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电没网的古人们怎么过中秋?他们的玩法可比现代人丰富多了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因为在这一天正是月圆之时,象征着团团圆圆,这和古人们追求的“团聚”主题是相一致的,因此自唐宋以来,中秋节的地位不断上升,在明清的时候地位已经和春节差不多了。到了现代,中秋节同样也是位列为数不多的法定节假日之一,足以看出我们对团圆这个主题的重视。

没电没网的古人们怎么过中秋?他们的玩法可比现代人丰富多了

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关于中秋节怎么过,已经有了越来越多好玩的东西,各种有关中秋节的产品层出不穷,满大街都能嗅到节日的气息,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人们的中秋节越来越丰富了呢?其实未必,在忙碌的现代社会,即便是中秋佳节,独居在外我们最多也只能给远方的朋友发几条短信以示慰问,然后在网络上度过一个看似繁华实则空虚的中秋节。有时候浏览着网络的我们回想,古时候的那些人没有电灯,没有网络,到了晚上就漆黑一片,该有多么寂寞?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古人们过中秋节,不但不寂寞,玩法之丰富比起现代人不知道强哪里去了!

赏月

没电没网的古人们怎么过中秋?他们的玩法可比现代人丰富多了

赏月是古人中秋进行的重大活动之一,现代还有几个人赏月呢?最多拍几张明亮的月光图,发发朋友圈就算完事了,在古代,就没这么随便了。一群人聚在月下,喝酒吟诗,倾吐自己的真情。古人多文采,因此出现了很多的咏月名篇,最出名的莫过于苏轼的《水调歌头》了,欢饮达旦的苏轼在赏月之余还留下了一首千古名词,文人雅兴一览无余。

吃月饼

吃月饼是一个流传到现在的习俗,我们提到中秋节,想到的第一件事恐怕就是吃月饼了。但其实我们现在的月饼,即使是包装最精美的月饼,也和古代有着不小的差距。吃月饼起源于唐朝,当时的大户人家摆设大香案拜月,圆饼、西瓜、苹果、葡萄等供品一应俱全,其中圆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考究的人家,西瓜还要特意切成莲花状供奉。如此盛况,岂是今日月饼能与之相比的?

没电没网的古人们怎么过中秋?他们的玩法可比现代人丰富多了

玩月

玩月是从赏月发展来的,赏月毕竟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那么那些不懂诗文的人怎么办呢?当然是玩了。玩月就是中秋晚会,那个时候的晚会可不像今天,在某个大礼堂举办,屋内灯火通明,屋外浑然不觉。古代的中秋晚会是全民性的,每个人都会在这一天尽情玩耍,没有一个人会早早地去休息,即使是儿童,也常常玩个通宵。到了南宋的时候,玩月之风堪称疯狂,没有电灯,但街上的灯火已经足够照亮每一个角落,人们通宵达旦地在街上嬉戏玩耍,到现在的时代,可还能看见如此盛况?

偷葱偷菜偷吃瓜

没电没网的古人们怎么过中秋?他们的玩法可比现代人丰富多了

在古代,拜完月,吃完月饼之后,女子们还有进行一项特殊的活动:未婚女子偷葱偷菜,已婚女子则要偷瓜。虽然说起来是偷,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也不会真把人当做小偷。未婚女子偷葱偷菜寓意着将来会找一个如意郎君,即所谓的“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已婚女子偷瓜则意味着“求子”,“偷瓜得子”也是这么来的。

没电没网的古人们怎么过中秋?他们的玩法可比现代人丰富多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着独有的过中秋节的方式,如蒙古族的“追月”,朝鲜族的“望月架”,德昂族的“串月”等等,都是人们对中秋最美好的祝福。如今今年中秋马上也要来了,你准备如何度过一个有意思的中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