重新出发,找了有营业车牌照的业者合作,转为纯粹的"叫车"平台,叫来的车都是有牌照的出租车(计程车),或是其他合法可载客的营业牌照汽车。

而滴滴顺风车在2018年1月重回台湾,接著就在2月初推出顺风车的服务。

不过,就在顺风车服务推出没有多久,台湾主管部门就收到大量的检举,因为,滴滴顺风车打的是共享、共乘,但实际上却是所谓的"白牌车"在接单做出租车的生意,因此,在一个月之内,主管部门开出9张罚单,供罚款1.81亿新台币。这样的高额罚款,逼得滴滴台湾运营公司只能选择停止顺风车的业务。

网上舆论多了,好的有坏的有,加上有关部门跟进。现在停业整顿,虽然说地球离开了谁都一样转,跟我们没半毛钱关系,但是作为霸主级别的,全民都差不多习惯的存在,暂停服务了就是不习惯,特别是每天都需要滴车上下班的,没车要出去浪的。

在没有其他网约车企业能接盘的情况下,滴滴公司有点过分,但是天天喊滴滴关门的,有几个是夜里加班,需要夜里打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