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籃球長個兒?別騙自己個兒!

“打籃球能長個子”,在70/80後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家長和老師們都這麼說。

如今已為人父母,不管當年是否為了長個兒去打過籃球,不管如今是否因為打了籃球長成了大個子,亦或是否因為沒打籃球而低人一頭,70/80後家長似乎仍對這個育兒理念深信不疑。

打籃球長個兒?別騙自己個兒!


甚至不需要用“信不信”來衡量,“打籃球長個兒”就和“喝牛奶補鈣”,“打遊戲近視”一樣,已經是無需在做任何說明和註腳的樸實道理(遺憾的是,每一個道理都幾乎被片面的解讀到了荒謬的程度)。

於是乎,我們看到籃球長年累月的霸佔著家長們體育教育項目選擇榜單的頭名,不管孩子個頭大小和預期身高,這項對身體條件要求最為嚴苛的運動,卻成了中國青少年最普遍參與的運動。

打籃球長個兒?別騙自己個兒!


打籃球究竟能不能長個兒?

其它運動對身高的影響是不是都不如籃球?

孩子身高究竟是什麼決定的?

本文我們就一起來深究一下這些個“有關孩子身高”的問題。

打籃球能不能長個兒?

請家長們一百個放心,答案毫無疑問是“”!所以已經讓孩子去打籃球的家長們不用擔心前功盡棄。

但是,事實是絕大多數運動都能長個兒,籃球在孩子身高發育的促進上沒有太多獨特的功效。

打籃球長個兒?別騙自己個兒!


打籃球對身高提供的積極影響主要是兩方面。

最主要的是運動本身。身體發育是一個自然過程,運動對於青少年發育成長是非常關鍵的,從最初的爬行,到行走,到跑、跳以及各類伸展運動,都能夠保障孩子身體的正常發育。

這些基本的運動動作和具體的運動類型並無關係。即使孩子不參加專門的運動,在各類玩耍過程中也能夠自發的鍛鍊到身體的各個部位。

打籃球長個兒?別騙自己個兒!


其次是籃球運動中相對有更多的跳躍和伸展動作,這些動作可以對身高發育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非常微小,不然堅持練習跳繩的孩子是不是要長得最高才對。

事實上跳躍和伸展動作也存在於各類運動和遊戲當中,籃球的相對優勢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那有人會來質問了:為什麼籃球運動員都是大個子呢?

因為小個子都被淘汰了唄!用競技體育的職業運動員身高來得出該項目有助於普通孩子長個兒,這顯然是個因果倒置的低級邏輯錯誤。

打籃球長個兒?別騙自己個兒!


綜上所述,打籃球可以長個兒,但絕大多數運動都可以,籃球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神奇功效。

所以家長們在為孩子選擇體育教育項目上,不需要去考慮身高和項目之間的關係;

相反,如果孩子的預期身高不高,或者身體素質一般,反而要謹慎選擇像籃球這樣身高優勢明顯的項目,不然對孩子的運動體驗和身心健康都可能會有影響。

身高是基因決定的?

最新研究表明,身高几乎完全是由遺傳決定的

對人類身高有直接和間接作用的基因多達400個,這裡面的機制非常複雜,並不是簡單的父母高,孩子就高,甚至網絡上還有一些直接根據父母身高計算孩子身高的公式,隨便用你身邊的例子代入就能證偽。

但是,雖然不能直接用公式計算,父母身高和孩子身高還是有明顯的關聯性。

姚明的父母和孩子都非常高,北歐人、日耳曼人的男性平均身高都在180左右,東南亞人的男性平均身高都在170以下。

打籃球長個兒?別騙自己個兒!


那麼既然基因決定身高,後天的努力都是白費了嗎?也不是!

事實上基因決定的是一個人在營養、運動、環境等外部條件都100%滿足的身高上限。

試想一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一個孩子每天吃不飽飯,那他拿什麼來長骨骼以達到他基因決定的那個身高呢?

隨著社會進步,營養和醫療條件的改善,人類身高一直在增長。

而仔細觀察全球身高榜單你也會發現這個很有趣的後天努力的因素。

打籃球長個兒?別騙自己個兒!


荷蘭人的男性平均身高185cm,遠遠領先其它日耳曼人的180cm平均線,究其原因就是營養:荷蘭人每年人均乳製品消費要比英美德這些發達國家多25%!

營養消費數據的背後是整個國家富裕和社會平等。

1850年時,美國男人的平均身高還是世界之最,為1米71,而荷蘭男人的平均身高當時只有1米64。

然而自那時起到現在,美國男人平均只長高了6釐米,而荷蘭男人卻長高了20釐米。

打籃球長個兒?別騙自己個兒!


再看看中日韓。

過去100年,中國人的平均身高長了11cm,而日韓都長了接近15cm!同樣,國內欠發達地區的平均身高也遠低於發達地區,在身高從東北至西南逐漸下降的大趨勢基礎上,江浙北上廣的青少年平均身高在近些年都領先於全國。

這足以說明營養對孩子身高的重要影響。

結論:基因不是你能決定的,但是要想讓孩子長到基因給出的極限高度,營養必須要跟得上,而從平均數據看,中國家庭飲食的營養結構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不長個兒就是缺鈣?

“補鈣”似乎是家長們在營養學領域最熟悉的療法,因為中國青少年是世界上缺鈣最嚴重的人群,乳製品攝入量過少是主要原因。

肉蛋奶作為西方飲食結構的主要成分,在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中卻往往只能淪為配角,取而代之的是“飯菜”。

當然不只是營養結構,在烹飪方式、原料種類、飲食習慣等諸多方面,中國強大的飲食文化都有太多獨特之處。

打籃球長個兒?別騙自己個兒!


但是如果想讓孩子在生長髮育階段能夠得到最豐富合理的營養保障,家長們確實需要多向西方取取經,儘可能的在國內飲食文化框架內,作出一些特別的調整。

現在還有大部分家長認為營養足就是“多吃飯”,沒有絲毫的營養學知識和意識,導致孩子不僅沒能補足所需的營養,還由於油脂和穀物澱粉攝入過多,導致過度肥胖。

打籃球長個兒?別騙自己個兒!


有研究表明,中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肥胖國,而中國青少年有近五分之一超重,遠遠超過日韓。缺乏運動和不健康飲食是最主要的原因。

不只是,鋅、鐵、維生素A、B2等都是典型的中國青少年嚴重缺乏的營養元素,這些元素都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有非常關鍵的影響。

很多商家針對此現象推出各種補品,然而如果不深入瞭解營養學,不從飲食習慣和飲食的營養結構著手,光靠階段性的補品不僅不能有效解決問題,甚至還會引起一些“過猶不及”或其它營養不平衡的新問題。

結論:光靠多吃不行,光靠補品也不行,要想孩子長個兒需要營養均衡,而要想營養均衡,中國家長普遍需要好好在營養學上補補課。

睡著的時候才長身體?

相信大部分家長對於身體發育的原理都已爛熟於心了。

腦垂體每天21:00~07:00這個期間內,分泌生長激素以及其它各類激素,所以不論是世界衛生組織還是普通的醫學專家,給出的孩子睡眠建議都是21點前上床,7點之後起床。

打籃球長個兒?別騙自己個兒!


然而,多項調查表明,近六成中國青少年的睡眠時間嚴重不足,而且睡眠質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學業負擔過量和家長熬夜影響孩子是兩大主因,而睡眠不足已經成為影響孩子長個兒的罪魁禍首。

想想睡眠問題在成年人世界中多麼嚴重,孩子們缺乏睡眠也就不足為怪了。

但孩子尚處於生長髮育期,睡眠問題不僅影響身高,更影響整個大腦和整個身體的生長髮育,睡眠不足還很可能影響到白天的學習和運動,進一步影響到心理健康。

打籃球長個兒?別騙自己個兒!


結語: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往小了說,孩子的身高不只反映家長的身高,更體現家庭的生活水平、家庭飲食結構、家長的健康理念和教育理念;往大了說,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反映的是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國民飲食結構和健康理念、社會生存壓力和教育理念。

所以,孩兒他爹們和孩兒他娘們,咱別光指望那一顆小小的籃球了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