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與衆不同的華語片

在之前的迷影精神獎上,鵬飛執導的《米花之味》也曾入選了去年的十大推薦電影名單。其中,有幾位評委還是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並且都給出很好的評價。

影片這周也在內地上映了,不過,無論是排片還是票房,暫時都不是特別理想,挺讓人遺憾的。因為,這樣一部電影,放在當下,還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尤其是很多女性觀眾,都格外對這部電影感興趣,其細膩的情感,與獨特的鄉土題材處理方式,還是非常有其獨特性的。

接下來這篇評論,也來自一位女作者,我們一起看看她,是怎麼評價這部《米花之味》的吧。

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華語片

說實話,《米花之味》這部電影最初吸引到我是因為,它的名字讓我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一種童年時期最喜歡的零食:米通。

於是,在味蕾的刺激之下,我去看了這部電影。而電影所呈現出的氣質,也在米花之上更進了一層:像一杯米酒,在日常平淡的滋味中,透著一絲清甜和醇厚。

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華語片

這種“甜”,來自於影片對雲南邊陲傣寨秀麗風光的描繪。

鋪滿畫面的嫩黃油菜花,色彩明豔的傣族服飾,藍天白雲陽光,還有孩子的嬉笑打鬧,這些元素符合了人們對於田園生活的一切想象,甚至於描繪出了一幅世外桃源的圖景。

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華語片

然而在這樣明媚的背景之中,鏡頭所聚焦的卻並非浪漫的少年維特之煩惱,而是現實的留守兒童問題。

如果說現在談起這個話題,人們腦海中浮現出的留守兒童形象依然是宣傳冊中清一色貧苦和渴望知識的形象,或者是墜入黑暗的失足少年的話,那麼《米花之味》所努力實現的,就是打破這樣的刻板印象。

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華語片

儘管遠離城市生活,但那些孩子們和城市的孩子都一樣,有他們自己的個性,可能不喜歡上學,也會在網吧通宵,甚至為了蹭wifi,晚上集體蹲在寺廟門口的臺階上玩手機。

如果他們偶爾表現出對世界的敵意,也並非出於“惡”的本性。

說穿了,其實這個群體特殊性並非在於他們生長環境,而是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與父母親人之間情感關聯的缺失。

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華語片

《米花之味》中,葉喃和喃杭這對母女,面臨的正是這個問題。

在外打工多年的葉喃終於回到家鄉,與女兒團聚。但多年兩地分隔的生活讓母女之間難免產生出了許多間隙。

這些年裡,喃杭變得愛撒謊,跟老師同學作對,甚至還會逃學和偷竊。儘管母親在努力彌補,但已經肆意生長了多年的女兒卻不想接受這從天而降的束縛。

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華語片

其中有幾場戲實在令人忍俊不禁:葉喃為了催促喃杭早些睡覺,沒收了她的手機。但喃杭卻在母親關燈離開後,偷偷把手機拿了回來。正當她自以為耍了一個小聰明時,鏡頭拉開,葉喃正坐在她的床邊。這些母女之間的小矛盾,與其他任何聚少離多的家庭並無二致。

而當喃杭跟數學老師爭執時,數學老師機智地利用簡單的幾何知識,把一塊被吃過的巧克力重新拼成了一塊完整的巧克力,並教育她學好數學還是很有用的小橋段,同樣也能極大地喚起觀眾的共鳴。

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華語片

但不論如何,《米花之味》的主題依然始終是沉重的。

除卻寨子裡大量的留守兒童,迷信、愚昧和偏見,也依然存在於這個看起來美麗的村寨之中。喃杭最好的朋友離世的直接原因,正是由於寨子裡的人依然篤信著所謂的山神,沒能及時送至醫院救治造成的。而村子裡的人看待從外地歸來的葉喃,似乎也有著不一樣的眼光。

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華語片

只不過,幽默的筆調貫穿了影片始終。沒有掙扎和吶喊,也沒有過多的委屈和不安。即便是在處理關於死亡這樣的話題時,依然是通過孩子的視角,去講述一種“感受不到的悲傷”。

這一點,跟另一部我很喜歡的電影《佛羅里達樂園》有著相當的默契。同樣是講述社會邊緣群體的生活狀態,兩部影片不約而同地都選擇了以兒童的視角看待世界。那種由於這一點,跟另一部我很喜歡的電影《佛羅里達樂園》有著相當的默契。同樣是講述社會邊緣群體的生活狀態,兩部影片不約而同地都選擇了以兒童的視角看待世界。那種由於階層限制多帶來的無力和複雜的體驗,在孩子的視角中,變得更令人記憶深刻。

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華語片

《佛羅里達樂園》劇照

《米花之味》的導演鵬飛是一位80後的年輕電影人,《米花之味》是他的第二部長片作品。2015年的時候,他的處女作《地下香》就在威尼斯電影節的“威尼斯日”單元獲得最佳影片。同樣也是一部用輕盈和充滿善意的筆觸,去關注現實的作品。

其實,我們正在看到越來越多的電影人站在不同的視角來審視、觀察當下中國的現實。透過他們的鏡頭,形形色色迥異故事被記錄和展現。

於是我們在大銀幕上看到了《暴雪將至》和《老獸》,看到了《暴裂無聲》和用動畫形式表現魔幻現實的《大世界》。而《米花之味》的加入,讓我們看到了現實題材電影的另一種可能性:俏皮、明快的電影,同樣可以探討嚴肅的話題。

這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