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會遲到,但不會缺席!財富自由的路上缺了它萬萬不可(必讀)

機會會遲到,但不會缺席!財富自由的路上缺了它萬萬不可(必讀)

先不論個股,只看大盤!

上證指數在2015年6月12日星期五,到了上輪牛市的頂點A,當時任誰也沒法確定這天之後就是災難的開始,千股跌停,千股漲停,千股跌停B。。。這段經歷相信只有經歷的人才能體會到裡面血淋淋的慘狀。(我一朋友20多萬做空股指,獲利上百萬,近5倍的收益,如果去除槓桿,算是一部的收益的話,那麼當時追高的股民資金幾乎所剩無幾)。

眨眼間已經過去了三年之久,時間飛逝,卻彷彿又在昨天,此情此景,歷歷在目。有人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指數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彈之後C,再次慘烈暴跌

機會會遲到,但不會缺席!財富自由的路上缺了它萬萬不可(必讀)

經過短短的半年時間的反彈,在2013年1月4日,迎來了A股市場上第一個熔斷,當天起晚的股民走進證券大廳,卻被告知可以提前下班的時候,一頭霧水!

機會會遲到,但不會缺席!財富自由的路上缺了它萬萬不可(必讀)

僅僅隔了兩個交易日,A股再次熔斷,之後剛剛提出的熔斷機制就那麼夭折了;

牛市的瘋狂,熊市的慘烈,如同摩天輪一般,一直不斷地在重演,輪迴!

耐心是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基石!

現階段的A股已經到了E點,前期的熔斷底區域,這時候整個市場是脆弱的,彷彿驚弓之鳥,稍有利空消息,就對市場造成衝擊,無論這個消息真的是否會影響到市場。

如果你是左側交易者,這個階段做多無可厚非,市場已經跌倒了關鍵支撐位;但是如果沒有耐心,半山腰就開始接盤,就算是反彈也是在解套過程中,而且是如果;

如果你是基本面交易者,這時候進場也是比較理智,大盤不會一直跌下去,能做的只是:用時間來換空間!但是耐心必不可少;

如果你是右側交易者,那更加需要耐心,現階段耐心等待底部確認,放量上漲的到來;

股市週期律

美國著名基金經理彼得·林奇有個“雞尾酒會理論”,在雞尾酒會上,彼得·林奇發現酒會嘉賓表現與股市週期規律的關聯:

第一階段,彼得·林奇在介紹自己是基金經理時,人們只與他碰杯致意,就漠不關心地走開了。當人們寧願談論牙病也不談論股票時,股市應該已經探底,不會再有大的下跌空間。

第二階段,彼得·林奇在介紹自己是基金經理時,人們會簡短地與他聊上幾句股票,抱怨一下股市的低迷,接著還是走開了,繼續關心自己的牙病和明星的緋聞。彼得·林奇認為,當人們只願意閒聊兩句股票而還是更關心自己的牙齒時,股市即將開始抄底反彈。

第三階段,人們在得知彼得·林奇是基金經理時,紛紛圍過來詢問該買哪一支股票,哪支股票能賺錢,股市走勢將會如何,而再沒有人關心明星緋聞或者牙齒。當人們都來詢問基金經理買哪支股票好時,股市應該已經到達階段性高點。

第四階段,人們在酒會上大談特談股票,並且很多人都主動向彼得·林奇介紹股票,告訴他去買哪支股票,哪支股票會漲。當人們不再詢問該買哪支股票,而是反而主動告訴基金經理買哪支股票好時,股市很可能已經到達高點,大盤即將開始下跌震盪。

機會會遲到,但不會缺席!財富自由的路上缺了它萬萬不可(必讀)

一個在股市“守株待兔” 者的成功故事

2014年年初的一個工作日,我所在公司大廳的背投電視正在播報財經頻道的記者對證券投資者的採訪。經歷五年多的熊市,證券營業部里門可羅雀,能夠堅持下來的都是有一定資金實力的老股民,他們以前大多擁有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資產,但是看不到盡頭的熊市讓其資產大幅縮水。其中,一位投資者向記者傾訴:自己的一個朋友股票市值最高的時候有1000萬元,現在只剩下不到300萬元,朋友年初已經撤資。自己也心灰意冷,準備在近期撤資。 在財經頻道的採訪播放的同時,旁邊有同事說:“就憑IPO(新股首次發行),中國股市5年內都起不來。”其他的同事也都附和。

這一畫面在我的腦海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受此影響,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潛意識極力抗拒股票市場,以至於2014年下半年有親戚朋友問我對股市的看法的時候,我都一直告誡他們:不能參與股市,有點閒錢還不如買理財產品呢。

但是,公司裡有一個同事仍然堅持做股票。他是在2009年大盤反彈到3000點左右的時候進場的,之後就在補倉和被套中不停地“戰鬥”,前前後後在股市共投入15萬元左右的資金。到2014年年初的時候,賬戶股票縮水到幾萬元。他的家人知道他炒股虧損不少,他的壓力不小。此外,茶餘飯後,他也免不了成為同事們善意的調侃對象。

不過,這一切並沒有改變他對股市的痴迷,他仍然繼續補倉,繼續被套。 這個同事和我很要好,有一天下班一起回家,他告訴我現在股票的市盈率非常低,買銀行股得到的股息比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高,建議我買點股票。當時,我嘴上說再看看,但心裡想這個時候還買什麼股票,我又不傻。之後沒過多久,股市就開始上漲了。

不過,我並沒有在意,反而堅信這就是一波反彈行情。 隨著2014年年底的降息,股市開始加速上漲,股市一下子成為大家熱談的話題,我身邊也開始出現各類“股神”。他們每天給別人推薦股票,指點江山,大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陣勢。這時候,如果你手中沒有幾隻漲停的股票,都不好意思告訴別人自己在炒股。

不過,我同事的股票卻表現“不佳”,因為創業板此時漲得最猛,而他炒了這麼多年的股票,只買主板股票,創業板連權限都沒有開。當時,連我都看不下去了,建議他調整戰略,殺入創業板。他卻說:“雖然我的股票不是‘神股’,但是一旦牛市結束、行情大逆轉,我有機會全身而退,即便被套,下一輪牛市我還有希望解套。而要買了那些‘神股’,萬一運氣不好,很有可能這輩子都解不了套了。

現在那些盲目樂觀的人,大多沒有經歷一輪完整的牛熊轉換行情,根本不知道這個市場有多麼可怕。我估計,最多一年,這些人怕是哭都哭不出來。” 話說不及,根本沒用一年,兩個月之後股市開始暴跌,“股神”們傷亡慘重,很少有人賺錢,很多人虧損了50%以上。

而我那個“執著”的同事,他在4500點的時候就感受到了風險,把所持的股票都換成了大藍籌,因此在股市最開始大跌的時候,他的賬戶不但沒有縮水,反而創出新高。隨後,他賣股票套現買了房子,賬戶裡只留下很少量的資金。 在股市下跌過程中,他開始分批逐步買入看好的股票。他說,我也不知道下一輪牛市什麼時候能到來,但是,我的心態很好,有閒錢了我就補點倉,每天做日內交易攤薄成本,我在“等”著賺錢那一天的來臨。

我的有些同事對他的操作手法嗤之以鼻,理由是時間成本大、操作要靈活,等等。但我想,在這個世界上,有幾人能準確地把握資產強弱的輪動,最大化地提升資金運用效率呢?如果沒有能力判斷牛市何時來臨,不妨就一直等著。至少,我同事的操作手法這一次是行之有效的,畢竟在這輪牛市中,他的資產翻了6倍,這意味著平均一年翻了一倍。

在這個市場上,有幾個能使資產一年翻一番呢?用閒散資金在熊市的時候買股票,等待牛市來臨賺取利潤的做法,可能更適合散戶。當然,如果日內交易做得好,能攤薄成本就更好了。

交易方法有很多,有些人喜歡日內交易,有些人喜歡做長線,但無論你的交易理論有多麼高深,最終評判你的交易技術高低的最核心的指標只有一個——你是否賺到了錢。事實上,有些看似拙笨的交易手法,其實蘊含著大智慧。有時候,“守株待兔”比到處跑著“捉兔子”更行之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