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孩子的模仿能力,了解一下

0—6岁孩子的模仿能力,了解一下

0—6岁孩子的模仿能力,了解一下

0-6岁阶段幼儿的大脑正处于活跃的黄金时期,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孩子的模仿对象会随着孩子接触的人物而改变,一开始是与宝宝互动时间最长的爸爸妈妈作为模仿对象,后面有些孩子甚至会模仿荧幕中的画面,像是电视或平板之中看到的动作或对白。

不同阶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模仿力,那么,随着年龄发展,不同阶段的孩子可能出现哪些模仿能力呢?会通过怎么样的方式模仿呢?

0—6岁孩子的模仿能力,了解一下

6个月之前:通过眼神交流进行模仿

01

与孩子进行眼神交流是前6个月阶段的重中之重,建议家长平时抱着孩子时,尽量保持和孩子进行眼神注视;当爸妈与宝宝四眼相对,宝宝觉得有安全感,进而启动模仿机制。若是宝宝看着爸妈,爸妈却不予理会,他就会开始哭闹,因为宝宝他被拒绝了,觉得伤心,当然也就不会有模仿的出现了。

许多爸妈都会觉得小婴儿听不懂、也看不清楚,就让他自己静静躺在婴儿床上。但是,殊不知,这样就会忽略了宝宝对脸型及嘴型的模仿,如果宝宝没有模仿的意愿与动机,就可能影响之后学习说话的能力。有些宝宝学讲话的速度较慢,可能是与模仿经验有关。因此,不要以为宝宝前6个月时期什么都不会,这6个月反而是非常重要的关键。

6个月-1岁:对物品的概念尚不成熟02

宝宝6个月大之后,视觉功能逐渐发展,可以看见的范围变得较远,对于外在环境的刺激,也越来越有兴趣。此时身体动作已可以打破小婴儿时期只有反射动作的限制,动作模仿的能力会变得较好。

0—6岁孩子的模仿能力,了解一下

但是,这时候宝宝对于物品的概念还不太成熟,看到爸妈拿起棍子敲打鼓,宝宝也会模仿父母的行为,随手拿起身边的物品敲敲打打,无论那是玩具还是电话,在宝宝看来并无二异。爸妈不要强迫宝宝这个东西只能这样、那个东西只能那样,因为这个阶段的动作模仿比物品特质来得重要。这个阶段,父母可以在孩子模仿的行为中,加强孩子对语言与行为的关系认知。如和孩子暂时离别挥挥手的时候重复:“拜拜、再见”,和孩子握手的时候就说:“握握手”等等,促进宝宝语言社交的发展。

1-2岁:进入语言和动作模仿爆发期03

等到将近1岁时,孩子就会进入语言发展的阶段。1岁的孩子对于动物或物体的叫声很有兴趣,能够模仿大约4种动作的叫声。到了1.5岁左右,孩子差不多开始学着说话。语言能力也是模仿过程,必须配合听觉区辨能力,加上嘴型动作的模仿组合。若孩子在婴儿时期拥有许多模仿经验,其语言发展也会更加成熟。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在语言过程之中,如果希望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得好,就需要有主体声音的刺激,孩子才会模仿。所谓主体声音指的是与孩子直接对话,而不是像在音响播放出音乐或电视节目的讲话背景声音。否则即便每日24小时长时间播放音乐或故事,也不太会诱发孩子模仿的动机。

1岁大的宝宝在模仿动作的特质上,出现配对概念,也就是特定物品会有相对应的动作,例如当孩子拿到梳子,就知道往头上做出梳头发的动作;拿到电话就会把话筒放到耳边听,嘴巴总碎碎念好像在和人在聊天,物品与动作之间的连结变得明显。

1~2岁的孩子移动能力更为成熟,除了在地上爬行之外,开始会走路,甚至爬到柜子上,对于环境周遭的一切都十分好奇,但孩子还不能分辨事情的对错,因此爸妈应该将危险物品收置于孩子不易取得之处,并多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语与行为,以作为孩子的模仿好榜样。

2-3岁:开始具备延缓模仿的能力04

2~3岁的孩子开始出现一连串的动作模仿。1岁孩子的模仿动作就是反覆地玩水果的游戏;到了2岁,就可以将动作组合起来,象是切了水果之后,把水果放在玩具盘上,再把盘子端给别人等进行一连串的动作和序列的动作。

在美国社会学家米德(Mead)的儿童社会化理论之中指出,2~3岁的孩子会模仿不自觉模仿他觉得重要的事情,但当他们经常看到父母在使用筷子时,他们模仿着像父母一样拿起筷子。

这个阶段的宝宝模仿能力进入一个全新阶段,随着身心发展,幼儿模仿范围逐渐扩大,模仿动作「内化」(interiorization)而形成心像。他们开始具有「延缓模仿」(delayed imitation)的能力,就是当孩子将日常生活发生的事件,或是对于人物的观察储存于记忆中,不像以往只能在当下立即模仿动作,而是在某一个环境之中,再把过去的记忆叫出来,不需要直接看着对象做出动作。

3-4岁:喜欢模仿角色,但推理能力尚不成熟05

孩子从一开始模仿大人的表情、动作,再来是出现配对的模仿动作到一连串的模仿动作,大约到了3岁开始有角色的概念,也就是会模仿角色。这时候的孩子十分迷恋扮家家酒的游戏,很喜欢扮演各种不同角色。

在扮演游戏时,通常会选择扮演与自己同性别的角色,像是小女生就会倾向模仿妈咪或姊姊、小男生会想模仿爸爸或哥哥,此种性别模仿,是儿童心理发展中性别认同的重要学习历程,也是因为开始有了角色的概念所致。这时可以协助孩子创造游戏情境及提供适合的游戏道具,引导孩子在活动中对社会角色及规范的认识及了解。

这个时间点还有一个模仿特质就是,孩子的模仿能力越来越好,几乎什么都可以模仿,但推理能力还没有那么成熟。爸妈最常犯的错误,会告诉孩子这边有个洞,不要踩它,但却故意做出踩的动作,下一秒,你就会看到孩子伸出脚想要踩那个洞。

习惯与大人沟通的爸妈,通常告诉他人不能做某事时,为了强调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而会特别口头解释,并身体力行示范,但对于未满4岁的孩子来说,虽然他耳朵听到了爸妈说不可以,但是眼睛看到的动作是执行,就会想要模仿动作。所以,爸妈一定要避免做出「引以为戒」的示范,否则等于是挖洞给孩子跳。

4-5岁:同理心发展,变得善解人意06

4~5岁孩子开始进入团体生活,此时他们最喜欢模仿老师,总是要求爸妈扮演小朋友,自己则是模仿老师的角色。除了扮演老师的角色之外,还会加入许多在学校发生的情境,甚至找更多的朋友一起来扮演,每个人扮演不同角色,配合玩出一个游戏。

在这些演练的过程之中,孩子就会推理,并察觉别人感受。神经生理学者惊讶地发现,人类模仿他们的表现获得快乐或悲伤时,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素会变得很活跃,从而出现镜像。也就是说人们在模仿他人的时候,也能像他人一样感受到快乐或是悲伤。为什么古人有“感同身受”的形容词呢!这大概就和模仿他人的表情和言语,孩子会变得善解人意的原因。

4岁多的孩子也正处理问题解决萌芽的阶段,孩子会身处某一个情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模仿等到后来,就会与同理心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有关联性。

0—6岁孩子的模仿能力,了解一下

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通过模仿来学习新事物

是最原始的学习方式

如何保护孩子的模仿能力

遇到问题如何解决

下面几个小妙招赶紧收好啦

Q1:如何回应孩子的模仿行为?

学龄前的孩子其实尚不了解模仿动作的意义,因此当宝爸宝妈们发现孩子正在模仿自己的行为时,要做出反应和回馈。因为爸妈的态度和反应是关键。这也就提醒总是以自己生活为主的大人,你的一举一动的生活型态可能浅移默化地影响了你的孩子,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自己先做好。

Q2发自内心赞赏孩子好的模仿行为

父母若是希望孩子模仿这个行为,就应该让孩子感觉受到奖励和支持,发自内心对孩子表达赞赏,如对他微微笑或是鼓鼓掌,跟孩子说:“你做得很棒棒哦,妈妈为你自豪”。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眼神鼓励,不管口头上再怎么鼓励,如果双眼没有看着他,孩子还是会觉得爸妈不真诚,只是在敷衍他而已。

Q3:出现不当模仿不应急着处罚

如果孩子出现不恰当的模仿反应,建议爸妈尽量不要使用高压处罚方式,因为可能只是孩子在某个情境模仿了不适合的动作而已。与其责骂孩子,不如教导孩子应该怎么做才合适。对于孩子而言,可以学习到替代行为,这也是一个模仿,以适当的行为取代不好的行为,否则有时候爸妈不断地告知孩子你不可以做这些动作,反而是提醒了孩子你还可以怎么做。以免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

Q4:社交冲突,如何处理?

倘若此时孩子有社交冲突,除了冷处理及转移法之外,爸妈应该引导孩子了解原因及教导孩子正确方式,而不是一昧的责备、处罚或是表示「就是不要做就对了」反而容易使得孩子想要故意去挑战。

Q5;选择性忽视孩子为了吸引大人注意的行为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的模仿行为是为了要引起大人注意,例如孩子故意把水倒得满地都是,这时候建议适度的忽略是较妥当的做法。不过,爸妈也注意到不同阶段孩子的发展重点。

如果是未满1岁的宝宝,把水倒在桌上再以小手触摸,其实宝宝只是想要了解桌子与水之间的关系,爸妈应该适时地让宝宝探索。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孩子还是会故意把水打翻,吸引爸妈来到孩子身边关注他,爸妈就应该忽略孩子的这个行为。经过1、2次的忽略之后,孩子知道这样做没有什么效果,可能就不会再做了。

爸妈应该是把注意力摆在孩子表现较适当的行为上。比如可以先示范如何喝水,当孩子拿起水杯,自己把水喝光,并将水杯轻轻地摆放在桌上时,然后马上给予孩子称赞,之后孩子就知道以适当行为取代不好行为。

Q6:爸妈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

有些爸妈会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因而没有注意到自己行为的影响力。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确还不懂这些行为的意义,但他们就已经会模仿了,也正是因为不懂又会模仿,于是将眼前不开有的行为全都照单全收,在不适当的情境出现不恰当的行为,因此,这就是爸妈本身的身教问题了。

因此,若是爸妈不希望孩子模仿某个不适当行为,除了不要鼓励这个动作之外,更重要的应该是自己的身教,也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大人本身减少出现在孩子面前的不良行为,孩子就没有这个机会模仿。反之,在孩子面前出现的总是好的行为,孩子当然就会模仿好的行为了。

0—6岁孩子的模仿能力,了解一下

模仿需要孩子不断地挑战自己,

开发自己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也就意味着孩子不停地在用自己的大脑

模仿,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

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0—6岁孩子的模仿能力,了解一下
0—6岁孩子的模仿能力,了解一下0—6岁孩子的模仿能力,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