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中國玉器產生於遠古人類的新石器時代,至今已有七八千年的歷史。在古人心目中,玉是“山川之靈”,可通靈天地,除邪晦、知禍福,自古中國人就有很濃厚的崇玉傳統,古人給玉賦予了很多精神內涵,因此玉文化也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

在中國玉文化中,動物形佩飾一直以來就是一個永恆的題材,龍、鳳、虎、鷹、蠶等吉祥動物在古人心中是吉兆、智慧的象徵,也是人與天、神溝通的媒介,被賦予了主宰風雨、載人昇天、降臨祥瑞等神奇功能。商周動物形玉佩飾,以其精巧的剪裁、奇妙的構思、簡潔明快的工藝令人慨嘆。在題材上,凡飛禽走獸,魚蟲百怪,神人物象,無所不有。

龍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十二生肖之一,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龍是“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字裡行間透露出龍的神秘。由於龍在人們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成為玉器上的主要創作題材。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商代玉龍玦

高3.2釐米,厚0.6釐米。玉質青色,半透明,龍首尾相連,以雙鉤陰線雕飾紋飾,兩面紋飾略有不同。玉龍玦頂部後方鑽一小孔,可供配系。這件玉龍玦玉質溫潤,造型獨特,形象逼真,工藝精湛。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西周玉夔龍

長8.9釐米,厚0.3釐米。玉質青白,玉體扁而彎曲,兩側脊牙突出,一側脊牙尖部向上,另一側脊牙尖部向下,做遊動狀。兩面以雙鉤雕出兩尾交接的夔龍紋,兩端的凸脊各有一圓孔,可供穿系,通體溫潤光澤,線條流暢,做工精細。是西周早期玉器中的上乘之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不可多得的古代藝術珍品。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西周夔龍紋玉璜

長13釐米,寬2.1釐米,厚0.5釐米。青綠色,略呈雞骨白,兩面紋飾相同,由雙鉤單陰線琢成,龍紋“臣”字目,張口獨角,飄、首在兩端,尾交於中,端側有對稱脊牙。所雕龍形為陰線,圓眼發,菱形眼眶,眶角有彎鉤紋,張口,上唇翹卷,下唇平垂,身飾雲紋、重環紋。刀法挺勁剛直,線條粗放有力,均具有西周早期玉雕龍紋的特徵,是難得的玉雕標本。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東周龍形飾

長9.5釐米,寬2.1釐米。白水晶,局部沁有黃褐色斑痕,龍首頂部有突脊,身體呈“S”形,頭部兩側用陰線琢出圓眼,身體中部對鑽一圓孔,用以佩系。質地純淨溫潤,造型飄逸,製作精美,通體皆靈,充滿了強烈的動感和勃勃的生機,觀後使人賞心悅目,似曾相識。

我國的鳥文化歷史悠久,而且在出土的玉器中玉鳥佔的比重也很大,大多是以宗教信仰的形式來表現,再現了遠古先民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藝術技巧,印證了古代鳥圖騰信仰,及“鳥神文化”的特質。

西周玉鳥種類頗多,如展翅飛翔的鷹、曲頸棲息的鶴、長尾下垂的鳳、短尾矯捷的燕等等,可以說應有盡有。隨著自然界的變化,盡力誇張其不同姿態。說明玉雕表現的不僅是現實動物世界,更注重想象中的動物世界。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商代玉雁

高8釐米,厚0.3釐米。玉質青色,通體素面,雁做臥狀,尾羽下垂,頸前伸,尖啄,頸根處有一圓孔,可供穿系之用。這件玉雁造型獨特,形象生動逼真而傳神,工藝精湛,是難得的藝術珍品。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西周玉鳥

長4.2釐米,高3.7釐米,厚0.4釐米。黃褐色,半透明,沁蝕嚴重,有白色沁痕。體扁狀,兩面紋飾相同,以極為簡練的斜刀和淺浮雕手法琢眼、羽、尾、足、爪,喙前平齊,圓目,翅膀斜向上收攏於體側,有一前爪,分尾較長彎向下方,有刃且缺口小,胸部對鑽一鑽孔,可系佩。胸部朝前挺出,尾羽款擺於後方,足爪收於腹下,基本形態與真實的鳥兒相近。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西周玉鳥

長4.7釐米,高2.3釐米,厚0.5釐米。玉質為青玉,有白褐色沁痕。雙面雕,體扁平,兩面紋飾相同,單陰線刻畫出目、口、翅、足、爪、尾,圓目、尖原上揚,翅膀斜向上收攏於體側,有一前爪,分尾較長彎向下方,有刃且缺口小,脯部鑽有一圓孔,可佩系。其造型古樸簡約,線條流暢自然,雕工簡練傳神。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西周玉鷹

高5.4釐米,寬7.6釐米,厚0.4釐米。玉質為青色,因輕度沁蝕,略呈雞骨白色。玉鷹體扁平,做停立狀。長頸前伸,圓目,鉤喙,曲背垂翅,羽尾下收。兩面紋飾相同,皆以陰線刻出。曲背及頜處各有一圓孔,可供穿系佩戴。這件玉鷹造型奇特,在視覺上給人以衝擊力,在國內發現的眾多玉鷹作品中實屬罕見。

虎號稱百獸之君,早在新石器時代即開始被人神化。仰韶文化墓地內發現了用蚌堆砌的龍、虎造型,說明虎和龍一樣成為人們崇拜的神獸。東漢王充《論衡·書解篇》雲“龍鱗有文,於蛇有神;鳳羽五色,於鳥為君;虎猛,毛蚧蝓;龜知,揹負文”, 龍為四靈之長,鳳為百鳥之冠,虎為獸中之王,龜為甲蟲之首。龍、鳳、虎、龜各因其特性而成為動物界的能者,虎因為其威猛而成為大蟲之神。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商代玉虎

長6.95釐米,高2.8釐米,厚1.1釐米。綠色,頭、爪、臀、尾部為褐黃色,微沁,微透明,通體光滑,虎體略消瘦,頭向正前方,後肢踞伏、前肢直立,陰線刻畫出頭、口、目、斑紋,橢圓目、闊口、立耳,尾巴斜向下、末端上卷,口內及前爪各對鑽一圓孔。琢玉匠師抓住老虎的自然特徵,使老虎屈身彎曲呈現動感,巧妙地琢出老虎在緩行中的神態,顯示了高超的工藝水平和獨到的觀察力。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西周玉虎

長4.5釐米,高2.3釐米。綠色,頭、爪、腹、臀、尾部有沁斑,呈雞骨白,微透明,通體光滑。虎做匍匐狀,頭向正前方,後肢踞伏、前肢俯臥,陰線刻畫出頭、口、目、斑紋,橢圓目、闊口、立耳,尾巴斜向下、末端上卷稍殘,四肢粗壯,尾碩大,幾乎與身等寬。造型生動、形象,皮殼渾厚自然,古韻十足。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西周玉虎

通長6.2釐米,高3.5釐米。玉質大小、形制相同,黃白色,通體有褐色斑點,扁平體,臥姿,卷尾,頭尾各有一穿孔。造型古樸,小巧靈動,寥寥數刀就展現出玉虎形體,工藝精湛,形象甚是生動。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春秋玉虎

長7.2釐米,高3.8釐米。玉質綠色,沁蝕嚴重,玉虎做回首狀,尾巴捲起上揚,通體飾隱起捲雲紋,雕琢古樸,造型誇張抽象,背上一圓孔,可供佩系。線條繁縟流暢,刀法犀利,形制規整,紋飾佈局整齊,琢磨較為精緻。

玉魚是玉器中比較常見的形象之一,在古代是很重要的玉佩飾,古代玉魚的製作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

佩魚之風始於商代,墓葬中出土的大多是棺飾玉。出土的玉魚或悠悠擺尾,或團身跳躍,形式多樣,造型簡潔而生動,是琢制者在掌握了各種魚的形態特徵後,加以提煉概括,用簡單的線條創造出來的藝術品。玉魚的存在,早期反映了人們生產生活的自然狀況和對動物界的崇拜,晚期則象徵了物質的富有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西周玉魚佩

通長5.9釐米,寬1.3釐米。青玉,表面呈雞骨白,半透明,通體磨光。體較寬大,呈長條扁狀體,尾分叉且下彎,口微張,嘴部鑽一圓孔。兩面均用勻稱的細陰線琢出圓眼、鰓、鰭等部位,該魚似悠悠擺尾,更顯活潑生動。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西周魚形玉璜

通長8.7釐米,寬2.3釐米,厚0.3釐米。黃玉質,沁有白褐色瑕斑,通體磨光。曲體弓背,尾分叉且下彎,嘴部鑽一圓孔。眼、鰓、鰭等部位均用勻稱的細陰線琢出紋飾。玉質溫潤細膩,造型奇特,線條奔放,具有強烈的線條美、韻律美,給人以瀟灑、飄逸的美感。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西周魚形玉璜

通長8.9釐米,寬1.2釐米,厚0.5釐米。青玉質,表面沁有黃白色瑕斑,通體磨光。曲體弓背,尾分叉且下彎,顎下伸有一肢。兩端各鑽一圓孔。兩面均用勻稱的細陰線琢出圓眼、鰓、鰭等部位,使輪廓和細部有機融為一體,風格寫實,雕琢技法嫻熟。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西周鳥魚合雕玉佩

通長10釐米,寬2.4釐米,厚0.4釐米。青玉,沁有黃褐色瑕斑,半透明,通體磨光,曲體弓背。玉鳥圓眼,尖嘴,短尾。鳥體的腹部兩面均用陰線琢出如同魚體上的背鰭和腹鰭紋飾,前胸下鑽一圓孔。鳥可飛天,魚可入淵,自古人們對動物的這些本領、力量就有所崇拜,這件器物就是先民圖騰崇拜的實證。

古人以養蠶繅絲為基本農業,玉蠶對農業興盛與祭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又是家財國盛、生命繁衍、生生不息的象徵。每件大體神韻一致,刀工和技法嫻熟,處處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西周圓雕玉蠶

長4.2釐米。青玉,沁有黃褐色斑痕,採用圓雕技法,巨目圓嘴,頭端平齊,大耳,口中鑽一圓孔,以便穿系之用。通體雕琢成節褶狀,頸部的節褶雕琢得較短窄,腹部的節褶雕琢得較為寬闊,充分表現出了蠶的伸縮力量,契合動物的自然形態,越到尾部,體積越小。此玉蠶寫實性強,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令人愛不釋手,具有西周玉蠶雕刻特色。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西周圓雕玉蠶

通長4.5釐米,通寬1.2釐米。青白玉,局部沁有硃砂。圓雕玉蠶,玉質晶瑩剔透,採用圓雕技法,巨目圓嘴,頭端平齊,大耳,蠶首有一雙面對鑽的小孔,可供佩系。通體雕琢成節褶狀,頸部的節褶雕琢得較短窄,腹部的節褶雕琢得較寬闊,充分表現出了蠶的伸縮力量,尾部呈榫頭狀。縱觀此蠶,簡刀憨態,小巧靈動,寥寥數刀就展現出玉蠶形體,盡顯神韻,其可單獨佩戴,但更多用於組佩。

天工開物——商周動物形玉佩飾略考


長3.2釐米,寬2.1釐米。青玉質,全身沁有黃褐色斑痕,平面呈長方形,寬頭,寬尾,頭身之間以一道凸稜分界,圓形凸目,頭端雕出尖吻,單陰線刻畫出長方形雙翅收攏於後,腹部頭端縱向掏挖出圓形穿孔,尾端橫向掏挖出圓形穿孔。造型形象古樸,紋飾簡練傳神。

商周玉器將線刻、浮雕、圓雕、透雕等技術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強了視覺立體感,開創了淺陰刻及剪影式裁割相結合的玉雕藝術領域,玉匠們用正面或側面剪影的方法,按照表現對象的外輪廓線,先在玉片上裁出外形,然後用陰線或一面坡線簡要勾勒出身體各部位的線條,於是動物形象就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出來。動物形象一般極為簡潔、明快,不追求形體的細部刻畫,而強調其具有代表性的某部位或器官的形象美,使動物的形體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形象靈動可愛。

動物形象的刻畫,在商代多運用雙線並列陰刻線條,有意識地形成一條陽線,使陽線呈現在兩條陰線中間,以使陰陽互襯。剛勁有力的線條,把圖畫勾畫得各盡其妙,極富立體感。周代在繼承商代雙鉤線的同時,獨創一面坡粗線或細陰線鏤刻,雕琢更加成熟,線條奔放,使西周玉器具有強烈的線條美、韻律美,給人以瀟灑、飄逸的美感。商代在審美上體現出凝重繁複、剛勁有力的特點、周代在審美上則體現出生動活潑、形神美線的特點。

商周動物形玉雕的一個特點是天、地、人、神合一的精神內涵。在動物形玉雕中,商周人借玉雕抒發對動物繁衍的企盼,展現動物的自然性、動物與人的和諧,表現動物性與人格性的統一,人與動物和大自然之間的生命依存關係。

在商周玉雕中,飛禽走獸來源於生活,造型準確,造型手段以正面、側面和圓雕造型為主。根據不同的視覺審美要求,因形施藝,動與靜的習性特徵完美統一,這是商周時期玉器造型的一個重要特點。

古玉之美,在於它的材質自然之美、造型之美、雕琢工藝之美及內在蘊含之美。而商周玉佩飾造型之獨特,雕工之精美,形態之靈韻,紋飾之簡潔、明快,充分反映了我國古代玉雕藝人的聰明才智。商周玉佩飾不論是在選材用料上還是雕琢手法上,不論是在形象刻畫上還是在審美情趣上都具有獨特的時代特色,對後世影響很大。(作者簡介:葛海洋,山東省滕州市博物館助理館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