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Jek 如何擊敗 Grab

Go-Jek 如何擊敗 Grab

當Nadiem Makarim第一次在哈佛商學院遇到Anthony Tan 時,他可能從未想到,兩個好朋友很快就會成為激烈的商業競爭對手。短短几年,Nadiem Makarim在印尼創立的Go-Jek和Anthony Tan的Grab儼然成為獨角獸雙子星,主宰了東南亞的網約車市場。

Go-Jek 如何擊敗 Grab

Go-Jek 如何擊敗 Grab

隨著Uber退出市場,Go-Jek積極擴張,已經威脅到Grab的地盤。除了新加坡已經成立了一個數據科學團隊之外,據報道Go-Jek還在越南、泰國和菲律賓組建團隊。

但問題是:Go-Jek的模式會在印尼以外的其他國家奏效嗎?

不久前Uber從東南亞退出,使得Go-Jek和Grab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在印尼,Go-Jek仍然穩坐頭把交椅,這並不奇怪,它具備所有印尼公司成功的要素:

公司是由一個印尼本土人士創業

解決了社會上的一個主要痛點

創造了許多新的就業機會

為商業和居民都創造了不可估量的價值

儘管Go-Jek 是一個網約車軟件公司,但最初它們卻始終以“物流”業務為主。印尼不同於與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市場,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交通系統,也正因為此,Go-Jek運行不久即引入快遞和食品遞送服務是非常明智的。

僅三年,Go-Jek就成為印尼最大的食品配送企業,這個市場僅次於中國,位居世界第二。公司還通過Go-Life 開展了按需清潔、美容師、汽車修理和按摩等一系列生活服務,使得Go-Life成為公司最賺錢的產品之一。這個印尼的“超級應用”地位也在不斷上升,據報道,隨著最近Go-Play的推出,公司已經在嘗試進入視頻領域。

移動支付平臺Go-Pay的加入,也對Go-Jek在印尼本土市場的持續擴張起到了關鍵作用。印尼是世界上第四大人口大國和第二大現金消費國,Go-Jek率先推出了非銀行充值方案,

Go-Pay現在佔印尼所有電子貨幣交易的30%

到2025年,印尼將佔據東南亞電子商務市場52%的份額,Go-Jek已經處於強勢地位。但如果它們現在不未雨綢繆為進一步擴張做好充分準備,剩下的48%市場特別是Uber留下的巨大缺口,肯定會從它們的手指縫裡溜走。

考慮到東南亞各國在文化、市場屬性和監管法規各個方面的巨大差異,Go-Jek首次海外擴張可能障礙重重。

對於新市場而言,Go-Jek名字出自印尼語摩托車出租車ojek簡稱,根本無法翻譯英文。同時,Go-Jek的管理團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印尼人組成。

相比之下,Grab 則從陸續谷歌和微軟等全球科技巨頭中引進高層管理人員,這樣的管理層對於在大規模市場擴張具有令人生畏的豐富經驗。

在之前我們對Grab與Uber的交易有過分析,對於目前東南亞的網約車市場而言,決定性的因素是資本和本地化,二者各佔分值80分和 20分。

從融資的角度來看,Grab超過Go-Jek 約20億美元,不過其中有多少已經用於市場推廣尚不清楚。就本地化而言,Grab長期立足於東南亞也保持著明顯的優勢。

儘管Grab在這兩個方面都有優勢,但Go-Jek並非沒有亮點。考慮到競爭可能帶來優惠的價格和優化的服務,用戶和監管機構可能會接納新的競爭,同時印尼獨角獸Go-Jek也可能因為市場擴張而吸引到更多投資者。

有兩個平行的模式將有助於Go-Jek的東南亞征程。

第一個是針鋒相對,爭奪Grab的網約車和送餐市場,這很可能會成為一場漫長而曠日持久的戰鬥,雙方的底氣來自於不斷加入的財大氣粗的投資者。

儘管如此,Go-Jek在橫向擴展到食品外賣和打車以外的按需服務方面,包括物流、藥品、食品雜貨和娛樂,速度更快,也更成功。同時提供了更多的應用場景和激勵措施,以促進消費者最大限度地採用其數字錢包,這是贏得商家合作伙伴時的關鍵考慮因素。

在高度商業化化和彈性價格的打車業務中,Go-Jek的“一個應用程序滿足所有需求”的模式可能足以讓用戶向它傾斜,在這方面他們的投資者騰訊最有心得。

第二個模式的重點是擴大其生活方式和專業服務部門,目前在Grab的經營範圍之外。Go-Life從去年開始作為一個獨立的應用app發佈,已經擁有印尼25個城市的300萬用戶。據推測,該公司還將拆分為一個獨立的業務實體,並籌集自己的資金。

在印尼之外的東南亞地區,這些生活服務究竟有多大的機會仍有待觀察,但鑑於在這一領域開展業務的初創企業為數不多,顯然存在一些需求。如果不是通過“搭便車”,Go-Jek很可能會利用自己的優勢領導幾次戰略性收購,並通過Go-Life迅速在東南亞引起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