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腊月——面塑

腊月,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是翘首企盼的月份,进入农历的腊月,就意味着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了。因为进入腊月,隆冬过半,离春暖花开的日子不远了;在早些年时,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备年货,平生最喜欢的美味也会进入家门;而现在,腊月的来临,更是许多在外游子与家人的团聚之时,因为,要过“年”了。

而在我的记忆中,更为怀念的还是儿时的腊月:喝腊八粥、冻皮冻、压制猪头肉、蒸蒸肉、捏花糕、蒸枣山等等,每天都有享不尽的美味,其中捏花糕、蒸枣山不仅三晋民俗不变的习惯,更是展示各家主妇手艺的“大舞台”。

儿时的腊月——面塑

儿时的腊月——面塑

按照民俗,每年一进入腊月,勤快的主妇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到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的时候,家里面的花糕、枣山(寓意米面成山),生肖造型、钱龙(引钱龙入府,招财进宝)男孩子面兔、女孩子花篮(聪明伶俐)等各式各样的面塑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面前,美得让人不忍食之。

儿时的腊月——面塑

记得在妈妈的面塑中,枣山制作颇为讲究,但儿时的我却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用好几层面饼夹上红枣,在其最上一层做上好多现在都记不起来名字的各种小动物造型(有着各种不同的吉祥寓意),就称之为“枣山”。长大后才渐渐明白,这些是作为一种供神祭物品,是人与神的心灵感应自我神秘力量,也是人与神交流桥梁。大年初一点旺火“接神”之时供于灶神前,寓意米面之山,因此在制作上格外的讲究。

儿时的腊月——面塑

儿时的腊月——面塑

枣山在制作时把发好的面团擀成一个不等腰三角形或是圆形,每层面饼之间铺满红枣,面饼层数三到五层不等,最上面一层就是面塑手艺,面团在妈妈手中看似随意搓揉,在配以剪刀、筷子、梳子、黑豆(用以充当眼睛)等工具的加工,灵巧地塑造出各色各样寓意丰富的造型:有藕、莲花、元宝、兔子、钱龙(在孩时的我看来就像是一条小蛇),钱龙的嘴里面含着一枚硬币(据说可以带来财运)等等,还有许多现在已记不起名字的小动物。枣山蒸出后,还要用各种颜色点染,造型夸张、生动,用色明快、大方,风格粗矿、朴实、简练,就像一件质朴、细腻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

儿时的腊月——面塑

其实,在晋西北的乡村城镇,家家户户都做面塑,他们取材广泛,构思独特、新颖,造型稚拙,色彩艳丽,用面塑这种手法的方式寄托自己美好心愿,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激情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