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中國的三次經濟危機都轉嫁到了農村

溫鐵軍:中國的三次經濟危機都轉嫁到了農村

改革以前的三次“上山下鄉”運動,其實是中國三次遭遇到經濟危機的客觀結果。一遭遇危機,就搞“上山下鄉”,知識青年送到農村去,城市危機就化解,就軟著陸。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1、1960年。

1960年的中國人如何轉嫁危機?主要方法是把城市中的過剩勞動力以“上山下鄉”的方式轉移到農村,城市青年勞動力轉移出去 1000多萬人。同時,20世紀 50年代為了支援城市建設,我們動員大量青壯年農民進城去挖土方、修馬路,1960年工業停滯以後,這幾千萬人也被送回農村。用鄉土社會的村社經濟,承載城市危機甩出來的不能就業的代價。我們有幾次高達數千萬人的失業,這是經濟危機發生的必然結果。

改革以前的三次“上山下鄉”運動,其實是中國三次遭遇到經濟危機的客觀結果。一遭遇危機,就搞“上山下鄉”,知識青年送到農村去,城市危機就化解,就軟著陸。

2、1980年

1980年再爆發危機的時候,我們面臨著 4000萬待業青年的巨大壓力。因為,毛澤東去世,無法下鄉了。而且為了休養生息,還得讓知識青年回城。4000萬待業青年就演化成巨大的社會犯罪,所以就有“兩個嚴打”。其實不怪當年的那些青年,因為不能正常就業,這些人就買兩個塑料包南下深圳當“倒爺”,就開始出現“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待開張”的局面。因為 1980年危機爆發在城裡不能向農村轉嫁了,這次硬著陸就砸出一個大規模改革。首先是 1979年政府提出價格雙軌制,同時開始推行允許地方財政外貿自主權等一批放權讓利政策,這就是改革的開始。自此崛起了中國四大沿海地區,遼東、膠東、蘇南、浙北,這些地方都是原來國家工業化地區形成的工業帶。這些工業帶藉著放權讓利,形成地方自主權和價格雙軌制的機會,將產業在周邊做了重新佈局——物理空間的產業結構調整。所以,中國在 20世紀 80年代初的產業結構調整,帶出了沿海地區的先發展。當時就提出了沿海先發展,允許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帶後富這些說法。

中央在財政嚴重赤字壓力下,進一步推進農村家庭承包,這是一種“政府退出”,國家同時把應該支付給農村的基本公共開支(社保、醫療、教育)轉嫁到被農民重新均分的土地上。至於城市國有企業改革,主要是甩包袱,把財政撥款改成企業從銀行貸款,自己留下利潤給國家交稅,這樣企業就開始有需求搞廠長經理承包責任制,政府與企業分離。但就在同時,因為國家面臨巨大的失業問題,所以要求所有國有企業吸納就業,“五個人的飯十個人吃”,很多國企安排子女頂替,下崗老職工就變成了鄉鎮企業的技術力量。同時,還有大批幹部子女就業困難,於是機關大門打開,辦三產,“官倒”就開始撈第一桶金了。總之,早年國企的低效益問題不是國企自己的問題。政府採取這一系列政策被稱為改革。類似的政策 20世紀 60年代也採取過,只是當時被叫作調整。所以說,危機砸在城裡,就會有調整或者改革。

但是當經濟主體多元化,各個地方和企業都開始追求自己獨立利益的時候,我們發現市場關係高度緊張。20世紀 80年代開始進入連續通脹,於是就產生了改革界各種方案,導致領導選擇價格闖關,陡然就給剛剛問世不久的“官倒”公司創造了歷史性的機會。

於是,20世紀 80年代機關辦的三產公司直接囤積居奇,導致物價飛漲,進而導致老百姓搶購。那時候的教訓是,用改革解決改革造成的問題使得市場關係更加高度緊張。

3、1988年年底

1988年物價指數攀升到 18.5%,導致了 1988年銀行為了防止擠兌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8年期的存款保值補貼利率高達 24%,幾乎超過了任何產業能夠產生的利潤。銀行提高了存款利率卻沒有同時提高貸款利率,因為那時候財政和銀行還不分家,於是 1988年造成了將近500億元的赤字直接進入財政,就造成了 1988年年底、1989年年初,財政公佈的赤字高達 500億元。

由於財政受不了,政府要求銀行大幅提高貸款利率,但接著就是流通企業受不了。於是流通企業的經濟行為發生變異,不再貸款進貨,而是佔壓生產企業產品搞代銷,卻照收三級批發加零售的全部收益。它的收益剛性是不能減的,而三級批發加零售至少是 40%的利潤率,而代銷應該只有3%。再加上它佔壓了生產企業的產品,生產企業不能回收資金,所以生產企業全部運轉不起來了。這就導致上游的原材料企業也無法運轉。於是全國陷入三角債,導致了生產全面停滯!

這就是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滯漲形態的大危機,隨之是任何大危機都會有的風波。

溫鐵軍:中國的三次經濟危機都轉嫁到了農村

本文摘自溫鐵軍著《告別百年激進》。

《告別百年激進》所謂失敗的後發國家或地區,只不過是把現代化作為奮鬥目標的時候,被動、甚至積極地承載了先發國家的巨大成本。中國經濟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溫鐵軍教授指出了不一樣的一條路。

溫鐵軍:中國的三次經濟危機都轉嫁到了農村

《八次危機:中國的真實經驗1949-2009》溫鐵軍以詳實的數據、生動的圖文帶我們回顧了中國的八次危機及其"軟著陸"的歷史軌跡。

溫鐵軍:中國的三次經濟危機都轉嫁到了農村

《居危思危:國家安全與鄉村治理》嘗試對全球化條件下中國國家總體安全與鄉村治理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構建服務於國家總體安全的鄉村治理體系,進行系統性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