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村民砸鍋賣鐵懸崖築路

秭归村民砸锅卖铁悬崖筑路

秭归村民砸锅卖铁悬崖筑路

挖掘機每天開山所需的100公斤柴油,都由村民們用揹簍從山腳運到山頂。

三峽日報訊 記者 嚴曉冬 本報實習生 何姍

從今年3月5日至今,秭歸縣水田壩鄉赦倉坪村5組尹家坡的17戶村民為了徹底甩掉貧困的帽子,自籌13萬餘元,在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山體的大山裡修起了公路,遇石炸石,逢坑填坑,目前已基本挖出了從山腳到山頂的4公里路基,“讓尹家坡通路”就是赦倉坪村的頭等大事。

守著“富”山過“窮”日子

8月13日早上6點多,尹耀升、尹祖安等4位村民已揹著揹簍,拿著鐵鍬相約走出了家門,他們不是要到自家的林地勞作,而是到修公路的工地上當義務工。

順著小路走到半山腰,隔著一個小山包就能聽見轟隆隆的挖掘機聲,尹耀升把揹簍放下,拿著鋼釺就上工了,他和其他的村民今天要把昨天炸松的大石塊用鋼釺鑿成較小的石塊,再填進邊溝裡起到固定路基的作用。

眼前的這條路根本還不能通車,充其量也就是有了路的樣子,隔不了多遠還有從山上滾落的山石和砸落的林木,由於土壤較鬆軟,挖掘機駛過的地方留下深深的痕跡。

據赦倉坪村黨支部書記喻大新介紹,在老一輩尹家坡村民眼裡,這裡土地肥沃,瓜果飄香,各類糧食蔬菜藥材應有盡有。赦倉坪村與興山縣昭君鎮之間剛剛修通了一條二級公路,但尹家坡由於沒有通公路,種出來的任何東西都運不出去賣不了錢,村民守著一座“富”山,過的卻是“窮”日子,17戶人家中還有一戶打著光棍。

村民尹祖安說:“山上自有人家以來就沒有成形的路,幾乎與世隔絕,生產資料的運輸全靠肩挑背扛走山間小道。從山頂下山至少要走1小時,賣糧食的時候,一個壯勞力一天只能上下3趟,每趟只能背個一百來斤。”

這條路對於55歲的尹光柏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2007年,尹光柏的老婆在山裡被蛇咬傷,由於路太難走,人還沒抬下山就已斷氣。為了修通這條路,他向妹妹借了1萬元錢,並且每天都義務出工,打炮眼、鑿石塊、鍬土、背柴油,每次上工的路上,他都可以隔著林子看到老婆的墳頭,他說,路每新修一米,離改變生活的好日子就進一步。

“砸鍋賣鐵”也要把路修通

尹家坡村民飽受交通不便之苦,早就想自己籌資修路,但苦於沒有帶頭人,直到今年2月,外出務工的尹耀升回村,才帶來了解困的希望。

今年50歲的尹耀升是土生土長的尹家坡村民,27年前他從大山裡走出去,在花豔車站當了一名搬運工,後來承包東站附近的山地辦起了養豬場,為了支持宜昌新區發展,他主動拆除豬場後,一直琢磨著再幹一番事業,去年年底,他在秭歸水田壩鄉宜昌城區流動黨支部的動員下,下決心回鄉創業。

尹家坡想要富起來,必須得先修路,尹耀升決定帶領尹家坡17戶村民把路修上山。他的想法也得到了村黨支部的大力支持。

2月26日,他回村召集17戶村民開會,拉開了自籌資金修路的序幕,村民們態度出奇的一致,紛紛表態“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把路修了”。3天之內,尹家坡全民動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除一戶不參加之外,16戶居民總共籌資13萬餘元,其中最高的出資2萬,最少的也有5000元,尹耀升自己率先掏了1萬多元。

身患癌症的尹俊林夫婦生活已經十分不易,聽說要修路,當著村幹部的面答應出1萬元,但是他們手頭上的現錢加上借來的也只能湊夠5000元,他們向“修路工程指揮長”尹耀升打了一張白條:年底再捐出10只羊,賣掉的錢來衝抵修路的餘款。

天塹何時變通途

3月5日,通往尹家坡的路正式破土動工。據尹耀升介紹,全長4公里的路要從海拔562米的村道修到海拔900米的山頂堰坎,因為山太陡,路不能直接往上修,要不斷繞彎,最多的時候有連續5個回頭線。一路沒有任何路基,必須先爆破,然後16戶人家每天輪流上工,用鐵鍬、鋤頭一點一點扒出毛坯路讓挖掘機上山。挖機上山後採取“高挖低填”的方式作業,每天要消耗100公斤柴油,這些油也要靠村民一壺一壺用揹簍背上山。

截至8月7日,4公里的路基已經全部打通,但路面全是石塊、泥巴和樹根,距離通車還有不小的差距。尹耀升說:“這4公里路修到能通車的樣子估計要40萬,我們自己湊了13萬,鄉政府也答應幫我們解決10萬,現在還有17萬的缺口,這是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

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通車,但是村民們說:“借錢也要把路修通,到時候再請你們來喝酒。”

(轉自三峽日報2015年8月26日3版聚焦民生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