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

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

你还记得最近一次使用火柴是什么时候吗?

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

可能你会说:“现在谁还用火柴啊!”的确,如今要想在杭州城里买上一盒火柴或许都是件难事儿。

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

光华火柴厂(老照片)

火柴工业是我国工业史上最早的民族工业之一,最早办厂于广东佛山。但在此之前火柴都是从外国进口的,所以民间习惯称之为“洋火”。而杭城火柴制造的历史则要追溯到清宣统元年(1909)。当时由赵志诚、冯畅亭、汤寿潜、王芗泉、蒋海等人共同筹资5万银元在杭州海月桥畔创办工厂,定名为光华火柴公司(以下称光华厂),取光复华夏之意。

在百余年的漫长征途中,光华厂经历了清朝末年、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公私合营、文革、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时期。

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

有三潭印月图案的火柴盒

虽然光华火柴厂建立起来了,原料技术也都解决了,但当时帝国主义用商品输出的手段进行经济侵略,洋火到地完税后,在内地行销完全免税,而税局对国货则到处设卡收税。光华厂依靠汤寿潜的声望,向浙江劝业道要求免税,几经奔走,才由财政厅通令各地局所免税两年。由于光华厂独家免税,这就创造了和同业以及日货竞争的有利条件。

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
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来说说曾经“照亮”杭州传统工业半边天的“洋火棒儿”的故事……

杭州火柴厂百年历史上使用过的部分火花

光华火柴厂自取得免税之后,逐渐挤走了倾销的日货,几年之后,工厂基础越发巩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得原料中断、外货锐减,光华厂在这样的形势下,开启了它的黄金时期。一战结束后,股本增加到50万元,员工达1200多名。民国二十三年(1934),面对洋货的低价倾销,光华厂加入了“火柴大王”刘鸿生的大中华火柴公司。

抗战胜利后,杭州仅剩下闸口发电厂、光华火柴公司等十家工厂和作坊。1955年公私合营后正式更名为杭州火柴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杭州火柴厂曾风光无限,最兴盛时期,全厂职工1400人以上,年销售火柴超过80万盒,买火柴要凭票甚至开后门才能买到。2003年,杭州火柴厂从复兴路海月桥搬迁到了淳安县千岛湖文昌镇,从此淡出杭人的视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