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二十四章:从运城夏县的夏朝开国君主大禹谈起

《三字经》第二十四章:从运城夏县的夏朝开国君主大禹谈起。因为本章节讲的就是夏商周三朝,而每个朝代的第一位天子就非常的重要,因为他们开辟了一个朝代,夏朝的开辟者就是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因为大禹治理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建立夏朝,是夏朝第一个天子。夏禹是安邑人,就是现在的运城夏县,夏县这个名字的来源就是因为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建都于此而得名。运城夏县,地处华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连接处的山西省西南端,中条山西麓,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县东隔黄河与河南渑池县相望,西连盐湖区,北邻闻喜县、垣曲,南接平陆县。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之会”,“铸造九鼎”的故事一直被我们代代所熟知,下面我们先看一下本章《三字经》的原文:

《三字经》第二十四章:从运城夏县的夏朝开国君主大禹谈起

运城夏县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我先把需要讲解的字解释一下:

(1)夏:朝代名。

(2)禹:夏朝开国的第一个君王。姓姒。是颛顼的孙子,黄帝的玄孙。是圣德之君。

(3)商:朝代名。

(4)汤:商代开国的君主。姓子,名履,又称成汤。是圣德之君。

(5)周:朝代名。

(6)文:指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朝末年周族的领袖,建国于岐山下,称为“西伯”。死后,被尊为“文王”。是圣德之君。

(7)武:指周武王。姓姬,名发,文王的儿子。是圣德之君。

(8)三王:并非实指三人,而是指夏、商、周三代的圣王。

(9)传:传位。

(10)子:儿子、子孙。

(11)家天下:指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孙,国家就像自己的家产一样,由子孙继承下去。

(12)载:年。

(13)迁:改变。

(14)社:社稷(音记),指国家。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时候帝王、诸侯一定设有社稷之神,社稷随着国家而存亡,故以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为了帮助一些朋友的读音,我把这个原文的拼音也写出来:

夏(xià) 有(yǒu) 禹(yǔ),商(shāng) 有(yǒu) 汤(tāng),

周(zhōu) 文(wén) 武(wǔ),称(chēng) 三(sān) 王(wáng)。

夏(xià) 传(chuán) 子(zǐ),家(jiā) 天(tiān) 下(xià),

四(sì) 百(bǎi) 載(zǎi),迁(qiān) 夏(xià) 社(shè)。

下面我把这一章的现代白话文的意思说一下:

夏朝的开国国君是大禹,商朝的开国国君是成汤,周朝的开国国君是文王和武王。他们都是夏、商、周三代时才德兼备的圣王。

夏代的君王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孙,从此以后,天下就象自己的家产一样,由子孙继承下去。经过了四百多年,夏桀在位,暴虐无道,因此商汤起兵讨伐夏桀,得到天下,夏朝也就结束了。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这段历史,下面我讲一个“大禹治水”的故事:

鲧治水九年不成,大禹接续父亲鲧未完成的遗志,用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率领20多万施工群众,展开巨大的治水工程。并带头挖河修堤,废寝忘食,不辞劳苦。他累得手上长满老茧,小腿汗毛被磨光了,由于长期泡水,连脚指甲也脱落了,人们看到他都感动得落泪。

《三字经》第二十四章:从运城夏县的夏朝开国君主大禹谈起

大禹治水

大禹是个大公无私、意志坚强的人,想到遭受水害的百姓苦不堪言,深知治水任务事关重大,所以新婚第四天,就毅然告别妻子到治水工地。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路过家门,他的妻子刚生下儿子启,家里传来婴儿哭声,他怕延误治水没进门;第二次路过家门,儿子会叫爸爸了,但工程正紧他还是没进去;第三次过家门,已经10多岁的儿子使劲拉他回家,大禹慈爱的摸摸儿子的头,告诉他治水工作很忙,又匆忙离开。

相传大禹为民治水的精神,感动天神前来相助,天帝派伯益焚烧山林沼泽的草木,畅通水道;应龙帮忙测量,导引水路。伏羲赠「玉简」,以测量天地;神龟献“洛书”(注),依此法治水。神女瑶姬用神力帮忙打通巫山水道,洪水直向大海奔去。

大禹治水十三年,历尽艰险,终于平息了为害22年的洪水灾害。由于大禹仁爱宽厚,以百姓疾苦为先,深受人民爱戴,所以舜把帝位禅让给他。禹即位后,国号夏,晚年把帝位传给益,但禹的儿子启很贤能,禹死后百姓推举启继承帝位,从此开创了世代相传的“家天下”制度。

注:相传伏羲氏时,黄河出现龙马(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身披龙鳞),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以此作八卦。大禹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负洛书献给大禹,大禹据此制定《洪范》这部治国大法。洪,大。范,法则。洪范即天地之大法。易经:“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可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源。

我再讲一个“商汤灭夏”的故事:

《三字经》第二十四章:从运城夏县的夏朝开国君主大禹谈起

商汤灭夏

夏朝传了十几代之后,最后亡于夏桀的手里。夏桀不知道修德勤政,只知吃喝玩乐,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百姓苦不堪言,怨声四起。后来成汤出兵攻夏,在历山打败夏兵,将夏桀放逐到南巢,桀就死在那里。夏朝从禹建国到桀亡国,历时四百多年。

成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成汤是一位能礼贤下士、体恤百姓的贤君。成汤时曾遭遇持续七年的大旱灾,占卜后决定必须拿活人献祭,才能求雨成功,解除旱象。成汤听了,不忍牺牲百姓的生命,说:“如果一定要有人做牺牲,那就让我来吧!”并向上天忏悔,上天被他的诚意所感动,降下大雨,解除了旱象。

最后希望运城夏县的朋友都来关注我,并提出宝贵意见,如果大家对大禹或夏朝感兴趣的话,请帮助转发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