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伊圖里河,有一片崔曾女紀念林!誰是崔曾女?

崔曾女是牙克石市伊圖里河林業局長期奮鬥在一線的一名普通共產黨員,從1953年到林區工作直至1982年光榮退休,一直勤勤懇懇地在基層耕耘,用看似平凡的舉措造就了不平凡的業績,用一件件小事塑造了一個堅守信仰、默默奉獻的令人歎服的共產黨員形象。

崔曾女,1918年出生於朝鮮龍山市一個貧困家庭,1944年由朝鮮流浪到中國,在黑龍江省依安縣一個日本人開的旅館做工,1946年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53年崔曾女響應國家開發林區、建設林區的號召與丈夫一起到伊圖里河林業局工作。到林業局工作之初,崔曾女拒絕了領導將其安排到局機關的好意,主動要求到生產一線從事採集工工作,採集工從事的是繁重、危險的重體力勞動,那時每人每天至少得承擔七八立方米的工作量。天天從早忙到晚,並且經常加班到半夜。艱鉅的工作量許多壯漢都吃不消,但崔曾女很快度過了肩膀腫、腳痠痛的不敢走路的階段,她率領的女子集材隊還以微弱的優勢超過了男子集材隊的工作量。在工棚裡,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崔曾女在入黨申請書中用質樸的語言寫到:“我是一個朝鮮婦女,曾受盡了日本人的剝削和壓迫,參加了革命後,我才有了做人的尊嚴,我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我願意為黨和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我的一生。”在之後的工作生活中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她的誓言。在崔曾女和職工們的共同努力下,伊東林場大會戰集材量名列全局之首。崔曾女小組集材量居林場前茅。崔曾女個人集材量名列小組第一。

往事|伊图里河,有一片崔曾女纪念林!谁是崔曾女?

第二年冬天,由於長期過度勞累加上舊傷復發,崔曾女倒在了病床上,組織想將她調到林場機關從事後勤工作,但崔曾女強烈要求留在一線工作,崔曾女如願留在了生產一線,只是從事了相對較輕的護路工作。對於責任心較強的崔曾女來說養護集材路面工作毫不輕鬆,每天得忙碌在幾百延長米的集材路上,澆冰道、清積雪、填路坑……天天從早忙到晚。

1959年7月1日,一個對於崔曾女非常重要的時刻來臨了,她獲得了向黨旗宣誓的資格。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之後,她工作的積極性更飽滿了,工作態度更認真了。上世紀60年代,林業經營思想發生了轉變,林區以木材生產為主轉到以造林為主的工作模式。崔曾女滿懷激情地投入到植樹造林工作中,每天天剛矇矇亮她就揣上乾糧第一個來到植樹場地,中午吃完飯也不休息,拿起鐵鍬多挖幾個樹坑。晚上別人收工她不收,一個人幹到天黑才下山。有幾次趕上下大雨她頂著雨把帶去的樹全部栽完了……天天早出晚歸,崔曾女身體透支了,病了一場又一場,可是在整個造林期間她沒有在家休息過一天,無論身體多麼不適,她天天第一個來最後一個離開。林場每年造林,崔曾女小組總是栽植量最多,成活率最高。

到了20世紀70年代,崔曾女年過半百,背駝了、眼花了,已經難以承擔生產一線的工作,她也到了退休的年齡,可她找到領導執意要求留下來發揮餘熱。於是,崔曾女在林場承擔了收發員工作。收發工作雖說較清閒,但崔曾女一刻也不懈怠,每天將報紙、信件、包裹等仔細分類,然後及時送到單位、個人手中,從來未出現過任何差錯。後來郵局改變了郵寄方式,將郵件直接送到林業局機關,再由各單位去取,局址到林場每天往返幾公里,崔曾女從不耽誤郵件收發工作,遇上大雨她把郵件揣進懷裡,將傘撐在前面。郵件無恙人往往被澆透了。郵件取回林場崔曾女總是第一時間將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

1982年秋,64歲的崔曾女退休了,退休後不久崔曾女老伴去世了,她唯一的兒子早年夭折。她獨居在偏僻的北山腳下,本著不給組織添麻煩的理念,崔曾女多次拒絕組織給予的幫助。到了80多歲高齡的時候,生火燒飯都成了崔曾女的難題,林場決定派一名職工專門照料她的生活起居。職工到她家剛說明來意,崔曾女就下了逐客令:“你來照顧我會耽誤在林場的工作,我不需要照顧。”林場見老人不允許就改變了計劃,派人十天半個月去一趟幫老人挑挑水、掃掃雪,老人總是將來人勸走。林場也有受老人歡迎的人,就是上門收黨費的人。老人認為交納黨費是一個黨員最基本的責任,必須按時上交,絕對不能遲交。交納黨費成了她退休生活的頭等大事。

崔曾女腿腳利落的時候每到月底總是主動到支部交黨費。來往路程幾公里,無論天氣惡劣與否從不拖延一天。腿腳不便了,就要求支部同志上門收取並規定:提前幾天可以,拖後一天不行。交黨費這天,是老人最高興的一天,對著收黨費的同志愉快地盡著責任。老人退休生活的另一件大事是參加組織生活,一有生活會,老人總是不顧路途遙遠,準時出現在會場,而且會上認真地聽和記,積極地發言。有人見老人年事已高就勸老人別去了,在家自學就行。老人表示:作為一個黨員,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組織生活不可以不參加。

在生活中,崔曾女給鄰居們的印象是一個愛較真、生活非常節儉但是非常熱心而且善良的老人。鄰居申淑英家生活困難,老人就把自己的“班兒”無償讓申家兒子去接,當申家兒子把頭一個月的工資拿給老人作為回報,老人堅決不收:“你家比我家困難,自己留著貼補家用吧。”老人醃朝鮮鹹菜好吃,總是東一家西一家去送,有時送光了自己都沒吃的了。老人對他人慷慨,自身卻非常節儉。老人這輩子沒穿過幾回像樣的新衣服,衣服洗白洗破了仍在穿,全是補丁也不扔。老人在吃的方面也很簡單,吃菜僅是白菜、土豆等家常菜。為了節省每月幾元的水費,拖地用雨水,到水房接滴水,沒有煤就自己上山撿樹枝燒。弟弟從朝鮮來探親因為覺得狗肉貴,竟未請弟弟吃頓狗肉。2001年崔曾女83歲高齡時因滑倒導致股骨頭嚴重受傷,躺在床上起不來了。在林業局、林場相關人員的勸說下,老人最終同意搬往敬老院,搬家時老人僅有一個破衣櫃、兩隻舊箱子、一臺黑白電視機和一摞獎狀、錦旗。

住進敬老院後,崔曾女就癱瘓在床不能動彈,她住進敬老院的頭一件事就是把每月的工資交給敬老院管理,用自己的工資支付伙食費等給敬老院,不讓林場在她身上花錢。看到房間燈管度數大,她要求把20瓦燈管換下來,買來5瓦小燈管安在床頭,電視也僅看完新聞聯播就關掉。老人節儉的習慣沒變,還有一個沒改變的就是按時交黨費,如果到日子收黨費的同志沒來,她第二天一早就會讓人把黨費送去。老人對學習也是堅持不懈,對報刊上的重要內容她反覆複習。每年“七一”老人都要特意換上乾淨衣服,讓人把黨旗掛在對面牆上,把自己的黨員證端端正正放在枕邊。老人莊重地囑咐護理員,每年“七一”之前一定要提醒她,她就是不清醒了,也要為黨過生日。老人沒有忘的還有每年秋天林業局組織的“金秋助學”活動,每到這個日子,她都拿出一些錢來,吩咐護理員替她表達心意。

往事|伊图里河,有一片崔曾女纪念林!谁是崔曾女?

2003年到來後,85歲的崔曾女老人身體每況愈下,眼睛和耳朵全部出現障礙,說話也含糊不清,只能通過在紙上寫字進行交流。老人多次鄭重地申請把自己一生的全部積蓄作為黨費交給黨組織。2003年3月12日,面對相關工作人員,老人打開放在身邊的小布包,拿出一條棉褲慢慢撕開,掏出幾個存摺和一些現金,經清點合計金額肆萬零玖佰元整。經相關單位辦理黨費交給了中共中央組織部,中組部出具了崔曾女老人肆萬零玖佰元一次性黨費收據。2006年,老人預感自己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她讓人找來代筆,自己一字一句地口授遺囑:一、自己的裝老衣服自己準備,不用組織花錢;二、遺體火化並且不留骨灰,全撒入工作地伊圖里河;三、將自己遺存的全部現金作為黨費上交給黨組織。2009年8月7日晚9時30分崔曾女走完了91年的生命歷程,慢慢閉上了雙眼。老人的後事按其遺囑辦理,她的全部存款貳萬叄仟元整做為特殊黨費全額上交黨組織。

或許對信仰的堅持不在於念過或重溫幾遍誓言,更不在於華麗語言的鼓動,紮紮實實的腳印才是最好的通行證或墓誌銘。如果對一次善舉就應該伸出大拇指點贊,那對一輩子做好事的人,是不是應該樹起堅固的紀念碑。崔曾女老人的紀念碑就在小鎮伊圖里河崔曾女紀念林之中,在山清水秀的小鎮邊上崔曾女的紀念碑和故事是山林之外的另一道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