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买房看邻居是多么的重要!有些邻居分分钟想让你搬家

以传统的观念,买了房子,才算有了家。对大多数普通的人来说,一生中不是以租房为主,而是以买房为主。

01

购置一套百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加上装修,在一般的三四线城市可能要百万元以上。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396元。以北京为例,2017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01599,历史上第一次突破了10万元,算下来,月平均工资为8467元。即使这样,很多网友表示被平均了。当然北京是个特别的存在,一线城市房价总是那样的高,高到两代人两个家庭的积蓄来买一套房子。

由此可见,对一个普普通通的双工薪家庭而言,两人一年的总收入加在一起也不超过8万元,减去一年的吃穿,孩子的学习等费用,还得在不生的病的前提下,能够积攒下来钱最多也就3万元吧!这样买个房子也得积攒30左右。

正因为买个房子可能要花掉一个普通家庭半辈子的积蓄,很多人买房子会慎重又慎重,会考虑到地理位置,孩子上学是便利,交通是否通畅,小区的配套设施是否齐全等因素。

然而有一个因素却很容易让买房人忽略掉,这个因素就是“邻居”,碰到一个不好的邻居,真的有种让你分分钟都想搬家的感觉。

事实证明:买房看邻居是多么的重要!有些邻居分分钟想让你搬家

 02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奇葩邻居处处有。

 案例一

荣哥家住四楼,可是五楼家里有个小孩子,一天到晚总是蹦蹦嗒嗒的,他们一家人本睡眠就轻,这下子,弄得几乎每晚上都要失眠,他和楼上说了好几回,楼上的人说了:哪有小孩不蹦跶的,那还叫小孩子吗?

根本沟通不了啊?最后,到底是搬了家。

案例二:

曹小朋现在住的房子坐落在学区内,周边有小学,有中学,有高中,小区配套设施齐全,有物业管理。三年前,买这个房子的时候,他父母几乎都是拿出了毕生的积蓄买了这么一个“可心”的房子,也是为了将来的孙子着想。

然而,住进去不到一年,曹小朋就想着要换房子,想要搬家。

原来他的对门住着一对爱吵架的夫妻,嗓门这个大呀,每次他们吵骂,不知楼上楼下听到没有,骂声一声声入耳,即使这样,也还能忍受。

可是对门的男人爱喝酒,一喝酒,两人一旦吵骂,那个男人就动手打女人。女人就出来敲他们家的门“求救!”,他媳妇看不过眼儿去,就开门让女人进来安慰一番,他也对那男人进行一番劝解。

一次,两次,三次……记不清多少次了,这一年里,对门的夫妻打了和,和了打。开始他的媳妇还很愤愤不平,男人怎么能打女人?对那个女人很是同情。可是时间长了却发现,那个挨了打的女人并不认为他男人打她是不可饶恕的,打完架第二天,两人和好了,把他媳妇数落他男人话都说了,弄得那个男人对他媳妇很有成见。

但毕竟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每次那女人敲门时,他们还是开门的,只是不再像以前那样热心的劝解了。

直到有一回,那个男人大半夜的来敲门,当时他媳妇一人在家,没有开门,那男人连踢两脚,骂骂咧咧地走开了。

结果第二天,那女的一脸不高兴。埋怨道:“他忘带钥匙了,当时我没有在家,他想通过你家阳台跳到我家去,你怎么不给他开门呀!”

他媳妇也是一脸不兴:“我男人不在家!再说了,你的男人要是从阳光掉下去,算谁的责任?”

那女的不高兴了:“你怎么能咒骂我男人?”

……

从此,那女的再敲门,他们就没有开过门,但毕竟是总能见着面的,很尴尬,很无奈,正在犹豫着要不要搬家,毕竟搬家是大事,装修一回房子也不容易。

说来也怪,有些人折腾房子赚钱,有些人就是赔钱。

事实证明:买房看邻居是多么的重要!有些邻居分分钟想让你搬家

03

古代的孟母三迁择邻处还是有道理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一个好的邻居让你的心情舒畅;一个处不来,不说话的邻居让你的心情压抑;一个自私粗爆,东西在楼道里乱堆乱放的邻居让你心烦。

房子价钱太高,装修太累,对普通大众来说,谁能没事儿换房子玩啊!

看看身边很多的老人,多少老人不愿离开自己的老房子,不是没有钱换房子,而是舍不得熟悉的环境,舍不得熟悉的邻居,邻里之间彼此熟悉,互相适应都会,互相照顾着。

有人说,品味越高楼价越贵物业费越高的小区,人的素质就就越高,奇葩邻居的概率就越低。

有人说,邻居素质的高低,就跟爸妈一样,没有选择的余地,除非你十分的有钱!

有人说,一般来说,几千一平米的房子比几万一平米的房子的邻居素质要低一些。

有人说,好邻居可遇不可求,这里面有运气的在分在。

事实证明:买房看邻居是多么的重要!有些邻居分分钟想让你搬家

所以,买房子不仅要房子地理位置,配套设施等硬实力,还要去考虑小区内“人”软实力。一个不让人厌烦的邻居最起码能给你一个安稳的居住环境,不会因为邻居的行为对你的生活造成困扰。而一个好的,相处得融洽的邻居无疑会提高你的生活质量。

你的邻居是什么样子的人?你们相处得融洽吗?对于择邻而居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哪里有思想的碰撞,哪里就会有智慧的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