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村民砸锅卖铁悬崖筑路

秭归村民砸锅卖铁悬崖筑路

秭归村民砸锅卖铁悬崖筑路

挖掘机每天开山所需的100公斤柴油,都由村民们用背篓从山脚运到山顶。

三峡日报讯 记者 严晓冬 本报实习生 何姗

从今年3月5日至今,秭归县水田坝乡赦仓坪村5组尹家坡的17户村民为了彻底甩掉贫困的帽子,自筹13万余元,在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体的大山里修起了公路,遇石炸石,逢坑填坑,目前已基本挖出了从山脚到山顶的4公里路基,“让尹家坡通路”就是赦仓坪村的头等大事。

守着“富”山过“穷”日子

8月13日早上6点多,尹耀升、尹祖安等4位村民已背着背篓,拿着铁锹相约走出了家门,他们不是要到自家的林地劳作,而是到修公路的工地上当义务工。

顺着小路走到半山腰,隔着一个小山包就能听见轰隆隆的挖掘机声,尹耀升把背篓放下,拿着钢钎就上工了,他和其他的村民今天要把昨天炸松的大石块用钢钎凿成较小的石块,再填进边沟里起到固定路基的作用。

眼前的这条路根本还不能通车,充其量也就是有了路的样子,隔不了多远还有从山上滚落的山石和砸落的林木,由于土壤较松软,挖掘机驶过的地方留下深深的痕迹。

据赦仓坪村党支部书记喻大新介绍,在老一辈尹家坡村民眼里,这里土地肥沃,瓜果飘香,各类粮食蔬菜药材应有尽有。赦仓坪村与兴山县昭君镇之间刚刚修通了一条二级公路,但尹家坡由于没有通公路,种出来的任何东西都运不出去卖不了钱,村民守着一座“富”山,过的却是“穷”日子,17户人家中还有一户打着光棍。

村民尹祖安说:“山上自有人家以来就没有成形的路,几乎与世隔绝,生产资料的运输全靠肩挑背扛走山间小道。从山顶下山至少要走1小时,卖粮食的时候,一个壮劳力一天只能上下3趟,每趟只能背个一百来斤。”

这条路对于55岁的尹光柏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2007年,尹光柏的老婆在山里被蛇咬伤,由于路太难走,人还没抬下山就已断气。为了修通这条路,他向妹妹借了1万元钱,并且每天都义务出工,打炮眼、凿石块、锹土、背柴油,每次上工的路上,他都可以隔着林子看到老婆的坟头,他说,路每新修一米,离改变生活的好日子就进一步。

“砸锅卖铁”也要把路修通

尹家坡村民饱受交通不便之苦,早就想自己筹资修路,但苦于没有带头人,直到今年2月,外出务工的尹耀升回村,才带来了解困的希望。

今年50岁的尹耀升是土生土长的尹家坡村民,27年前他从大山里走出去,在花艳车站当了一名搬运工,后来承包东站附近的山地办起了养猪场,为了支持宜昌新区发展,他主动拆除猪场后,一直琢磨着再干一番事业,去年年底,他在秭归水田坝乡宜昌城区流动党支部的动员下,下决心回乡创业。

尹家坡想要富起来,必须得先修路,尹耀升决定带领尹家坡17户村民把路修上山。他的想法也得到了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

2月26日,他回村召集17户村民开会,拉开了自筹资金修路的序幕,村民们态度出奇的一致,纷纷表态“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路修了”。3天之内,尹家坡全民动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除一户不参加之外,16户居民总共筹资13万余元,其中最高的出资2万,最少的也有5000元,尹耀升自己率先掏了1万多元。

身患癌症的尹俊林夫妇生活已经十分不易,听说要修路,当着村干部的面答应出1万元,但是他们手头上的现钱加上借来的也只能凑够5000元,他们向“修路工程指挥长”尹耀升打了一张白条:年底再捐出10只羊,卖掉的钱来冲抵修路的余款。

天堑何时变通途

3月5日,通往尹家坡的路正式破土动工。据尹耀升介绍,全长4公里的路要从海拔562米的村道修到海拔900米的山顶堰坎,因为山太陡,路不能直接往上修,要不断绕弯,最多的时候有连续5个回头线。一路没有任何路基,必须先爆破,然后16户人家每天轮流上工,用铁锹、锄头一点一点扒出毛坯路让挖掘机上山。挖机上山后采取“高挖低填”的方式作业,每天要消耗100公斤柴油,这些油也要靠村民一壶一壶用背篓背上山。

截至8月7日,4公里的路基已经全部打通,但路面全是石块、泥巴和树根,距离通车还有不小的差距。尹耀升说:“这4公里路修到能通车的样子估计要40万,我们自己凑了13万,乡政府也答应帮我们解决10万,现在还有17万的缺口,这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通车,但是村民们说:“借钱也要把路修通,到时候再请你们来喝酒。”

(转自三峡日报2015年8月26日3版聚焦民生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